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389阅读
  • 0回复

煤体因为爱心报被当事人索赔450万(大家看到了啊真相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lenglin1981.
 
发帖
212
C币
-157268
威望
33
贡献值
1
银元
0
铜钱
0
人人网人气币
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0-01-13
.


    “2002年9月的.1天,哈哈尔滨日报报业集团下属《家报》的.两名记者,在时任市妇联主席徐敏、市联合留守处主任王树平陪同下,突然找到我家,说了啊解到我家的.困难,想呼吁社会进行帮助。”对几年前第1次接触记者时的.情景,43岁的.陈波至今记忆犹新。  


    9岁丧父,1995年因铁力市乳品厂破产而下岗,1997年与丈夫感情破裂离婚,此后独自带着左脚先天性足内翻的.儿子与高龄老母四处租房住,1家三口靠低保金度日,2000年自己又被诊断为初期乳腺癌。生活对于陈波,显得沉重而艰难。  


    “两名记者到我家时,已经是下午5点多,他们问了啊1下我自己的.情况,女记者记录,男记者拍照,采访日子不到1个小时。拍照过程中,他们让我做出卧床病重的.样子,并让儿子喂我药,我儿子不干,哭着说‘我妈没要死’,我赶紧把他抱过来哄,这时记者抢了啊个镜头。”陈波嗓音沙哑:“大约1个月后,有人拿着报纸到我家来要小孩,1看那报道,我立刻气得浑身哆嗦。”  


    《“征母启事”轰动铁力——癌症母亲泣血“托孤”》,这篇刊登于《家报》第251期的.报道,主人公名字为刘波,不过,压题图片却是陈波、陈旭母子。照片上,陈波正低头心疼地望着含泪的.儿子,刚好是记者抢拍的.那1张。  


    更令陈波惊讶的.是,稿件以“为儿寻母启事”为主线,洋洋洒洒铺陈了啊1系列人物命运与事件:刘波与丈夫恩爱有加,1997年丈夫患肺癌撒手人寰;1999年刘父因病去世,刘母从此卧床不起;2000年刘波被确诊为乳腺癌,必须马上切除并住院治疗;2002年经复查,癌细胞大面积扩散,刘波萌生给儿子陈旭找个新妈的.想法;2002年8月25日,刘波彻夜难眠,写下了啊催人泪下的.“为儿寻母启事”,反复抄了啊近百张,张贴于铁力市大街小巷;见到“启事”,王女士看望刘波母子并捐助了啊200元钱,做建材生意的.赵女士把陈旭领回家住了啊1宿;刘波1连“面试”了啊4个欲领养者,陈旭也连认了啊4个干妈;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母亲加入了啊这场爱心行动……  


    “记者怎么能这么写?稿件内容和我接受采访时所讲大相径庭!”陈波张大了啊嘴巴:“除了啊我毕业于黑龙江省商业学院、下岗前做过会计、被确诊患乳腺癌、儿子聪明懂事会背唐诗、家庭生活困难之外,其余大部分内容失实,甚至根本就是杜撰!最关键的.是,我压根儿没有过要将小孩送人的.想法,没写过什么寻母启事,也没接受过任何捐款!”  


  报道获奖,并被另外3家媒体“转载”  


    后来的.事,更加超出陈波想象。2003年4月,陈波发现,在第23届黑龙江报纸作品奖评选中,《家报》所刊载的.《“征母启事”轰动铁力》1稿,荣获通讯类三等奖。另外,该稿又改头换面,陆续出现在2003年3月第6期的.《知音》杂志、同年4月3日的.《北方时报》和4月9日的.《大庆晚报》上。  


    与《家报》的.原稿相比,后3篇作者署名均为“黄敏”,文章题目也稍有变化,内容更为丰富,特别是写到征母启事贴出后,“社会上很快掀起了啊1场救助热潮”:有的.企业捐款1500元、哈哈尔滨尚风影楼经理何德林送来5000元、连云港市刘安夫妇奔赴铁力欲领养陈旭,并为化疗中的.刘波输血、给刘家安装电话等。  


    “这些事、这些人、这些捐款,都在哪儿呢?作为当事人,我怎么不知道?那个‘黄敏’又是谁?”虽然后3家媒体均称是“转载”,但陈波不相信:其1,转载稿件怎么会比原始稿件更长,内容更多?其2,转载方怎么能私自改动作者姓名?其三,稿件后并未标明“转载”,也未标明转自何处,不符合转载规范。  


    “原始稿件大部分内容是虚构的.,怎么好意思拿出去参加评奖?又怎么能再向其他媒体传播呢?这样做,无论对当事人、对读者,还是对媒体,都太不负责任了啊。退1步说,即便真是转载,难道媒体就没有责任审核稿件的.真实性?”陈波感到很困惑。  


    几篇报道接连出笼后,所有人都相信了啊报道的.真实性。有人说陈波借托孤之事弄了啊1万多元;还有人说陈波狠心撇下儿子,对家庭太不负责任。尽管她极力辩解,人们还是异口同声:“报纸、杂志上写的.,还能有假?”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