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522阅读
  • 0回复

[活动]重建批判性和文学精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5680892
 

发帖
95
C币
376
威望
0
贡献值
0
银元
0
铜钱
376
人人网人气币
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3-04-19

批判性不是作家做出的姿态,而是更深层的由现实生活和价值观的偏离所致。文学的批判性虽然未必能够改变现实,但是它所持有的原则和立场将会缓慢地作用于社会,这也是文学在今天让我们深感欣慰之所在。

  生活“江湖”的批判反思

  余一鸣《入流》发表后好评如潮。小说构建了一个江湖王国,这个陌生的、虚拟的江湖具有高度的“仿真性”,小说中的每一处细节都有坚实的生活依据,虽然小说整体看来如同云端——那是一个距我们遥远到不能企及的世界。这种写法最见作者的写实功力。余一鸣对场景、气氛的处理非常到位,让人如临其境。尤其是在人物性格的塑造上,完备自足,隐秘的心理动机支配着每个人的行为方式和情感方式。小说人物关系虽不实见,但无时不在,扯不断理还乱,这种难以名状的“纠结”状态和循环结构,是我们阅读小说过程中感受最为强烈的,也是小说的魅力所在。

  尤凤伟的《相望江湖》题眼是相望而不是相忘,一字之差,意旨全然不同。出门在外的男士遇到倾心的女导游,本来无非是一个俗套的肤浅故事,但是小说中二人的关系似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李长吉答应了单春的孩子丫丫在电话里“爸爸”的喊叫,“爸爸”安抚了单春母女的心,男女之情反倒成为一个潜隐的背景,整个故事也因此变得沉重悠远起来。或许可以说,尤凤伟的“江湖”只是借话,“相望”才是所咏之词,而由这淡淡的“相望”反衬出的是李长吉对日常生活俗务缠身、繁琐乏味的反省,这才是故事背后真正的批判锋芒。

  “都市”经验的残酷书写

  都市文学是近年来谈论比较热烈的话题。但在我看来,当代中国的都市文学仍然在建构中。这里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们一直存在着一个“反城市的现代性”,反对资产阶级的“香风毒雾”,警觉和防范对城市生活的表达;二是都市文学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贵族文学”,没有贵族,就没有文学史上的都市文学,这种生存土壤决定了建构当下中国的都市文化经验的困难性。尽管如此,盘点这一年的中篇小说,我们还是看到作家对都市生活的艰难探寻和顽强表达。

  徯晗的《誓言》给人一种窒息的感觉,这种窒息感来自一种匪夷所思的母子关系,来自母爱由爱及恨的“变形记”。许尤佳为了阻止前夫再婚,也为了将儿子留在身边,竟在儿子考大学的关键时刻在食物中放了大量安定!这是小说最受争议的细节,一个母亲真会这样做吗?我们认为,小说有自己的逻辑,一个女人在彻底失败前的不择手段,起码在小说中是合理的。《誓言》用极端化的方式写出人物的性格和命运,这种给人以巨大痛感的小说在当下很难读到了。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