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580阅读
  • 0回复

[聊天]实践心得之BOSS先打头】曙光,在路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pepperoni
 

发帖
54
C币
143290
威望
0
贡献值
21
银元
14
铜钱
228
人人网人气币
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1-08-31
这个夏天对于我而言注定是不平凡的,第一次作为队长带着支队外出调研,第一次有了自己的一点点实践成果。回忆关于曙光的一切,实在有许多值得我珍存。

一、完美而又不完美的开局
    立项之初就想要借这次实践的机会开启自己一直想做的课题,于是没有考虑太多就在网上贴出了招募公告,凭的确实是一腔热血。最开始选题是农村金融,初期招募的效果并不理想。大家都认为选题太过宽泛,切口过大。于是开始查阅文献,看了很多前辈的文章,问题也逐渐变的清晰起来,最后把问题缩小到了农户借贷行为这一切口上。
    幸运的是有那么多同学和我有一样的热情完成这一题目,于是招兵买马,终于将这个支队组建了起来。考虑到本地同学可以更好解决语言沟通问题,我们邀请了华北电力大学的黄瑜婕同学参加我们的支队。为了解决男生少出行不方便问题,我们向团委申请了随队后勤老师。
    前期准备的过程确实是辛苦的。一开始得知没有经费,需要自己联络,自己想尽各种办法争取赞助和帮助。一位学长说过,实践让你知道清华人有多被重视,也让你知道清华人还有很多要做。确实,自己找了很多途径终于获得了地方政府的联络方式,打了很多电话,每一个电话都很小心的组织着语言,却还是遭到了很多不信任、很多冷眼。这是实践教给我的第一课,关于我们如何与这个社会谈话,社会确实有它的言语方式,我们可能将自己的事业看的无上光荣,却常常忽略沟通的方式。一开始的挫折让我们调整了方法,开始更加详细的制定着计划,在无数次的修改中终于做出了一份像样的策划书,言之有物,说话也多了许多自信,果然沟通的效果好了许多。

二、关于支队
    非常幸运我遇到了一群对课题充满热情,个个活泼可爱的同伴们。一路上大家相互照顾,共同分担着困难,也为我们的支队奋斗着。
    首先谈一谈社科班的同学们,同为社科人,大家都有着对于观察社会、奉献社会的满腔热情。一路上,悠盈、张雪的淡定,杨欣被万恶的队长各种差遣还任劳任怨的身影,航哥睿智而闷骚的作风,曦若的细心照顾、无微不至,莹莹拖着病体工作的坚持,胡丽斯不是爷们,胜似爷们的豪爽,都不断展现着社科班独特的,兼具严谨与欢乐的氛围。由于专业原因,一开始的文献综述和研究设计基本都是由大家完成,最后可以交出一份还算圆满的答复,离不开社科0ER的给力付出和坚持。

     然后是两位理工科的男生,刘幂和宁博同学。由于支队里女生人数大大多于男生,曙光的男人们,注定从一开始就要担负起巨大的责任。原本担心他们融入集体有困难,但大家在出行后就迅速的打成了一片。幂儿作为三个本地人之一,勇挑大梁带队下乡;宁博也成为了他们组主要的劳动力和开心果。虽然在学术方面他们一开始并没有很多参与,但是在实践中确实能看见他们努力的背影。曙光的男人们都是好样的!!
     最后是瑜婕同学和后勤王老师,作为非清华的队员,她担负起了许多联系任务,在支队出行前几天就提前安排好了当地调研的许多具体工作。一路上的欢笑,很多都来自她。王老师对我们的实践提供了很多后勤的保障,同学们的健康,出行的安全,在实践途中付出了很多汗水(确实要好好谢谢这两位!)。
     实践前期准备,遇到再多困难只要大家一集会,就觉得付出都很值得;实践途中,看着大家因为水土不服的虚弱,却还是要狠下心要求大家好好完成工作;无论最后大家会觉得这个队长多么不近人情或者冷血,我始终希望这次实践拿出的成果是让大家满意的。这几个月,曙光的每一个人都流了很多汗水,很幸运收获了这样一群朋友,对于实践中大家的辛苦,深深的对不起(BOSS被我们各自折腾,特别是被大家强上的那一夜,也对不起了~)。

