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713阅读
  • 1回复

试论高语中文有效教学途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圈圈大
 

发帖
1
C币
4
威望
0
贡献值
0
银元
0
铜钱
4
人人网人气币
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1

试论高语中文有效教学途径

关键词:有效教学  途径  冥想   有效作业  文化反哺

容提内要:“有效教学”思想体现的是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宗旨的教育理念。那么在教学实践中,怎样才能把“有效教实学”落到实处呢?笔者认为:教师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进行有效备课,并促使学生养成“深度阅读”习惯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基本保障;在课堂教学时,给学生较多的“冥想时间”,引导学生对精神世界进行探求,重视“悟”的效果,让智慧之花在安静中绽放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保障;布置“有效作业”是检验和强化“有效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教师通过努力提升自身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密切关注教育过程中的“文化反哺”现象,

从心理上转变自己的角色定位,做学生知识上的“传授者”、“服务者”、“引领者”和“伴随者”,甚至做当代学生的“追随者”,在教学上进行大胆变革,传授符合时代要求的知识,最终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正文

现代汉语词典对“有效”是这样解释的yxtvg.com:一是能实现预期目的;二是有效果。“有效”用来限制“教学”那么“有效教学”就有两种解释:一种是教学要实现预设目标;二是教学要有效果。教学要实现预设目标,就是要求教学要有效率。那么“有效教学”就要既注重效率又注重效果。教学效率就是在单位时间内尽可能让学生有较多的收获。因此教学效率与教学效果在某种程度上又是统一的。“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传统的教学注重教师的教,而现代教育理念强调学生的学。不仅强调学生学什么,而且强调学生如何学,学的效果怎样,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是否获得了全面发展。从这一角度来讲,这里的“收获”与“效果”不仅仅是针对学生的成绩而言,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语文素养。由此可见,“有效教学”思想体现的是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宗旨的教育理念。那么在教学实践中,怎样才能把“有效教学”落实到实处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种切实可行的途径可供参考:

途径一:教师要进行有效备课,不但要备教材、备教法,而且要备学情、备学法。

只有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之上的备课,才是有效的备课,才能提出更为有效的教法,指导更为有效的学法,因而有效备课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条件。笔者经过实践证明,发现了解学情的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教师在备教材的同时让学生写读书笔记。这种方法可以促使学生养成一种边阅读、边思考的“深度阅读”习惯,在笔记中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质疑或见解。课前教师只需抽出约半小时的时间了解反馈信息,就可以把握教学重难点,教学时就能做到有的放矢、轻松自如,教学效果自然事半功倍。比如在执教《一个人的遭遇》一文前,我在备教材时翻阅了学生的读书笔记,其中有这样的一条反馈信息:“题目叫《一个人的遭遇》,那作者为什么花大量的笔墨描写索科洛夫收养凡尼亚?”这个问题提得很有价值,因为这正是作者所要揭示的主题——“怎样拯救深受战争灾害的人们。”这就充分表明学生不仅在认真阅读文本,而且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愚以为这种建立在学生认真思考基础上的学习才是真正有效的学习。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但在目前这个浮躁的年代,能做到沉静身心多读深思的学生真的寥寥无几。长此以往,切实落实语文素养将成为一句空话。因此,课堂教学是否有效不是看教师教了多少内容,而是看学生的心智是否得到了发展。从理论上来讲,教师在教学前花一定的时间了解学情,备课时头脑中就会出现诸多学生的面孔,想到学生在课堂上努力思考的神情,想到学生思维动态的过程。这样教师的主要精力就会放在学生身上,就会放在如何引导学生解决疑难问题上,这种“换位思考”的备课模式,必然会带来教法、学法上的变革或延伸,学生在这种“亲我氛围”的教法、学法引导下必然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探索欲和表达欲。

途径二:在课堂上,要给学生“冥想时间”。

课堂上,教师要有捕捉课堂信息的能力,要关注学生,倾听学生,发现学生,研究学生,给学生自主支配的时间。推广“友善用脑”教学理念的新西兰著名心理学家克里斯蒂·沃德认为:“青少年对同一件事情的注意力持续不会超过15分钟,除非他们对某一个主题特别感兴趣。因此在40分钟的课堂上,教师很有必要把它分成两个阶段,每一阶段留三到五分钟时间让学生进行短暂的思维整理,即给学生‘冥想时间’①”。但在多媒体充斥课堂的时代,不少老师在有意或潜意识里会有这样的一种认同,即:语文课堂的容量越大越好,师生互动愈活愈好。尤其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出后,漫无边际的讨论合作、煞有架式的小组活动开展地轰轰烈烈,似乎有了小组活动,堂课就成功了;似乎学生讨论得热烈就叫“有效教学”,似乎运用了充满动画感的多媒体就说明体现“新课标”理念了。但,假如我们静心思量一下就会发现,很多人所谓的“容量大”往往指向知识层面或技能层面;所谓的“活”其实就是“动”,学生不动他就急。殊不知这种做法,恰恰类似于我们当代人那种“快节奏、高效率”的生活方式,事实上,这种所谓“高效”的背后是以我们的“身心俱疲”和“精神荒漠”为代价的。中国有句古话叫“仁者静、知者动”。这句话,很值得玩味,假设我们将“知”当作是外显的,即人的应变能力的话,那么,“仁”,是否可以归结为内隐的,即更高一层的人的精神层面呢?那么,古人为何要将“仁”放于“知”前呢?作为一线教师,在追求“时髦热闹”的同时,我想还要珍视课堂上的安静时刻,因为智慧之花往往在安静中绽放。

