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翔用单脚跳的方式,抵达了那条他为之努力了四年的终点线。央视的解说员杨建的声音哽咽了。他说,这是我们能预想到的,最残酷的方式。采访了刘翔十二年的记者冬日娜在镜头前泣不成声。今天是央视记录刘翔比赛的第12年8个月零7天。冬日娜的这句话让时光在我的脑海里重新浮现。2004年,希腊,雅典。12秒91,平世界纪录,飞人横空出世。那一夜多少中国人为了他激动,为了他呐喊。刘翔自己说,他是给中国人一个证明,给亚洲人一个证明。2006年,瑞士,洛桑。12秒88,破世界记录,整个中国都为他振奋。那时候,人们会在想,他的极限是哪里。人们还会期许,两年后的主场作战,他可以续写传奇。2008年,中国,北京。因伤退赛。他留给鸟巢的几万观众和电视机前的十三亿人一个落寞的背影。赛场内,赛场外,他顶住所有的喧嚣。治疗,训练,复出。也许我们这些人永远想象不到,在镁光灯照不亮的地方,他究竟付出了多少努力。12秒87,平世界纪录。虽然是在超风速情况下跑出,但已经是他可以给我们的最好回答。2012年,英国,伦敦。他带着伤痛重返赛场。有那么多人期待着他可以再创辉煌。可是他已经29岁了,可是他的脚一直都有伤。又可是他站在了起跑线上,又可是他还是在坚持。发令枪响,刘翔以最快的速度冲出去,跃起。然后,重重摔倒在地,也摔疼了太多人的心。他单脚跳下场,却又单脚跳上场。跳过一百一十米长的跑道,跳到最后一个栏前。他抚摸着那个栏,或许说的是,再见。不圆满的告别,却是一种最感动的方式。这,与他夺得冠军时的冲刺一样,是一次伟大的冲刺。耐克的广告词,伟大,无需给别人答案。不圆满何尝不是一种美。跨栏场上再无刘翔。不管怎样,刘翔几乎是以一己之力,让中国竞技体育的最短板,几乎辉煌了整整十二年。他给了我们太多的希望,所以我们会对他有太多的期许。可是,他本就不亏欠我们任何。有些时候,也许正是太多人的眼神给他的肩上增添了太多太多的重量。所以,请不要再黑他,请不要再攻击他。我们都没有资格,用自己的一瞬间评价别人的四年。一路走来多少苦多少痛,除了他自己,没有人会懂。我们记得八年前的刘翔身披五星红旗登上领奖台的兴奋。我们也会记得八年后的刘翔一步一步跳过终点线的悲壮。默默地看着那个背影,此刻,唯有祝福。他和我们一样,都是一个普通人。场上的刘翔用最残酷的方式跨过了终点。场下的刘翔,他正在孕育一场新生。
后记:这篇文章贴出去之后,看到了各种各样的评论。我想说的是,我并没有说我们都没有资格评价,只是我们不应当用看完比赛的一瞬间的感受去评价。这是一个网络媒体高度发达,信息迅速传播的时代。我们有资格去发出自己的声音,做出自己的评价,但不应只出于自己的感情,而是出于理性。中国的体育体制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奥运的规则制定也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更多的运动员在为了自己的命运而奋斗,却在有些情况下身不由己。也许我们不应因为自己一瞬间的感受让运动员太过受伤。我欣赏那些在经过思考和考证之后写出的批评、建议贴,那是中国体育继续强盛的希望。而在那些单纯的嘲笑和指责声中,看不见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