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401阅读
  • 0回复

[新闻]不是处女的悲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15946003029
 
发帖
86
C币
26
威望
102
贡献值
20
银元
8
铜钱
314
人人网人气币
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1-02-06
重庆大足县B村二社出台村规:外出未婚打工女要想领到土地转让补偿金,要先到医院做“贞洁鉴定”,不是处女不分地。
沧海桑田白云苍狗,世事真是多变。记得农村“分田分地真忙”的时候,就是按照人头来分的,人均多少,无论男女老幼人人有份。还听说,以前的时候,“农村户口”不值钱,全国上下都在想办法办理“农转非”——因为农民打来的粮食,自己不能做主,得先上缴了供“非农业户口”的人们先吃。所以,种粮食的农民不仅没有钱,有时候还闲着好长一段肠子。所以,人人都羡慕不用种田就有粮食吃,还有工资可拿的“非农业户口”,所以老农民批判林彪说:你全家都农转非了,还想咋?
然而,世界在不断地变化着。当“非农业户口”的“供应粮”取消以后,粮食成了市场普通商品;“农业户口”也不再是只能在家务农,也能进城打工赚钞票以后,尤其是在经济建设大发展的今天,“农业户口”的优势逐渐的彰显了出来——搞建设,不管是建工厂还是盖房子,都得用土地,而农村的土地归集体所有,无论是谁,要征用土地都得给予补偿,这笔钱当然就是农村所有人口来分享。或曰:没有了土地,农民依靠什么?那么你可以去问农村出来的大学生,还有谁想着毕业以后回农村种地去?
同样是大学生毕业,“农业户口”的学生找不到工作,可以回家种田,甚至自己在城里打工,将户口留在家里,“卖地”的钱照样的能够分得一份;而“非农业户口”的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就只有“啃老”这一条门路了。所以,农村户口又变成了香饽饽——据说,为了在征地安置上获利,一个大队有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家庭解体,离婚后再找人结婚。以至于一家三代,从爷爷到孙子,一共6对夫妻12口人,竟拿着同一个户口本上民政局办离婚。
因此,“不是处女不分地”这事,似乎也是“必然”现象——很明显,在制定政策的人看来,不是处女说明你已经有了对象,离出嫁也就不远了。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你就是“外人”了。外人来参与分享本村人的利益,这是不妥的,好比你家的存款让我取了出来一样的不合理。所以,从表面上看,这也是“维护全村大多数人利益”的无奈之举。
在农村人看来,“嫁出去的女儿”就不是自己家里的人了。所以你还别和他们讲“男女平等”的原则,批判他们是在人为地制造性别歧视,侵害的是已婚女性的合法权益。因为农村女性嫁人以后,户口是要迁入夫家的。如果其娘家村里土地贵,能多分钱,她就选择不迁移户口,可是反过来,这个村的小伙要是找了外村的对象,你不能阻止她将户口迁过来吧?如果只进不出,这个村的人口自然就会“膨胀”,而土地是有限的资源,只能卖一回的,参与分钱的人多了,大家就都少了……这个道理,农场人比我们明白。
为了生存,什么怪招都能出来,我们不能谴责农民“狡猾”,他们也是无奈。面对迅速推进的城市化,在失地村民看来,多分得一分土地,等于多一份经济保障。没有更多更有保障的利益获取渠道,就难怪他们弄出些“不按君臣”的法子出来。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