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642阅读
  • 0回复

[聊天]拒绝换票的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wangfan623
 

发帖
1063
C币
351173
威望
672
贡献值
54
银元
1049
铜钱
3037
人人网人气币
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2-08-18

拒绝换票的人就是我。从我登上T140次列车的那一刻起,我就打定主意拒绝换票。



凡 曾经乘过卧铺列车的乘客应该都知道,列车开动不久,会有乘务员过来把卧铺车票统一收走,同时发一张指甲盖大小的铁牌给你,这叫“卧铺证”,列车快到达终点 站时,乘务员再把车票给你换回来。这就是“换票”。而且,列车的广播里,女广播员振振有词的宣布:列车开动一个小时后仍未换票的乘客,卧铺票将作废,列车 长有权安排给其他乘客使用。不知道这个制度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也不知道这样换票的目的和用意是什么,反正我相隔十多年再次乘火车,这个制度仍然和过去一 样在被认真执行着,乘客们也在不假思索的服从着。



果然,车开出不久,女乘务员拿着皮夹开始换票了,乘客们不假思索的服从着。轮到我时,我明确宣布我不换票。她很吃惊,问我为什么?我反问她:我为什么要换票?她回答不上来,面露愠色,只好跳过我换其他人的票。我知道此事不会到此为止。



不 久,也许全车厢的卧铺票都已经换完了吧,过来了另外一位高个男乘务员,他很客气的对我说,请你换车票。我说:“我不打算把车票给你,除非你能讲出道理说服 我——为什么要换车票?”他说这是铁路的规定,必须执行,我问他这个规定的理由是什么?他说对硬座车厢实行的是查票制度,卧铺车厢实行的是换票制度,由乘 务员统一保管车票,便于掌握乘客在何时何地下车,以便夜间在不惊动其他乘客的情况下把下车乘客单独叫醒。我说这很好,我明白了,这是为乘客着想,是服务的 细致和深入,但既然是这个目的,在车上验票时用小本子把中途下车的乘客登记下来不是也一样可以解决问题吗?高个子男乘务员被我问住了,只好坚持铁路有铁路 的规定,他个人必须执行。于是相持不下。



我这时要讲我的理由了。我说:你知道从法律的角度看车票是什么吗?他说是乘车的凭据,我说不对, 你是从乘务员的角度看的。从法律的角度看,车票是客运合同的证明,铁路公司和我之间是甲方乙方的关系,我发出要约,铁路公司承诺,于是合同成立,而这张车 票就是合同的证明,它首先证明客运合同真实存在;其次证明合同的具体内容,如日期、时间、区间、铺位号、运输价格等等,验票时留下的剪痕还证明铁路公司应 该从我支付的票价款中把属于保险费用的那部分缴给保险公司;最后它还证明我已经以现金方式一次性支付了全部客运费用——既然是合同双方当事人,我为什么要 把合同证明交给一方当事人单方面保管?我为什么要信任你们?



他只好走了。



后来,正当我在指定的吸烟处吸烟时,我听见一个人和颜悦色的说,让我看看是谁这么不讲理?说话间我看见一个面色红润的女人走过来,她的身后还跟着几个人,她的胸前挂着列车长的标牌,她看见我就自言自语的说:呀,看起来就像是讲理的人嘛,怎能不讲理呢?



我也笑着说:列车长,你很有眼光,我正是一个讲理的人。



她 问我为什么不换票,我就把刚才讲给男乘务员的那番道理给她再重复一遍,她显得很吃惊也很为难的样子,说,在车上就要服从车上的管理,不能让工作人员为难, 铁道部的规定我们也改不了,我们只能严格执行。我说,我在车上当然服从车上的管理,不在车内吸烟、不在停车时使用厕所、不从车窗向外扔东西、不带违禁物品 上车等等,这些我都会认真遵守的。她发现她虽然预先准备了足够人性化态度,但预备讲出来的“理由”显然准备不足——说穿了,换票规定到底有什么理由,她也 许从来就没有思考过。



我以为这件事该到此为止了。谁知刚躺下不久我又被人叫起来了。我看见身边站了不少人,为首的是一个的中年男子,制 服笔挺,衣冠楚楚,列车长、男乘务员等人站在他的身旁,看不出来他的身份,但职务应该比列车长更高吧。他首先问我有没有车票,我说当然有,并表示欢迎他们 检查车票,说着我出示车票给他。检查完,我要回我的车票,装进口袋。他问我为什么全车的人都换票而我不肯?我说因为你们始终没有讲出我应该换票的充分理 由。这时他身后的另一个人说,根据规定,一个小时不换票的,卧铺票就作废了。我笑着说,我正在等你宣布作废呢,这样最好,这样这件事就更热闹更好看了,我 正在等待一个案例来挑战铁道部关于换票的规定呢。其实我在吸烟处已经看到挂在车上的关于取消卧铺的规定了,是开车后一个小时无人使用的卧铺可以安排其他人 使用,而不是广播里威胁的那样开车后一个小时不换票就有权安排其他人使用。



