旅行中把《围城》又读了一遍,如果说13年前的初中小屁孩只是读个热闹,那么近而立之年的我则突然体悟到了书中的无奈,荒谬,悲凉和温暖。不知道读懂此书是件好事还是件坏事,友人引用《呐喊》的话回应说:“你是愿意一直睡着还是醒来?”回味二三,感慨如下。
出国就像出水痘
“出洋好比出痘子,出痧子,非出不可。小孩子出过莎痘,就可以安全长大,以后碰见这种毛病,不怕传染。我们出过洋,也算了一桩心愿,灵魂健全,见了硕士博士们这些微生虫,有抵抗力来自卫。”这是方鸿渐哄唐晓芙的话,却也道出了出国的真谛。
在加拿大遇到不少中年人,年轻的时候想出国,后来因为感情或事业的原因放弃了,时隔多年,旧梦重启,不是舍弃蒸蒸日上的事业移民出来做大材小用的事,就是千方百计把子女送出来。可见这痘子一日不出,就早晚要惦记着。
我读了博士之后,最大的变化就是不把学历当一回事。每当看到对某些海归言过其实的宣传,就心中暗笑。择偶更是降低标准。这现象并非偶然。如果留心看《非诚勿扰》,就会发现往往博士对配偶学历仅作基本要求(本科),反倒是没啥文化的企业家喜欢选高学历的女生。
也正因此方鸿渐不娶倒追他的女博苏文纨。我惊叹于女博被“剩”这现象竟然在30年代就如出一辙。女博喜欢找学历般配的,而男博则喜欢唐晓芙样的“一个真正的女孩子”。关于这一点,方鸿渐在跟唐晓芙的调情中有精彩的论述:
“女人有女人特别的聪明,轻盈活泼的跟她的举动一样。比了这种聪明,才学不过是沉淀渣滓。说女人有才学,就仿佛赞美一朵花,说它在天平上称起来有白菜番薯的斤两。真聪明的女人绝不用功要做成才女,她只巧妙的偷懒——”
这到底是“灵魂健全”的大彻大悟,还是出完水痘后的无病呻吟?
“原来喜欢的一直没变,只是在妥协。”
方鸿渐爱的是唐晓芙,却娶了普通的仅是“彼此不讨厌”的孙柔嘉。这让我想起了一个段子:
学生问哲人啥是爱情与婚姻,哲人就让他去一路捡最大的苹果,不能回头。结果学生一路觉得眼前的不够大空手而归。哲人又让他去捡,结果学生半路看个差不多的捡了回来。哲人说:“第一次捡苹果就像爱情,第二次就像婚姻。”
有多少人妥协给了孙柔嘉?那些第一次就捡了个大苹果的人让人羡慕。
柔弱是女人最尖锐的武器
都说女人是“水做的骨头”。水的厉害就在于看似柔弱,实能穿石。此次开卷,我惊叹于孙柔嘉正是靠着“柔”“嘉”的策略搞定了方鸿渐。恰到好处的展现柔弱,实则制造接近的机会,又抓住鸿渐被整的时机形成同病相怜的同盟,然后又在八卦人士出现的时候,故作慌张挽住鸿渐的胳膊躲在身后,形成生米熟饭的现实。
厉害!实在是厉害!怪不得唐晓芙会说:“女人不傻绝不因为男人浪费摆阔而对他有好印象——可是,你放心,女人全是傻的,恰好是男人所希望的那样傻,不多不少。”
当然,同样厉害的是孙柔嘉婚前的柔弱和婚后的霸道。相信读过《围城》的人都能体会这种变化。
想你还是想到你
旅游是个让人遐想的时候,会想起故人,往事,也会傻乎乎的好奇他(她)会不会也在想自己。每当这个时候我总会想起《围城》里“想你还是想到你”的这段话。上下文是方鸿渐和赵辛楣奔赴工作的旅途中,赵辛楣问旧情人会不会想到自己,鸿渐说:
“想到你还是想你?我们一天要想到不知多少人,亲戚、朋友、仇人,以及不相干的见过面的人。真正想一个人,记挂着他,希望跟他接近,这少得很。人事太忙了,不许我们全神贯注,无间断地怀念一个人。我们一生对于最亲爱的人的想念,加起来恐怕不到一点钟,此外不过是念头在他身上瞥过,想到而已。”
往往倒是情敌彼此念念不忘。
生活在别处,又把别处变成此地
旅行是从一个自己呆腻的地方到一个别人呆腻的地方,这本身就很围城。人们去丽江是为了远离都市的喧嚣,可到了丽江,又把这个世外桃源的古城变成了他们熟悉的地方:咖啡馆,酒吧,无线网。
城里的人想出来,城外的想进去。城里城外的人都忘了,原来这城确是自己一手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