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电视剧《蜗居》的热播,引发了广大观众一轮又一轮的热议,人们对于剧中提到的“房奴”、“贪官”和“小三”等热点话题产生了广泛的争论,这些争论的背后其实是人们价值观和道德观的一种反映。
从该剧播出伊始,观众对于海萍、海藻姐妹的人生选择就见仁见智,姐姐海萍和妹妹海藻选择了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姐姐选择的是自强不息的自我奋斗之路,为了自己的理想—— “-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把女儿和父母接过来一起住”而不断的学习、充实自我,而最终凭借自己的努力实现了自己的理想,也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事业,而妹妹海藻不能抵抗诱惑,放纵自己堕落,最后落得个悲惨的结局,这其中她自己要负主要责任。
某一方面,“蜗居”中的海藻也反映了现代一部分都市白领、大学生的生存状态,上网搜索就会发现,很多人同情海藻,期盼遇到“宋思明”,80后的很多女大学生的择业观发生了变化,有些人认为工作好不如嫁得好,不是去想着怎样提高自
己的能力,而是想方设法的打扮自己,期待着某一天能够嫁个有钱人。她们把希望寄托在一个虚无缥缈的未来身上,总是试图寻找一个所谓的捷径,而忽视了挖掘自身的潜力,通过提高自己的能力去把握自己的人生,年轻人应该把握好怎样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值得我们深思。
仔细想想,当一个女人重心向家庭无限偏离,工作变得可有可无,逐渐与社会脱节。为保持辉煌战果,要长期高度戒备以防敌人来袭。婚姻绝非固若金汤的城池,若被实力强劲的对手取而代之,只有在城墙根儿底下哭的份儿了。反之,事业可以叫女人成长,令女人丰富,“干得好”除了被社会认可,自由支配财富,还代表了一种踏实的心境。作为一个群体里的个体,“工作着”让你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一种保留独立人格的存在。
广州市妇联副主席林琦说,女人的完美归宿是事业和家庭的和谐美满,但如果两者必须分离的话,那么事业应该作为首选。因为女性只有“干得好”才能从中获得自我,更加自尊,把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使自己的人生过得更好。
因为,只求“嫁得好”的风险很大,这等于把自己的命运寄托在别人身上,而这种寄托是通过婚姻来维系的。但婚姻的变数太大,一时“嫁得好”未必能如镜头的定格般永恒地固定下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女性不再作出任何努力,人格魅力就会渐渐在婚姻的围城中被吞噬,她会变得不可爱,没自我,没办法再和丈夫过平等的生活。只好奉劝那些“嫁得好”的妇女,要有忧患意识,说到底做“干得好”才能使“嫁好”更持久、更稳固、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