这个中年男子指着其他人问:为什么其他人都没有提出,偏偏就你提出不肯换票呢?我说,权利可以行使也可以放弃,这是他们的事情。



我 说:我之所以拒绝换票,不是因为换票本身给我增加了多少麻烦,而是想运用自己本来的权利对公共权力进行质疑和约束。铁道部的公权力并不是没有边界的,它规 定我把作为客运合同证明的唯一凭据交给你们管理,这首先超越了它的权力边界,从法理上也是讲不通的,乘客是客运合同的一方主体而不是客体,换票制度显然把 乘客当成了客体,是对乘客权利的无理限制和野蛮剥夺;其次,这个规定中间隐含了这样一个意思:公共权力是值得信赖的,是不容置疑的,铁路方面依法管理你的 车票,还能耍赖把票不还给你吗?正所谓“人民铁路人民爱,人民铁路为人民”。我们从来把公权力当作一个爱的对象,当作一个永不出错的神圣物,而不是怀疑的 对象、质疑对象、限制的对象。我当然可以假设,我的车票一旦交给铁路方面也就是合同的另一方当事人,你们给我调换、改动、甚至耍赖时怎么办?不要给我保证 说绝对不可能,世界上没有绝对的事情。我拒绝换票,就是要用自己的权利对公权力进行质疑和制约。我还想再讲下去,看他们已经流露出极不耐烦的情绪,只好作 罢。他们被我烦得也懒得再让我换票了.



我终于坚持没有换票。



【一场关于五角钱的官司】

10:03,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

郝劲松坐在原告的位子上开口说话,“审判长,通知我的开庭时间是10:00,被告迟到,我是否能得到合理解释?”

审判长看他一眼,说“现在你先听从法庭的程序”,冲书记员挥了下手。

书记员立刻跑出去大声叫“北京地铁公司!北京地铁公司!”

片刻,两位男士夹着公文包,匆匆入门,在被告席上落座。

原被告双方目光交汇的一刹那,法庭非常安静。我明白了郝劲松为什么说“不管你有多强大,包括一个国家部委,当你被告上法庭的时候,你是被告,我是原告,大家坐在对面,中间是法官。你和我是平等的”

这是一场关于五角钱的官司,他在地铁使用了收费厕所,认为这收五角钱不合理。所以把北京地铁公司告上法庭。

两年多,他打了7场这样的官司---他在火车餐车上买一瓶水,要发票。

列车员都笑了“火车自古没有发票”。

他于是起诉铁道部,国家税务总局,。。。一次一次。

“在强大的力量面前人们往往除了服从别无选择,但是我不愿意。”他说。“我要把他们拖上战场,我不一定能赢,但我会让他们觉得痛,让他们害怕有十几二十几个象我这样的人站出来,让他们因为害怕而迅速地改变。”

“钱数这么小,很多人觉得失去它并不可惜”我说。

“今 天你可以失去获得它的权利,你不抗争,明天你同样会失去更多的权利,人身权,财产权,包括土地、房屋。中国现在这种状况不是偶然造成的,而是长期的温水煮 青蛙的一个结果,大家会觉得农民的土地被侵占了与我何干?火车不开发票,偷漏税与我何干?别人的房屋被强行拆迁与我何干?有一天,这些事情都会落在你的身 上。”

“但是一个人的力量能改变什么呢?”

“看看罗莎帕克斯,整个世界为之改变”他说。



帕克斯是美国的一个黑人女裁缝,1955年12月1日,在蒙哥马利市,42岁的她在一辆公共汽车上就座。按照当时的惯例,美国南部公共汽车上实行种族隔离,座位分为前后两部分,白人坐前排,黑人坐后排。

那天晚上人很挤,白人座位已占满,有白人男子要求坐在黑人部分最前排的她让座,遭到了拒绝。

当司机要求乃至以叫警察恐吓黑人让座时,坐在前排的其它三个黑人站了起来,唯独帕克斯倔强地牢坐不起。

如果是一个孩子或是老人,也许她会站起来,但这次,她厌烦了她和其它美国黑人每天在生活中所受到的不公平对待,

她 说:“我只是讨厌屈服”。她成了50年代美国第一个拒绝给白人让座的黑人。然后她因公然藐视白人而遭逮捕。她的被捕引发了蒙哥马利市长达381天的黑人抵 制公交车运动,组织者是当时仍名不见经传的一名牧师马丁•路德•金,这个名字后来被冠以反种族隔离斗士和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的荣誉。这场运动的结果,是 1956年最高法院裁决禁止公车上的“黑白隔离”,帕克斯从此被尊为美国“民权运动之母”。

事实上,她并没有组织或领导50年前那场民权运动,她只是在适当的时刻表现了一个平凡人的勇气,而这种勇气迫使整个国家重新审视并改变了原有的社会道德体系。

五十年后,美国国务卿赖斯说“没有她,我不可能站在这里。”



“你以谁的名义在诉讼?”我问郝劲松。

“公民。”

“公民和普通人的区别是什么?”