三、学术的方法永远不只一种
    支队的调研题目是农户信贷行为,一个综合了经济学和社会学的题目,也是一个比较学术的题目。这决定了我们有着一个比较漫长的文献综述过程。前期文献综述我们成立了五人综述小组,负责这一方面工作。收集文献时,看着满架的相关书目;搜索出几页的相关文献索引,就像一个站在知识大门前的孩子,实在是惶恐而迷茫。
    我们是希望做出一点突破的,不想仅仅是重复过去的范式,看了许多文献,最后决定进行验证式的调研。发现大多数研究都采用了定量方法进行研究,于是我们决定突破这样的范式,验证大家都默认的两个命题。实践结果证明,这样的方向把握是没有错的,深度访谈的方法确实回答了很多数据不能回答的问题。
     或许最后的结果不一定是科学的、有说服力的,但是这次实践的过程确实让我体验到了学术的感觉。学术研究绝对不只有一种方法,如果仅仅是重复他人的方法,那无疑是束缚了自己。正如这一次实践一样,文献中的许多观点看似是有道理的,但是却经不起实践的检验。真正做对学科发展有所裨益的事情,就应该要寻找自己的思路,有自己的设计,力求突破与创新。
    此外,这次的实践也确实让我感受到了学术到底可以带来什么。当面临着困难时,确实是一种对回答问题的渴望在推动着自己。能够将自己学到的知识用在调研之中,实在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还记得大家相聚在六教4楼的教室里,埋头在一堆文献中阅读着、记录着;在六教的廊桥上,满怀激动的说着自己的发现和总结(当时这个廊桥应该拍一张,所有人席地而坐)。学术的过程,真的是成长与历练的过程,一点都没有辛苦,反而是激动与充实。学术,挺美。

四、行走
    如果不是这次实践,自己真的好久没有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当站在7月的乡间的时候,感觉自己回归了离别好久的土地。其实,我们可以选择呆在办公室或者宾馆里,向地方政府要一些资料,最后成为报告,但是很幸运的,我们选择了行走。
    没有经历过乡间小路的颠簸,我们真的不知道那一条蜿蜒的路对于农民的生活意味着什么;没有看到土坯房,我们真的无法理解生活的艰辛到底是什么。几天的实践里,总是烈日炎炎,我却总希望多走几户,因为发现自己在这片土地上,真的是无知到了极点。

五、关于农村与农民
    作为清华人,我们确实谈了太多的责任。而这次实践告诉我最多的,是关于践行。振兴农村经济是一个喊了太久的口号,但我们却常常忘了口号背后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农民的要求其实真的不多。只是一座好一些的房子,只是一条好一些的马路,只是今年稳定一些的收入。我并不是说我们不要关心宏旨,而是我们可以帮助农民的,仅仅是举手之劳。我不是相关专业的同学,但是我想,解决这些实实在在的问题,真的只需要大家的一点点努力。我们的实践是想更好解决农村信贷的问题,那么可不可以有一次实践,就是帮助农民设计新居、帮助农民改进技术呢?如果我们的力量还没有大到可以改变全局,何不尽最大的努力去做一点我们可以做的小事呢?
     政策确实可以解决一些问题,但是真正的帮助农民需要社会的力量,需要年轻一代的积极投入。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关于农村专业合作社的问题,专业合作社对于农户收入的增加是有很大好处的,但是却面临着法律和市场操作中的诸多问题,政策固然可以扶持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但是却无法在法律和市场上进行有效灵活的配套。这就需要社会力量的参与,具有专业知识的社会力量可以帮助合作社解决问题,以一种更加有效模式运行下去。实践之中这一点感受很深,当我们在观察农村时,绝对不能把它看做机器,似乎政策投入就可以产生效果,我们需要观察农村的机理,去看看这些政策对于农户来说到底有着怎样的作用。了解农村,还有很多路要走。


六、寻找对话的方式
    在我们的实践过程中,与农民交谈的问题确实一个困扰。虽然在文献综述时看了关于大学生调研的许多文章,也预想到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但是在实践过程中还是遇到了许多困难。经过调整,基本解决了这一问题,但还是引起我诸多思考。
    几天的访谈让我意识到我们真的与农民有过多少的对话?作为清华的同学,有许多同学以后都会成为这个社会的中坚力量,当未来的领导者们在做决策时,还能找到和农民沟通的方式吗?社会学说二元结构,二元有着文化的含义。作为未来的领导者,确实需要掌握这样一种语言,与农民对话。再多的调研,再多的问卷,终究是加工后的资料,唯有沟通,才有了解,唯有了解,才有实效。我们学了那么久的外语,却少学了一们重要的母语。


                                                                                                  赴四川泸州调查农户信贷行为支队
                                                                                                                                           伍良杰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