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469阅读
  • 0回复

[新闻]中国在日本震灾中展现大国人道“软实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zhangdi0720
 

发帖
179
C币
6762
威望
1
贡献值
57
银元
246
铜钱
902
人人网人气币
-79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1-03-24
3月15日下午,几天前抵达日本岩手县大船渡市的中国国际救援队队员在进行搜救。大船渡市紧邻海港,是此次日本大地震中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中新社发 侯宇 摄

  中新网3月24日电 台湾《工商时报》24日发表社论说,这次面对日本灾难,中国暂时放下历史恩仇情结,转而以“感同身受”的人道主义思维,来积极协助日本救灾。如今看来,中国这次着实表现了大国的风范。更重要的是,中国同时藉着人道的发扬,展现了前所未有的“软实力”。这种实力,正是中国争取成为现代化强国的要件。我们期盼中国未来在“人道软实力”方面,持续有所精进。

  文章摘要如下: 

  日本东北部日前爆发的连串重大震灾、海啸与核灾,引起全球共同的高度关切。而作为日本邻邦的中国,这次面对日本灾难,也暂时放下历史恩仇情结,转而以“感同身受”的人道主义思维,来积极协助日本救灾。如今看来,中国这次着实表现了大国的风范。更重要的是,中国同时藉着人道的发扬,展现了前所未有的“软实力”。这种实力,正是中国争取成为现代化强国的要件。我们期盼中国未来在“人道软实力”方面,持续有所精进。

  中国政府这次应对日本灾难的态度,可以拿人民日报日前发表的一篇评论文章来做参照。作为中共中央的机关报,人民日报该篇文章强调“人道主义大爱超越国界,化解隔阂”,文中说到,不会忘记2008年四川大地震时,日本政府及人民提供的援助,并认为这样的救灾行动,化解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心灵隔阂;如今面对日本的灾难,中国作为日本的邻国,自应伸出援手,“当仁不让”。

  除此之外,中国政府这次面对日本的灾难,采取了不少积极的慰问与协助作为,如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第一时间对日本表达了关怀心情与救援意愿。接着,中国国家级的救难队率先各国到达日本重灾区,首批救援物资亦很快空运到东京,进而提供了日本最迫切需要的燃油。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则是亲自到日本驻中国大使馆,向日本的罹难者表示哀悼。

  同时,在这次日本灾难灾情演变、扩大的过程中,中国官方媒体的报导内容里,也多次称扬日本民众在灾难面前,所表现的沉着、镇定及有序。并有报导提到,原在灾区留学的一批中国学生,因与当地民众相处融洽,彼此建立了感情,所以不愿撤离,要留下来与当地民众共同抗灾。

  总的看来,这次中国政府的表现,的确是发挥了超越国界的人道主义大爱。中国这次很成熟稳健地“切割处理”了问题,即先把历史纠结放在一边,而专对灾难采取了“以人为本”的思维,迅速对日本灾区伸出援手。在这种思维的主导下,原居住灾区的中国侨民,愿意撤离者,也很快得到中国驻当地使领馆的具体协助。

  由此可见,所谓“人道的软实力”,先决条件是,主事者能把“人的生存价值”放在第一位,且在不分国界人群的生存受到严重冲击的时刻,能暂时放下两国间的问题,全力予以搭救。其次的条件是,对人群的救助,要有方法,能针对重点,且能千方百计求取效益。这就是“实力”的表现。

  事实上,近年来中国政府在内政方面,也越来越加重了“人道”的分量。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于2003年上任之初即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执政方针,其定义的第一句话就是“以人为本”,然后才是“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这样的表述,把人的价值之尊重与提升,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机与标的。所以,这些年来中国政府的施政纲领,高度强调了人民生活的提升,以及民生建设的强化。

  刚在今年3月上半月中国全国人大、政协“两会”通过的“十二五规划纲要”,更是把“以人为本”的要素,加重到空前的程度。该纲要中强调,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因而未来要大力解决基层民众的就业、就医、就学、住房等问题,以使经济建设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尽管中国当前还存在着的贫富差距问题,但从政府的施政方针看,“以人为本”成了政策主轴,“人道”实已深入人心。这样的政策背景,应也是中国政府这次积极协助日本救灾的动因之一。

  我们深切希望,透过这次的协助日本救灾,中国的“人道软实力”能开始加速提升,迈向高峰。如此则中国的“和平崛起”,对国际将更具有说服力,也将使中国追求成为“现代化强国”的路途豁然开朗。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