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524阅读
  • 0回复

[美文]记得记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23
C币
113
威望
0
贡献值
0
银元
1
铜钱
93
人人网人气币
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3-01-08
  江湖诗山水,快雪论文章。各大文网卧虎藏龙先不说,近日有幸听闻一部“葵花宝典”,据说叫钦定词谱。那黑白圈的平仄很有点像红绿灯,不是扑朔踢蹬可以搪塞。
  话说古风,古人“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呵呵。这么多年叶公好龙,被明眼人一点拨,查验自己的古典基因,原来还是停留在门外汉水平。想进古典门槛,单凭这个规矩,就好难训练。这真是迢递重城,水槛难清。天马行空两三天了,自己就在偏僻处揣想,中国白话的诺贝尔,到底能给多少革新派,文字也有季节。或者贴近烟火的红高粱最靠近泥土,是米醋或米酒一般的醇厚可爱吧。
  现代人无法攀越诗歌巅峰。就拿古典来说,故纸堆,未必都是钦定。有律,怕失境,有境,又怕囚栏。考古爱好者眼中的赝品不少,多谓卖柑者之难。阴平阳平,平上去入,还在合并划分,当代人的格律意识淡漠,不如《山海经》野逸。这写个诗还需一键格式化了,这正是,识字也是个忧,多识字?替古人添了忧。
  胡适先生比较有文化,挺提倡新诗的,有首歌大名叫《希望》,俗名《兰花草》,好诗传唱遍芳根。胡先生素来对《红楼梦》有独特个见,不只考据。我在最困顿的时候又咬牙买回一本精装书,只因书商插录了他的“个见”研究。几步沉吟,跌进茫茫,最后好书都在血液里,不在太虚书架上。读千家绝句蛮顺口,比对“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一类的律诗,于我而言,少些屈辱感。记得年幼时在猪棚里看护小猪羔儿,彻夜不敢眨眼,耳畔小猪吮吸生命的乳汁,声音可爱,我用黄泥火盆取暖,捧读一本没有头尾的《诗词赏析》残卷,还真多添了一份“莫失莫忘”的怀念。
  一直钦慕情多舛、身多艺的李叔同先生,他提倡话剧,还有《城南旧事》插曲传世。想来文人学者多多,他是独树一帜的禅林文士,有自己的人生《律宗》。高贵的焚香出世,笔下,不再有红尘三月的灼灼夭夭,但抄佛经,所有浮生只剩玄墨幻象,所有念记尽化菩提。我欣赏他,他的知道,他的贝叶,他的无奈。他的绝笔没有藏宝图,竟然是“悲辛交集”四个苍涩的飞白行草,浑然不类青年的碑体,也不似中年的“绵酥体”,我看这四个字,藏着他对红尘的眷恋,还是金陵的旧山水,只是萧瑟了而已。
  歌手王菲唱过海上花,那颤声分明波心江湖浪。提携他的旧情人,玩和音摇滚的窦唯,如今不再唱《无地自容》那首歌。网上听他蛰伏后复出的蛩音,替他高兴,他一定不甘失落,才重揭四月舞台,心灵的光束势必重获喝彩。新歌《出发》里面有“记得记着”的歌词,那摇滚拍速听着亲切熟悉,我突然发现,他也说着我说过的台词,难道是冥冥中的偶然?于是我为他开了一次心,不用因为什么,是重金属的共振而已。
  写诗的都是用文字堆砌唯美的符号,好像建筑学家铺排的图式。林徽因那雪化后的鹅黄,是写给她四月的孩子的,他们好幸福,能得到那和柔文字的小筑,妈妈的白衣,芳黛才情,早成碑法勿蚀,岁月不销的母爱,那是财富。近现代诗已在走下坡路,每每为之感动的,还是年少时最看好的那几位诗人,也一如刹那的流星划过天际了。看着那一片铭刻红尘印记的残骸,人们还在心灵的一隅,去祭奠或者去建构“纸飞机”的梦,一个旷世的灵魂宣言。那是开了几代的花,也在有着忧郁因子的部分世人心中,为之顶礼,“岂因祸福避趋之”。于是,文化的阵脚,交错一种挣扎,我的书法老师周先生对我说,那是境界,谈何容易。
  诗歌史上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回延安》,《有的人》等作品,都挺好的,现在少见讴歌,泪水和深沉成了物欲的呻吟。争鸣看似没有缺失,实际日渐缺失。我有幸看过徐志摩和胡适的手稿印刷品,诗人的字,风格是毓秀空灵的,是窗棂纸上,竹枝的剪影,无来历,也来历多多。
  记着记得。正如我现在,端着饭碗,驴肉,豆包,蛋羹掺和成大杂烩,在网上呆呆矫正自己的诗,出韵太多,已有诚惶诚恐之态。想起我那一箱子手抄本,虽然那落叶终是忧伤的枯萎,我还是任性坚守。而现在,人过中年,我应该看到了微投的光亮。其实,红尘万丈,切莫妄求偶然,严谨终究是自由的前提,心里渐渐又平舒起来。
  卞之琳的风景桥,海子的马和蔬菜,顾城的小星星,你们在哪里?我想到了十岁那年,漂亮的姐姐那一摞《大众电影》、《电影文学》杂志,想到了老婶家的泥灶台,我看着常被剽窃的三棵海棠树,伏在那里啃砖头似的散文集锦,新鲜的草香里,那没有闲愁的一米阳光。
  我为什么这么喜欢文字呢?累了,也要握一下文字的手,体谅到那文字里的脉搏,是《边城》里的亦真亦幻、《围城》外的亦放亦舒。“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我用宣纸抄录了二十多年,中间有些造化,无关滥情,也未能免俗,结局是拒人于千里。又终于明白,简单难持,繁茂难持。无了用菩提境,好了用快乐境,无得无失如如境,那就是“连根铲”学说的反证法。一部兰亭,真假千年聚讼,问圣人逸少,为何序文落差如此之大呢?子在川上,淡泊何从?
  记着多情的文字,记得文字的由来,在滚滚红尘,记着记得,那文字的亮光。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玩具批发商 http://www.wanjudai.com/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