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游记》中主要人物只有.四个和尚:孙悟空.、唐三藏、猪八戒、沙和尚,他们的故事贯穿全书,形象刻画细致、全面。而很少出现的如来佛祖,因为出场比较少,并且用墨不多,往往不被太多注意。仔细琢磨,.却不难发现,就是这个西方极乐世界的最高统治者、最高法力神通的代表、满口.慈悲济世修真正善的佛老,实际上却是个自我标榜、乐于卖弄、明哲保身、欺上瞒下、假心假意、嘴尖皮厚、故息养奸、强人所难的和尚。不妨.打开《西游》,细细看来: .
自从猴子会聚四万七千群猴、七十二洞妖王开始造反,及至大闹天宫,众多神圣仙人不得收伏。玉帝不得已处,请如来救驾,使得如来第一次出场就有了表现的机会,也为如来标榜卖弄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与小猴子言语不过两句,就骂孙猴子是“初世为人的畜.生”,紧接着要与猴子打个赌赛,说“你若有.本事,一筋斗打出我这右手掌中,算你赢,再不用动刀兵苦争.战,就请玉帝到西方居住,把天宫让你;若不能打出手掌,你还下界为妖,再修几劫,却来争吵。”虽然是会家不忙,“让天宫”.的口气却也忒大了些,就象他是玉帝的家长一般,只不知玉帝在旁听了这话有没有自己是个傀儡的感觉。不过,玉帝这时是有求于人,也不会对如来如此“欺.上”表示出来心里的不愉快。及至孙.猴子输掉赌赛,虽然是猴子不相信没有跳出如来手掌中,这如来却也不加解释,出尔反尔,不但没有让猴子“还下界为妖”,反将猴子封压在五行山下。直到五百年后,观世音东去长安寻.找取经人途经五行山时,被压的猴子仍然.抱怨说:“如来哄了我,把我压在此山….…”等语,可见这如来佛祖实非那守信之人,竟骗了心性.纯正的孙大圣。虽然是猴子要玉帝让出天宫在前,实属犯下颠覆政权、危害“天宫”安全之罪,确也应该明正其罪,按律处罚,但.如来却不加“审判”,自作主张便将猴子封压在五行山下,完全将个人意识强加于“天条”之上,.不将玉帝、从神放在眼里。 .
收伏猴子之后,玉帝设宴致谢,“请如来将此会立一名”。这如来张口便立名“.安天大会”,这“安天”.两字,口气之大已经是无以复加,当初“十.万天兵、满天神将”俱不能收伏猴子,却被如来反掌之间解决问题,如果在“安天”两个字之前明确.加上主语,不是更加明了这“安天”是谁之功、是谁之力,虽然不能称.为邀功,却也不免有自我标榜之嫌,这玉帝没宴致谢确也应该。怪不得后来唐僧遇难时,叫天天应,叫地地灵,岂不全.是因为如来在天地之间混得开、面子大,在此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及至回到大雷音寺,这如来一边是“放舍利之光,聚庆云彩雾”显示其大法,一边对那“三千诸佛、五百罗汉、八金刚、四菩萨”详加描绘猴子如何如何“罪恶滔.天”,概天神将、二郎、.老君如何如何“莫能伤损”猴子,猴子如何如何“扬威耀武”,自己如何如何赢了“赌赛”,.如何如何指化五行山“压了猴子”,玉帝又如何如何立安天大会请他“坐了首席”谢他。言语之间,简直是故意卖弄、得意忘形。幸好猴子已经被压,天下太平。 --- 印刷
五百年后,如来又突发奇想在“盂兰盆会”上总结“众生善恶”,声称有“三藏真经”,便又要观音尊者去东.土寻一个取经人来“求取真经”,并与之五件宝贝,一说,穿他的锦襕袈裟“免堕轮回”,这个幸.得实现,不然唐僧不知要投胎几回方能复回灵山;又说,持他的九环锡杖“不遭毒害”,反倒给唐僧招来了一路灾祸,纯属骗人;再说,金紧禁三个箍,却又是为了收伏那“不伏使唤”妖魔,强迫人家皈依佛门之用,简直..是一厢情愿的强盗逻辑,还自谓“劝他学.好”,不管猴子、熊罴、红孩儿是否把“自由”看得更重要。至..此,如来第一次出场后退场,前后不到两回的故事中,已经对如来是个怎样的“佛祖”有了初步印象。 .
等到再提起如来佛祖时,已是黄风岭上黄风怪(黄毛貂鼠)处。这黄风怪虽被如.来着灵吉辖押,却经常“严命”手下妖怪巡山“拿几个凡夫去做案酒”(第二十回虎先锋言),.惹不是欲害唐僧,估计“伤生造孽”再多,这灵吉也不会去管他,只此一事,不.算是如来姑息养奸,也可算是.其手下灵吉辖押不.利,以至“伤生造孽”。到乌鸡国时,只因乌鸡国王不识文殊菩萨化身,“被几句言语相难”,将文殊浸在河里三日三夜,如来便为了给文殊出气将文殊之青毛狮子.差去把那国王推入井里浸了三年,真不愧是个小肚鸡肠、睚眦必报,而又精于拉拢下级的“佛祖”。幸好这青毛狮子“不曾害人”,也还算.是爱憎分明。 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