“能独立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却不傲慢,对政治表示服从,却不卑躬屈膝。能积极的参与国家的政策,看到弱者知道同情,看到邪恶知道愤怒,这我认为他才算是一个真正的公民。”

他打赢铁路发票的官司后,很多人以为他会和铁路结下梁子。

但他说起他乘车时,乘务长会亲自端来饭菜,问他“发票你现在要还是吃完再说?”

“你靠什么赢得尊重?”我问。

“靠我为了自己权利所做的斗争。权利是用来伸张的,否则权利只是一张纸。”他说。 

我停顿了一下,问他最后一个问题“你想要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这个34岁的年青人说,“我想要宪法赋予我的那个世界。”



【what why how】

在写一篇新闻稿时,有一个最简单的逻辑:是什么(what)、为什么(why)和怎么样(how)。这篇文章也是如此。



有人说,五千年的封建统治让中国人骨子里就有奴颜婢膝,习惯屈服,习惯墨守陈规,却从不想为什么。很多人看完第一个故事也会觉得,这个人是不是神经病吖,无缘无故找茬来的?或者会认为,这是在炫耀自己的学识,掉书袋嘛。

而 作为一名新闻学子,我看到每一家媒体的招聘标准第一条都是:有质疑精神。在第一财经、经济观察报实习的几个月里,我也越来越清晰“质疑”的涵义,我需要回 到童年时代,完成没有问完的十万个为什么:专家说中华民族复兴完成了62%,为什么?地铁里的公厕要收费,为什么?农民工子女不能在大城市读书,为什么? 三公消费每年数额庞大,为什么?高铁频出事故,铁道部分拆,为什么?

西方谚语说:Curiosity killed the cat,好奇害死猫。可是记者必须好奇,好奇所有事情,找出原委,呈现在读者面前,尽管有风险。而抛开这个职业不讲,作为一个公民,我们更应该多去质疑,多去批判,努力抓住自己的权力。



我 们很熟悉历史课本:18世纪到法国大革命期间,欧洲兴起了启蒙运动,民主思想开始出现,伏尔泰的名言“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 利”至今响彻耳边,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卢梭的人民主权说和社会契约论,还有洛克、霍布斯等等。相信高中时的我们都可以倒背如流,可谁仔细想过这些词汇的 意义,这些人冒着生命危险著书立说的煞费苦心和存在价值。

如今21世纪的中国,正流行一个词:公民启蒙。早一点的广东乌坎事件、厦门PX项目事 件,近期的什邡事件,还有最近的江苏启东事件,虽然都是群体性事件(显然人们还不习惯单打独斗),但这毕竟代表着民意的萌生,并开始成为一种力量,一种让政 府、投机商惧怕的力量,人们开始为了自己的权力去争斗、去要求,在政府眼里是不稳定因素,但却是推动社会进步、民主衍生的一种正能量。



初 中三年级,班主任以为我们增加营养为由,收取每人每月50元的牛奶费,但半个月之后就“断奶”,且当时的供奶均价为每月30元,班里有男生不服,号召大家 去向班主任讨要剩余的钱款,妈妈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万一老师给你小鞋穿影响你考学怎么办?最终我选择了忍耐,而那个男生和另外 几名同学跟班主任据理力争,把钱拿了回来。

高中时代,因为不满学校食堂的饭菜难吃且涨价的行为,各班班长聚首,商量对策,决定囤积方便面,以“绝 食”抗议食堂乱涨价的霸行,并在楼道张贴万言书,与学校进行抗争,那个时候,如果那个同学私自到食堂吃饭,真的会被大家的吐沫淹死。僵持了三天之后,学校宣布恢复食堂饭菜价格,并承诺三年内不涨价,保证饭菜质量,我们获得了胜利。

大学三年级,一个大二的学弟发微博称,他们马上要到三门峡进行实践课程, 但学院要求每名学生缴纳实践费用50元,而这笔费用是已经包含在学费当中,历年都是院系负担。我转发了微博并评论,几个小时后,我接到院办电话:“钱已经 退给学生,请删除微博。”同样,多天之后,入党的同学被要求再交一年团费,一块二,遭到大家质疑,最终取消。



有一天,当你的权利受损,不再选择“打落牙齿和血吞”的时候,恭喜你,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这就是HOW。
1条评分威望+3
wangfan624 威望 +3 - 2012-08-23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阿狸想找桃子妹子啊!!!!!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