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286阅读
  • 0回复

[聊天]2011:那些牵动你我的话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lu159753luu
 

发帖
20
C币
302368
威望
7
贡献值
0
银元
13
铜钱
184
人人网人气币
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2-01-16

回望2011,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在这里,我们试着从这一年中发生的纷繁芜杂的事中,锁定几个点,来描述和还原曾引起人们普遍关注和热议的话题。这些话题虽不足以呈现一年来社会生活之全貌,却能清晰地映照出与每个人都休戚相关的时代镜像。

●如狼似虎的教育经:“虎妈”VS“狼爸”
2011年初,美国耶鲁大学华裔教授蔡美儿所著《虎妈战歌》一书出版,立即在美国引起轰动,继而引爆中西教育方式的大讨论。书中介绍了“虎妈”蔡美儿如何以严苛的所谓中国式教育方法管教两个女儿。在“虎妈”的铁腕教育下,两个女儿保持着门门功课全优的纪录。今年4月,“虎妈”17岁的大女儿蔡思慧同时被哈佛和耶鲁录取。

无独有偶。先是6月出版教子经《所以,北大兄妹》,阐述“打孩子是一种文化”,后又在11月上电视宣称“父亲即是皇帝”、天然有打孩子的权利等,中国“狼爸”萧百佑一夜爆红。他自称用“打”的教育方式将3个孩子送进了北大。

前有“虎妈”后有“狼爸”,你方唱罢我登场,掀起了对中西教育方式的大讨论。

点评:就当下普遍认可的价值观而言,“虎妈”和“狼爸”可谓是大获全胜。在已经融入了诸多西方教育理念的中国,“不打不成才”式的所谓中国式教育方式的突然高调,让众多的中国父母一时间有些不知所措。但只需记住,“因材施教”、“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些中国古圣贤言已经过时光几千年的检验。更何况,今天尤其是未来社会,成功的指针不会再指向一个单一的方向。

●悄然洞开的“三重门”:故宫门、炫富门、家暴门
从2011年5月香港两依藏博物馆展品在故宫展出被盗到8月爆出“逃税门”,短短3个多月,在公众心目中有着极为崇高、神圣文化地位的故宫,接连深陷大大小小“十重门”:“失窃门”、“错字门”、“会所门”、“哥窑门”、“瞒报门”……曝光在公众视野里的“十重门”,暴露出故宫管理存在的种种问题和漏洞,让人匪夷所思。

6月20日,一个微博昵称“郭美美baby”的20岁女孩在网上炫耀其奢华生活。因其在新浪微博的认证名为“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引发了公众对中国慈善事业的信任危机。之后,虽然中国红十字会称“郭美美”与己无关,新浪也对实名认证有误致歉,但郭美美“炫富门”已经在无意间成为掀起中国“慈善行业改革”序幕的“功臣”。

9月初,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被曝向妻子施暴,舆论哗然。“家暴门”曝光后,李阳曾向妻子、孩子和公众致歉。但之后他声称“(家暴)不是大事”,而且事业并未因“家暴门”受影响,反而更加火爆。李阳“家暴门”再度引起人们对家庭暴力的关注。有关调查显示,有近30%的中国家庭存在家庭暴力,施暴者九成是男性。

点评:有门,就表明是可以打开的。关门的时间久了,难免会空气污浊、细菌滋生。所以,经常开门透气,让新鲜的空气涤荡,让明亮的阳光照耀,霉斑自会消去,空气自然就清新了。门里的一切,也会渐渐莹洁如初。

●扶与不扶的纠结:面对跌倒的老人和孩子
9月6日,卫生部公布《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从技术的层面提出,老人跌倒后“不要急于扶起,要分情况进行处理”。尽管卫生部有关人士称“《指南》谈的是技术问题,不应变成伦理问题”,但由于近年来全国各地接连发生的扶起跌倒老人反被诬事件的发酵和放大作用,尤其是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彭宇案”、“许云鹤案”,该《指南》一经发布就引起一场关乎道德良心的热议。

10月13日,佛山两岁女童悦悦连遭两车碾过,10多名路人经过未施援手。10月21日,小悦悦离世。“小悦悦事件”让此前已在网络上风起云涌、如火如荼的关于“道德滑坡”、“道德底线丧失”的讨论,迅速发展成一场全社会对当下普遍社会道德心态“刮骨疗伤”式的大反思、大讨论。

点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世人皆知。当看到垂垂老者、稚嫩孩童奄奄一息倒在冰冷的地上,人非草木,孰能无视无情无动于衷?关键是道德与法律“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没有相关法律和制度撑腰,仅靠人性的善和良知,扶还是不扶,始终是个让人纠结的问题。

●“沉默的大多数”炫彩舞台:微博打拐、微博造句
1月25日,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教授于建嵘创建了“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的专题微博,呼吁全国网民拍下街头行乞儿童照片上网公布,协助警方解救儿童。该微博开通14天就得到8万余人关注,微博转发数达53万多条,引起全国网友的广泛关注和支持。随后,网友们的行动与公安部门、媒体等社会力量结合,使得“微博打拐”迅速成为舆论焦点,也成为一起备受关注的高举道德与法律旗帜的公共事件。该活动如今仍在继续。

2011年,各种爆红网络的“微博体”织出一道轻松诙谐的风景,或调侃自嘲或宣泄情绪,各种“体”此起彼伏,一再引发全民造句热潮,也被视为“短命的疯狂”。专家认为,“微博体”不失为一种解压的方法,即通过表达当下的情绪体验获得关注或认同,从而释放压力。

点评:横空出世的微博,让“沉默的大多数”找到了自己的舞台。这个网民表达意愿、分享心情的重要渠道,不仅制造了全民造句的娱乐效果,还承担起了一份沉甸甸的社会责任。小人物也能做大事,微博,就看你怎么玩。

●不可不知的两个“首次”:且看PM2.5、“瓦良格”
12月以来,一个原本陌生的词——PM2.5,因为我国北方出现长时间大雾天气而受到公众空前的关注。

PM2.5指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因其可以毫无阻拦地进入肺泡,也称可入肺颗粒物。PM2.5粒径小,含大量有毒有害物质,是造成黑肺和灰霾天气的主要“元凶”。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2010年9月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我国的华北、华东、华中是全球PM2.5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目前,除美国和欧盟一些国家之外,世界上包括中国在内的大部分国家都还未对PM2.5进行监测。

近日好消息传来,我们的肺有望对PM2.5说NO,PM2.5日前首次被列入我国法定空气质量监测标准。

除了PM2.5,2011年还有一个必须知道的词——“瓦良格”。

“瓦良格”是一艘常规动力航母,上世纪80年代由前苏联开始建造。前苏联解体后,建造工程停滞。1998年,“瓦良格”号被中国公司购买。2002年3月,“瓦良格”号抵达大连开始改建,改建后将主要用于科研试验和训练。

8月10日,经中国改建后的航母“瓦良格”号首次试航。有媒体称,2011年“注定将成为中国航母元年”。

点评:我们可以不知道最炙手可热的歌星影星、不知道世界顶级的奢侈品牌,却不能不知道PM2.5和“瓦良格”,因为它们一个攸关个体生命健康,一个承载着一个大国“驶向深蓝”的梦想,2011,追梦的脚步已大步迈开。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