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国际大公司的.软件工程师的.平均年龄
来源:
http://topic.csdn.net/u/20071228 ... html?seed=597319077 中国很多IT企业根本就不知道资深的.含义!国内1个很著名企业老板曾经说过:在IT行业超过35岁的.技术人员将被淘汰,所以不要35岁后的.技术人员。导致整个业界尤其是在软件开发行业都在排斥年龄超过35岁的.人员,也导致很多工程师为自己35岁以后的.前途发愁而转行。因为很多人都认为IT行业是年轻人的.行业,而软件开发就是吃青春饭,过了啊35岁就没用了啊。
很多企业也在自己的.企业宣传中吹嘘:我自己们企业XX学历以上的.占百分比的.多少,平均年龄在25岁等。认为自己企业员工年轻了啊那才叫高科技企业,那才叫有创造性。其实我自己认为这1种很幼稚的.想念法。听了啊这些人的.观念,我自己才明白为什么我自己们的.IT企业很少有能成为IBM、MICROSOFT等国际大企业的.原因了啊。因为很多中国IT企业根本不理解资深的.含义!
我自己曾经接受过INTEL公司的.培训,他们那些人来的.工程师都40多岁了啊,1个行业搞了啊20多年,那是什么样的.1个理解程度呢?有些人头发都白了啊,.你.根本问不倒他们那些人。我自己曾经问他,.你.最喜欢的.是什么呢,他回答说是技术,我自己问他长期做技术难道.你.不厌烦吗?他笑着说NO。我自己才理解什么叫资深的.含义,我自己也才理解为什么他们那些人能把技术做得那样好。
我自己们中国的.公司为什么很难在短期内超越他们那些人呢?因为他们那些人的.公司是依靠大量的.这样资深的.工程师的.支撑才持续发展到今天。
我自己也曾经在日本公司工作过,才理解什么叫工作狂。很多日本人30多岁就白发斑斑了啊。如果.你.见了啊那些穿着整洁的.西服,扎着鲜艳的.领带,胡子刮得很干净,走路笔直,看起来年龄不大,但是头发却花白的.人,多数是日本人。日本企业1般不轻易辞退员工,员工流动率也很低。1个人在1个行业或者专业1干就是几十年,甚至1辈子服务1个企业。在日本公司,就是写1个WORD文档甚至要写7、8遍。要求1个标点也不能错,格式要完全达到要求。.你.甚至都认为后面的.修改都是在浪费时间,因为我自己们中国人认为能表达清楚,差不多就可以了啊,但是在日本人那里根本就不能过关。经过多次这样的.训练,.你.就会理解什么叫日本的.精工操作。我自己们的.工业和日本差距大的.原因,尤其在精工行业,我自己认为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那些人每件事上都做得很精细,1个行业内研究很深。而我自己们却很浮躁,长期已往就形成了啊差距。正是胡适先生所说的.中国人差不多先生太多了啊,这就是差距。
从IT行业人才使用看,我自己们国家普遍存在年轻化和短期化。做技术开发的.多数是年轻人,并且很多人今天学这个,明天学哪个,哪个上手快就学哪个,哪个行业工资高就学哪个。并且频繁跳槽,到了啊另外的.企业后就可能做新的.工作了啊,学新的.技术了啊。这种不断的.切换其实是1种资源浪费,就很难把1个技术钻研地很透彻,对于整个IT行业来说也是1种损失。许多企业也觉得现在的.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不高,跳槽频繁。1方面因为个人的.价值导向的.问题,但是我自己认为最大的.原因是企业追求短期效益、短视造成的.。哪个人不希望稳定发展呢,但是很多企业就是用员工的.青春,年龄稍微大了啊(仅仅超过35岁就认为大了啊)就认为不能干活了啊,员工就面临随时被辞退。开发哪个项目就招聘那方面的.人,产品做完了啊就解聘很多人。好听些是战略裁员,不好听了啊就是卸磨杀驴。企业不养老,而社会养老前景不清晰,这样大家能不跳吗?所以整个社会都是处于浮躁阶段。浮躁的.原因就是长久落后惯了啊,突然进入了啊快速发展期,看到了啊很多美国的.财富神话,所以都普遍犯红眼病,浮躁病。这种行业的.浮躁和短视能造就成大批的.资深的.专业人士吗?
