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419阅读
  • 0回复

[美文]人才培养策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15946003029
 
发帖
86
C币
26
威望
102
贡献值
20
银元
8
铜钱
314
人人网人气币
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1-02-11
我同意很多学者的看法,于丹说过,人的生命能量总和,总是基本相等的。所以合理安排你的能量就显得很重要。我们可以将这种能量来量化一下,比如你我都有1000点的能量。你的能量分配是300、400、300,于是,你就平庸了。而我的选择是50、900、50,于是我就非凡了。所以这就是我想表达的:人要在世上立足,你不需要成为一个通才,而仅仅需要去着重加强你最擅长的技能,并全力将精力集中在此之上。我常常会说,一个文学家,没人会在意你微积分的成绩。而一个数学家,谁又会来计较你的文言文好或不好?所以,其实任何无法得到应用的学习,其实都是一种时间、精力以及大脑存储空间的浪费。
  以上的内容,其实我在《世界应该交给年轻人》一文中,论述“通才教育”时就已经提到。我在当时给出的解决之道,是通过对于素质类别的分析,让家长着重培养人才的根本素质,也就是创造力。并选择孩子喜爱的一种技能,作为一技之长,成为孩子的未来选择。但我的这篇文章,只论述了教育的方略,却还未来得及提及教育的手段,以及具体的教育者的素质。而这些,就是所谓的“人才培养策略”。
  首先,我是倾向于年轻人自己培养自己。等到你“觉醒”以后,你就可以自我培养了。而在你“觉醒”之前,我觉得我们的教育就要作为一个合适的温床,来产生利于孵化的条件。这个我在《关于教育体制的思辨》一文中已经做过阐述,我认为教育需要培养起孩子的悟性。而悟性的培养,要抓住孩子好奇心和求知欲强烈的年龄段,进行提拔式的培养。这便是“觉醒前教育”所应该具备的功能。
  而关于“觉醒后教育”,我想说“觉醒前教育”,其实就是通常所说的启蒙教育。而所谓的“觉醒后教育”,并不等于启蒙教育后的教育。这是因为,启蒙教育的完成,和自我觉醒的到来,往往是有一定的时间间隙的。通常,再过聪明的孩子,真正觉醒并对世界有一个全新的领悟,也都是在启蒙教育完成至少5~10年以后。所以,所谓的“觉醒后教育”,我们不妨将其称为“成熟教育”。因为如果你觉醒了,就证明你已经是一个心智成熟的人了。于是“觉醒后教育”也就是对成熟者的教育。而无论是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凡是你数得上来的历史贤哲,他们的言论,其实都属于“成熟教育”。也就是说,《论语》其实压根不是给六七岁小朋友看的。六七岁小朋友也可以看,但如果要真正读透,你不觉醒,是决计不行了。
  而关于“觉醒后教育”我在《学龄教育》一文中已经有了充分的论述,我觉得我们的社会需要为社会学习者,提供一个良好的交流促进的平台。我的观点是,一旦一个人觉醒,它就需要一种定制式的课程。也就是说,我们需要高度贯彻因材施教的精神,为每一个觉醒后的人才,打造一份专属于他们自己的学习计划。在以后,小班教学是不够的,必须进行有针对性的单对单教学。也就是说,既然健身时我们可以有私教,那么在进行高端的学习时,我们更需要有私教。而这种私教的开设时间,是以学生的觉醒为截点的。
  而私教只是觉醒后教育的一种表现形式。其实我们可以参照《论语》内所显现的模式,孔子会单独地教育,也会让学生坐在一起,进行漫谈。通过漫谈,来捕捉话语里所具备的禅机,进而阐发出更多的内容。这也是觉醒后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是说,教育在更高的境界里,可以不是按照一份死板的教材去讲学,而是通过交流与对话,显现出你一贯以来的学术素养和理念。
