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没来这里了,湘江边上悄无声息地长出个杜甫阁,紧挨着沿江马路。早先的时候,这里是一片杂乱的空地,慵困地缩在城市的一角,路人都懒得瞧上一眼。多少年了,这一带就象一个本来长相清秀的少女,由于不修边幅,一直被人忽略着。现在这里被修揖了一番。围绕这个杜甫阁,建了一些休闲的设施,有石栏、石桌、石櫈等,仿佛回到了石器时代。那些原本就有的树木还保留着,又移过来一些观赏的树种、花草,搞得象模象样,真有点化腐朽为神奇的味道,与以前有了天渊之别。杜甫阁的下方是一方悬崖,笔直地延伸到江边。在悬崖的下面是一片不太宽的沙滩,现在被人用青石板铺成了平坦的观景台,象狭长的丝带,在江边飘过。喜欢水的人们,在这平台上摆上了躺椅,上撑一把遮阳伞,悠哉游哉地躺着看风景。有人发现这一带水肥,见有游鱼攒动,便在这里钓开了。有的人站在岸边钓,有的人坐在船上钓,一种悠然之气由然而生,忝为江边一景。只要天气不是太坏,这楼上楼下总是游人如织。也许是因为风景点太少,这里便宛若人间仙境,众望所归。
杜甫阁据江而立,似塔而不似塔,仿岳阳楼而建。楼不算太高,加上屋顶也就五层。楼顶和每层的屋檐都是由琉璃瓦铺成,成八角样式。杜甫阁悬在水面之上,伸出的屋檐象一只只张开的巨大的翅膀,飞跃在天水之间。平常时候,她静静地守护着江面,与江水一静一动,构筑起几分自然和谐的意趣。大雾天气,辽阔江面上的水气,象白云托起了阁楼,杜甫阁便隐隐与江水连在一起,分不清彼此了。
杜甫阁虽建立不久,但既占了杜甫二字,自然建得古色古香。门前坐卧一对大石狮子,刻得栩栩如生,阁上雕梁画栋,红砖碧瓦,但多少看出一些现代的痕迹,似有些突兀的感觉。杜甫号称诗圣,这杜甫阁自然也少不得一些文雅之气。临门便有一联,上书:“楼阁莫便登,先看文正记中,某条似我;江山只如故,试问杜公去后,诗者何人?”这口气挺吓人的。但凡名楼都有名联,这楼隐隐有了名楼的潜质。走进楼里,似走进了杜甫草堂。墙壁上,楼柱上到处是杜诗圣的诗,恰如其分。
站在楼顶上,但觉江面上清风徐来,深深地吸上一口浸润着江水的空气,沁入心脾。据楼而望,只见水面碧波荡漾,浮光掠金。江面上有一只小船摇荡,从对面缓缓而来。江心是一孤立的沙洲,隐约可见洲上楼台亭榭,那些古代的建筑,与这仿古物隔水而望,相得益彰。正是中午时分,秋高气爽,艳阳高照,天空混浊中透出几分蓝色,有白云在飘。总想寻找大雁的影子,但徐了偶尔飞过几只不知名的小鸟,什么也看不见,不免有些失落。恍忽中,似看到杜诗圣出现在白云中,巨大的天幕上隐隐约约滚动着一行行金色的杜诗,不禁有些痴了。回过神来向远处望去,但见大江东去,奔腾不息,然后折过一道湾,终于消失在城市的边缘,掩隐在厚重的群山中。
在时间的缝隙中挣扎的现代人,难免会有一种对自然的向往。自古以来的名山大川招揽了不少游人,更多的人希望就近找到休养生息的地方。人口越来越多,于是出现了人与自然的矛盾。一些风景消失了,人们便想着法儿再造,就象这杜甫阁。似乎显露出一种迹象:随着人们经济能力的大幅提升,对生活质量的追求会越来越高,对环境问题的关注也会越来越迫切。相信在不久的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