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把好的东西留到特别的日子才用,你活着的每一天都是特别的日子”。这是一位朋友通过微信发给我的一则故事里的一句话,读完后,很感动也很受启发。
小时候,家里穷,一点好的东西都要留到过年过节用。比如,一件新衣裳一定要大年初一穿,一点萝卜盘菜也要放到廿九黄昏,更不用说那些习俗规定的捣年糕之类的,不到过年还真不会做呢!那年代,番薯把人都吃慌了,能有一口白米饭都是奢求了,物质是极度地匮乏,大多数人家都是如此,所以,许多上了年纪的人都有这种习惯。我的母亲80多岁了,都四代同堂了,仍然不改这种习惯。儿孙们给她买的那些吃的穿的,只要是能存的,她都舍不得马上用。好穿的衣服存在柜子里等到什么什么时候穿。吃的东西放久了,都变了质,只好很可惜地倒掉。我们常常跟她说,妈,你都这把年纪了还有什么不舍呢?但母亲都不为所动,尽管她自己也常说是黄昏头尾的人啦,但这是一辈子形成的习惯,不是说改就能改的。
母亲如此,尚可理解。想不到妻子这样年纪的人竟也如此。平时,老嫌我OUT的人,在这方面比我还OUT,我要是买了件衣服或者鞋子,最多只能过一夜。而她会整整齐齐地收拾停当放起来,然后颇为满足地说,这件衣服要放在过年穿,这双鞋子要等到脚上这双破了再穿。她的做法,我是极力反对,我有时也会使劲劝她,但休想能改变她的主意。
朋友给我发的微信里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先生他的太太去世不久,他在整理她的遗物的时候发现了一条丝质的围巾,那是他们在纽约旅游时买的。那是一条雅致、漂亮的名牌围巾,高昂的价格卷标还挂在上面,他太太一直舍不得用,她想等一个特殊的日子才用,可她永远也等不到那个日子了。
生活中常会碰到诸如此类的事,比如,很用心地给心爱的人准备了一份礼物,却一定要等到他生日或者结婚纪念日;出差外地买了一个很希奇的纪念品,也一定要等到某个日子给朋友送过去;还有我们想表达对亲人的爱,对朋友的情,也要寻找一个合适的机会……我不是说这样不好,而是这些未来日子到来的时候,你收获的不一定是你用心良苦的初衷。妻子有个大舅住在四川,刚结婚那阵,妻子跟我说,等有机会我们去成都看看大舅。至今我们还没等到那个机会,而大舅却于10年前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我们常以为日子还长着呐,所以总会给自己找一些“等什么时候”、“找个机会”、“将来”、“会有时间的”这些词来作为理由,把内心真实的愿望一推再推,直至遗憾和懊悔莫及。比如,说好要去看望一个多年不见的老友,或者长辈,由于自己某些原因临时改变主意不去了。于是,总会这样安慰自己,过几天再去吧,反正有的是机会。或者,跟朋友们约好聚会爽约了,也会找同样的借口,下次吧!或者,想给自己牵念的人打个电话或发个短信,告诉他你有多想他,却还是要等到忙完手上的活再说。然而,当你有了时间的时候或许别人没有时间,说不定这些人中就有人不在了,到那时你想后悔都来不及了!
不要把好东西留到特别的日子,因为我们活着的每一天、每一刻、每一分都很特别,都很美好,都很珍贵。因此,我们要经常提醒自己能做到的就去做,不要拖。想跳舞了,你就尽情地跳,哪怕舞姿拙劣;想唱歌了,你就尽情地唱,哪怕五音不全;想爱人了,你就尽情地爱,就象从来不会怕伤害。因为我们不能给自己留太多的遗憾,以致生活变得沉重。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这是中国唐代诗人杜秋娘写的《金镂衣》里的诗句,说的就是:当花开了能够折取的时候一定要摘掉它,不要等到没有花摘的时候面对空枝就后悔莫及了。后人常拿来比喻爱情到来时一定要勇敢的去追求,一定要及时收获爱情。但我认为,这首诗却也是对以上种种现象的另一种表述,而不仅仅是爱情。古人尚且能够这样理解生活,难道我们不能?
人生苦短,祸福无常,你知道意外和未来哪个来得更快?珍惜眼前,把握现在才是最重要的。
朋友,你若一不留心读到我这篇所谓的文章,希望也能给你带来点启发,这样就权当我转发了朋友的那条微信,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