  而孔子号称有弟子三千,而有七十二贤人。这就说明了一个道理,就是名师,是一种十分难得的资源。与名师交谈,往往随便说上几句,就都会有收获,所以就认为他是你的老师了。而所谓贤人,其实就是重点培养的对象。也就是说,孔子一生当中真正重点培养的人才,可能不到一百。而因为孔子的言论而受教的,可能也不止三千之数。
  这就为我们的教育提供了一种模式。也就是,我们可以通过媒体手段,将自己的言论进行广泛的推广,去主动寻找那些能够因此受益的人。上电视、出书,都是这样的一种手段。所以易中天和于丹火了,好多人也真正从中学到了人生的智慧。而其次,就是要让学生来找你。可以说,大学问家的那些得意门生,几乎都是自己找上门来的。所以说,一个好的老师,要有吸引学生主动向你学习的魅力。
  有了这种魅力,你还需要有鉴别一个学生资质,并为其量身打造一套培养策略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就需要你对你研究的领域内任何的种类门目,都起码有一个大体的了解,并有独到的认识。而这种能力,就不是一个常人所能具备的。所以真正的名师才少。因为名师往往都需要他同时是大家。需要他有不止一套的教育方案,可供你选择。而这世间真正的博学者又能有几人?或者博学与否不是第一性的,其第一性在于见解的独到与手段的高效。而好多人因为其经验的缺失,常常给不出一种有益的见解,于是也遑论高效的手段了。
  也就是说,“觉醒后教育”对从业者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也就是说,如果要使“觉醒后教育”进行一种广泛的推广,首先就需要有一大批的教育者,而这批教育者每个人都要有突出的个人风格,和全面透彻的社会与学科认知。而这样的人的伟大程度,如果不是像孔子那样,也至少应该在其死后,被铭记50年。也就是说,我们必须首先迎来一个极度繁荣而英雄辈出的时代,才可能凭借这些英雄去指引一大批有志于学业的莘莘学子。而乱世出英雄,现在的世道,恰恰是学术最为黑暗的时代。所以,我想这恰恰是一个蕴育英雄最好的年代。我们可以看到,像于丹和易中天的崛起,其实就是一个讯号。
  但说实话,无论时代辉煌到什么程度,上述的这种“觉醒后教育”的从业者,始终都是少之又少的。而真正能够获得这些人精心点拨的学生,数量也是极其有限的。所以我们就要考虑,如何能让更多能力有限的人成为从业者,去培养更多自主学习的学生。我觉得这其实就要涉及到“进阶学习”这个概念了。
  所谓的进阶学习,就好像游戏教程一样,从易到难,依次进步,犹如台阶。而很多时候,名家和大师,应当只负责高端的点拨。而如果一个学生尚处于较浅的层次,直接让大师去指教,显然有杀鸡用牛刀的嫌疑。所以,自主学习的学生,在寻找老师的过程中,就要有适配的概念。就是你有多大的能耐,你就找多大能耐的老师。等你变得更有能耐的时候,就通过引荐,去找更有能耐的老师。我想,如果“觉醒后教育”的从业者,形成一个流畅的流水线教学模式,那么,便能有更多的自主学习者,能够加入并享用到名师点拨的快乐中来。
  所以说,人才的培养,其实是从教育者的培养开始的。我早在《关于教育体制的思辨》一文中就表示过,我们需要花至少10年,甚至是一代人的时间,去培养一批,真正具有“觉醒后教育”从业能力的师资队伍。但是与此同时,现在的自主学习者是极为有限的。到时候,自主学习者的数量也需要大幅地增加。而要让自主学习者大幅增加,就需要有一大批能够为人才的觉醒,创造有利条件的“觉醒前教育”的从业人员。也就是说,“觉醒前教育”的从业人员,培养出更多的自主学习者。而“觉醒后教育”的从业者,负责将这些自主学习者,依次带上更高的境界。而只要这种粗加工和深加工的人才培养体系得以形成,我们的教育事业,便会迎来一次全新的生命。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