从利益分配上看,我自己们国家很多IT企业也存在很大问题。有几个做技术的.工程师最后能成为富翁呢?李彦宏那样很少,并且因为他做了啊老板才得到了啊价值体现。我自己们很多老板就很难和自己的.员工尤其工程师共享企业发展的.成果。在发展阶段,急需要人才的.时候就很尊重.你.,等年龄大的.时候就嫌弃,没有分配给长期利益。所以很多工程师年轻的.时候就是牛马,就是工具,吃的.就是青春饭。而在美国的.很多企业,优秀的.工程师们可以无后顾之忧,可以不为自己将来发愁,因为他们那些人很多人都持有公司的.股票,就是将来不工作了啊也是百万富翁。只要技术很强,1个工程师可以在他的.专业领域1直钻研下去,不必为了啊养老而朝三暮四。这样不出成果都很难。
从价值取向看,我自己们官本位思想念导致很多人都追求做管理,不去做技术。在很多美国企业,他们那些人是分职能和技术两条线。1个高级技术人员职位可能不高,可以不是经理,但是可能收入比经理还要高,因为他是某个行业行业的.专家。经理主要是协调资源,落实制度和计划的.执行。而高级技术人员则负责技术实现,规避技术风险,并创新,开发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而在中国呢,如果.你.是1个技术人员,即使.你.很优秀,有几个人能在收入方面超过自己的.上司经理呢,1个新来的.年轻的.MBA或者能讲几口英语的.海归就能当上.你.的.上司,收入就可比.你.高,支配资源的.权利就可比.你.大。
如果在中国,30多岁了啊手下还不能领导1帮人,还在做技术,别人就觉得.你.很窝囊,就瞧不起.你.。如果.你.是经理了啊,则别人马上很尊重.你.,这样导致很分心,所以.你.不得不向上爬,做经理,高级经理,技术总监,CTO,才能收入高,地位高。但是等高升了啊,就不能做技术研究了啊。所以很多人做技术时间长了啊就去做管理了啊,有的.去做销售了啊,总之转行的.人很多。留下的.如果没有1个头衔别人就认为是没出息。所以中国就缺少资深的.技术人员。
在美国考高学历是为了啊做研究,在中国则是为了啊当官,为了啊能在职场上获得更高的.职位。其实很多人也喜欢钻研技术,但是整个环境如此,价值观和个人喜好发生矛盾,最后价值观被扭曲,只能放弃自己喜欢的.专业追求,去做管理了啊。管理的.成就感就是地位高,技术的.成就感就是对做出了啊对社会有用的.产品。所以在中国能有几个官员被历史记住呢,但是袁隆平却将永远被后人和历史记住。
并且在我自己们企业,有些时候在上级看来,如果认为1个工程师技术很牛,就要提升.你.,但是被提升了啊,就离开了啊具体的.技术岗位,管人了啊,不钻研技术了啊。所以这也是很大的.人才浪费。并且很多人就不善于和人沟通交往,不擅长做管理。被提上去了啊却发现管理1团糟,就只得又下放,多数情况下这个优秀的.技术人员最终选择了啊离开公司。所以我自己们很多公司为了啊表示对1个人的.肯定,只能提升到管理岗位,而脱离了啊具体技术。所以都是受几千年来官本位思想念影响很严重。这样导致我自己们的.职业专业队伍被大大削弱。
从1个人的.成长来说,想念在两三年内出成绩,基本不可能的.,是违背自然规律的.。毕业后基本头2年是在混混沌沌中度过,头3年时间是学习阶段,5年时间是基本成熟阶段,8年时间后才是出成绩阶段。除非天才,多数的.人都是按照这个阶段发展。假设按照大学毕业23岁计算,8年后就是31岁了啊。还没创造几年就35岁了啊。35岁就没人要了啊。这样能出资深的.人员吗?当然超过35岁也有人要,但是.你.必须要么是名人,或者高级职称的.,或者高学历的.。但是现在有几人考职称呢?有几个默默做技术的.工程师能成为名人呢?在传统行业35岁正是壮年和创造时期,正是担当技术骨干的.时期,我自己就是奇怪了啊为什么在IT行业35岁就不能接受了啊?是那个著名企业家的.误导,还是世人的.偏见呢?
