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553阅读
  • 0回复

[新闻]北京规定人居用地面积最高不超49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psk19910311
 

发帖
99
C币
1058636
威望
1
贡献值
4
银元
127
铜钱
198
人人网人气币
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1-09-09
到2015年,本市10%新建建筑将为绿色建筑。本市正式发布《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地方标准,对包括住宅用地、公建用地等在内的人居用地面积设定了限制,最高不超过49平米。
今天上午,本市举行北京市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推进会。市住建委副主任冯可梁介绍,北京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已获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将于12月1日正式实施。
十二五期间,本市计划新建绿色建筑3500万平米,到2015年,绿色建筑比例达到新建建筑面积的10%以上,各区县均应完成一定数量的绿色建筑示范工程。到2020年,本市新建建筑达到绿色建筑标准的比重将达到或接近世界城市水平。
今后,凡政府投资的新建、改扩建民用建筑项目均应达到绿色建筑标准,其增量成本纳入固定资产投资;重要功能性园区应建成绿色低碳园区。
同时,“标准”中提出,为了集约、节约利用土地,将控制人均用地的上限指标,包括住宅用地、公建用地、道路用地和公共绿地四项用地面积。
北京市依据实际人口居住现状,居住区人口按每户2.8人计算。据此,规定人均居住用地指标为低层不高于49平方米,多层不高于32平方米,7到9层的中高层不高于27平方米,大于或等于10层的高层不高于17平方米。
专家解读
评级有门槛走到公交站不超500米
市规划委叶大华委员介绍,北京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主要针对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两类建筑,并将按照不同的标准分为一星、二星、三星三个等级。
本市正在开展一二星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评审工作,三星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也将开始申报。
评价标准分为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运营管理等多项标准。
而绿色建筑必须满足所有“控制项”要求。
住宅建筑的“控制项”标准在节地与室外环境方面要求,绿色建筑不应破坏当地文物、自然水系、湿地等;选址应避免地质灾害、洪涝灾害、风灾及含氡土壤的危害。
评级“门槛”一般项
室外环境方面:住宅绿地率不小于35%;住区出入口到达公共交通站点的步行距离不超过500米,且有2条及以上公交站点;住区内优先采用地下停车,地面停车率不超过10%等
室内环境:居住空间开窗有良好视野,避免户间居住空间的视线干扰;当一套住宅设有2个及2个以上卫生间时,至少有1个卫生间设有外窗等优选项
地下空间建筑面积与建筑占地面积不低于50%;建筑墙体采用新型高效无机保温材料等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