愚以为,在母语环境下的语文课堂有效教学不能仅仅以传授知识的多寡为评判标准,更应当以学生的情感世界是否得到丰富、人文素养是否得到提升为评判依据。否则,就完全违背了语文这一人文学科的教学规律,因为,人文学科更多的是对人的精神世界的探求,它讲究一个“悟”字,可以这么讲离开了“悟”,语文就失去了她原有的灵性和魅力。正如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所言:“每个人都只能自己‘活’,不能由别人代‘活’;每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全部历程都得自己走,不能由别人代走。这是一个明白到不能再明白的事实,是每一个活着的人都能体会到的朴素真理。”而“冥想的时间”则是学生借助文本向自己的精神领域进行“窥探”,进而活出自我的基本保证,也是实现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基本保证。

途径三:有效作业深化课堂教学效果。

教师重视课堂效果,但对巩固复习却往往会忽略,作业是教学工作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检验教师教学是否有效的手段,是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获得发展的平台,作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如何布置作业才能更有效呢?我想教师布置作业应以提高学生的能力为目的,以精简实用为原则。

教师务必要建立自己的“习题库”,并在自己做题的前提下,精选习题,布置的作业量要适中,要有针对性,并通过批改反馈,帮助学生找到问题的症结。

途径四:教师要努力提升自身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密切关注教育过程中的“文化反哺②”现象。

教师如若没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的引领,就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也不可能高屋建瓴地站在人性和文学的高度进行“有效教学”。因而,教师要努力提升自身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吃透教材、研透教参,摆脱教参,轻松自如地驾驭动态生成的课堂,形成自己的智慧课堂。

“文化反哺”现象是信息时代背景下所产生的一种文化现象。指的是年轻一代把知识文化等传授给年长一代的现象,即“在疾速的文化变迁时代,年长一代向年轻一代进行文化吸收的过程”。

教育者对这一现象的接受态度和程度,直接影响教育者的一生。因为,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学生对教师的“反哺”几乎是全方位的,不仅涉及到文化的表层,甚至影响到教育价值观的判断和生活方式的选择等。在这场“静悄悄的革命”中,师生教与学冲突的出现,预示了教师传统教化或文化传承模式的危机。随着社会变迁的加剧,以及新课程不断增添了诸多鲜活的新事物、新理念,加之受单一教学或专业的影响,不可能涉猎更为广博的知识来显现给学生,旧有的教育方式方法、知识、技能甚至价值判断都会悄然落伍,未知事物和新思想也越来越多。而作为新生代的学生,对新事物的理解吸收能力快,他们通过互联网、新闻媒介、课外阅读和同辈群体的沟通交流等途径,从课堂、校园以外广泛地获取知识和信息,层面扩大、不断丰富。在消费层面上,“mp5”、“3G”手机、“皮尔·卡丹”、“咖啡”、“麦当劳”、“肯德基”等都为学生所熟知和认同,在吃、穿、用、住、行等生活层面,只要教师在课堂涉及的都受到他们的“指点”。学生,作为这一特殊的教化群体,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了解和吸收方面都深深刻上了时代的烙印,站在了时代的前沿,他们思想前卫、观念新潮,在对人生和社会的理解、审美和生活情趣等方面都具有了超前意识,获得前所未有的“反哺”能力。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知识更新、文化多彩的迫切性也更加突出地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为此,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只能适应学生,而不能抱怨学生,有句教育名言说得好:“没有不会学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就启示我们,教师要从心理上转变自己的角色定位,不仅要做学生知识上的“传授者”、“服务者”、“引领者”和“伴随者”,还要放下自己的“师道尊严”,虚怀若谷地向学生学习,做新知识的“接受者”,甚至扮演当代学生的“追随者”,因为,只有真正走进学生内心世界的老师才能知道学生想什么、需要什么,才能真正在角色上找准自己的位置,在教学上大胆进行变革,传授符合时代要求的知识,最终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注释:

①《友善用脑——加速学习新方法》,新西兰心理学家克里斯蒂·沃德p.111

②《试论当代中国青年文化反哺的意义》,南京大学社会学系暨社会心理学研究所教授、博士周晓红,《青年界》1988年创刊号。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离线amio555

发帖
1
C币
5
威望
0
贡献值
0
银元
0
铜钱
5
人人网人气币
0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3-05-07
谢谢分享了 不错的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