为什么有这样的.观点呢,那是因为在前几年,IT刚兴盛,并且我自己们中国IT发展起步晚,年代短,所以基本上都是年轻人在技术开发,大学培养出了啊1批批的.大学生加入了啊IT行业。好象很多年龄大1些的.人跟不上时代了啊,所以那位企业家发出了啊那样的.感慨。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现象将发生改变。
从行业发展趋势来看,IT行业现在看来是高科技行业,不断有年轻人涌入,是1个不断创造财富神话的.行业。但是IT行业其实也是1个大的.服务行业,当IT硬件技术成熟起来后,将成为1个制造业。所以将来IT行业也将成为1个传统行业。1个新兴行业最后都必然成为传统行业,这是历史规律。现在很多人已经感觉到IT行业没有前几年那样好做了啊,钱难挣了啊。这其实是1种回归传统的.自然现象。随着这种回归,则IT行业要长久发展,则也将出现传统行业的.那种需求,需要资深的.工程师们的.支撑。
而我自己们要真正赶上发达国家,例如美国,日本,则需要改变观念。可喜的.是,这种观点已经发生了啊改变。在华为那样的.1些大公司,就很重视很有经验的.工程师,里面拥有大量的.超过30岁的.比较资深的.工程师。但是和美国那样的.IT大国比较起来,我自己们的.资深工程师就是他们那些人的.学生了啊。
我自己原来认为象自己这样做技术近乎十年的.人,也算资深了啊。但是当为了啊解决难题,到1些美国的.技术论坛上去,才发现那里才存在真正的.牛人。很多都是美国人,他们那些人很多人现在几乎40岁,还是在做技术,我自己到那里去就是请教问题的.,是学生。在他们那些人的.个人介绍中,很多人在很小的.时候,70,80年代就开始接触电脑了啊。我自己接触电脑比他们那些人整整晚了啊20年,能相提并论吗?这就是差距。就如同游泳,1个人在1个行业沉浸了啊十年,甚至几十年,那种持续的.用力,深厚的.功底导致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熟练程度、创造性能和1个仅仅毕业才三年的.人相比吗?
当然了啊IT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新技术不断推陈出新,令人眼花缭乱。今天JAVA,明天。点NET,J2EE,JSP;确实需要强的.学习能力,年龄大了啊自然学习能力下降。年轻人当然脑子活,富有创意。但是聪明不能代替经验,并且多数情况下人的.智商相差不大。所以不能仅仅依据此就认为否定了啊经验和思维能力。
当然了啊互联网行业有些例外,所以也就是有些人所说的.,互联网行业是我自己们国家最有可能赶超美国的.行业。以在美国纳市上市的.中国企业的.分布比例来看,也证明了啊这个观点。但是在软件开发和硬件设计行业,我自己们还有很多路要走。这些行业经验还是很重要的.,还是需要资深工程师们的.支撑的.。而软件开发和硬件设计行业正是IT行业真正的.核心和基础所在,是我自己们的.软肋。所以将来必然需要大量的.资深工程师。
所以大家千万别被别人误导了啊,要看清历史的.发展规律。注重持久和执着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