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是苏北人
从前上海人骂人最厉害的一句话大概就是:“伊是苏北人”,丢过来就像一把刀子把你的脸面划出了一个破口,这句话里的贬义成分是全城皆知的,表达了对一个人出身、习性的种种鄙视。
过去,在上海被人说成是苏北人,或是“苏北腔”,这辈子就很难翻身了。
上海人观念中的苏北人,大都指长江以北的江苏部分,。其实,苏北人从来没有得罪过上海人,只不过因为饱受战乱的苏北曾是贫困粗蛮的地方,和鱼米之乡的江南几乎天壤之别。
因为穷,出门讨生活的人也多。近代史上苏北难民潮多次出现,仅一九三一年大水,苏北就有大约七万多难民进入上海;,又迫使大批苏北人逃入上海,其中大部分是盐城和阜宁人。
苏北人大多是没多少文化、赤贫的农民,背井离乡,还有方言差异,在上海只能做最简单的劳工和本地人不屑的低等职业。二三十年代的上海,黄包车夫十有八九是苏北人;在烟草业,苏北女工集中在工作繁重的烟叶部门,工资却低于江南女工;在面粉厂,苏北人只能干扛面粉袋的苦活;即使是妓女,第一等的“长三”一定是江南人,第二等的“幺二”来自扬州,苏北妓女则被叫做“野鸡”。上海人一度用“三把刀”来形容“伺候人”的苏北人:切菜刀(烧菜的)、修脚刀(澡堂子的)和理发刀(剃头的)。
生活困苦的苏北人聚集在城郊和沿苏州河岸边,住在用竹席、毡布土块搭建而成的“棚户区”,受江南人和洋人的歧视,被人用“苏北腔”、“江北佬”、“江北猪猡”之类的蔑称吆喝着。
苏北人在上海低人一等,过去苏北人只能和苏北人通婚,在苏北人和其他地区人的混合婚姻中,多数也是苏北新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