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662阅读
  • 0回复

[新闻]各国科考队竞聘中国小电工 在北极赚340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电子土豆
 

发帖
107
C币
0
威望
0
贡献值
14
银元
3
铜钱
505
人人网人气币
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1-03-30
作为地球极寒之地,草木不生,生存条件十分恶劣,除了各国科考人员驻守,很少有普通人到达那里。然而,凡是有人的地方,就会有奇迹发生。一个只有高中学历的中国普通电工,竟然把事业做到了北极,成为众多科考站争相高薪聘请的对象,并靠此赚到了大钱,改变了命运。



今年26岁的张友斌是河南省商丘市人。从商丘职业技术学校毕业后,他成了一名电工,并在经过两年的刻苦学习后,取得了高级工人技师资格证书。



2007年8月,张友斌所在公司在挪威的斯塔万格市承接了一个水电站工程,需要挑选几名电工去那里工作。由于技术出色,张友斌从50多个竞争者中脱颖而
出,成为3名幸运者之一。当年9月中旬,张友斌到了斯塔万格。他没想到,虽然在国外打工的工资比在国内高许多,但除去各种开支,剩不下多少钱。为了找到更
好的赚钱机会,他就利用业余时间,跟一个名叫拉巴克的监理学起了英语。由于他异常努力,英语水平提高很快。



挪威人很浪漫,经常在家里搞聚会。2008年3月的一天晚上,拉巴克在家里搞了个小聚会,张友斌也应邀参加。大家在一起喝酒、跳舞,玩得非常开心。没想到
就在聚会快要结束的时候,灯忽然灭了,楼上楼下顿时一片漆黑。联想到不久前阿尔及利亚北部发生过的连环恐怖爆炸,在场的人都惊慌得大喊大叫起来。拉巴克急
得团团转,不知如何是好。这时,张友斌对拉巴克说:“可能由于电负荷太大,电路出了故障。你让大家保持镇静,我来解决电的问题。”随后,他便忙碌起来,仅
用了15分钟,就把电路修好了。



灯刚亮,一个40多岁的男子端着酒杯走到张友斌身旁,竖起大拇指说:“先生,你的电工技术真棒!你愿意跟我去北极工作吗?”见张友斌一时没有反应过来,拉
巴克忙给他介绍说:“这是我堂叔维克多,他在挪威的北极国家科考站负责后勤保障工作。”维克多说:“我这次回来,除了采购物品外,还有个重要任务,就是为
科考站招个技术精湛的电工。”



张友斌一脸惊讶:“科考站里什么专家没有,难道会缺电工?”



维克多一耸肩膀:“那儿国宝级专家当然多得是,但有比当电工更重要的工作需要他们去做。再说,电工需要经常在冰天雪地的室外工作,专家们哪能受得了这个?
我保证你的年收入不会低于15万美元。”张友斌听罢,吓了一跳:自己在水电站工作,年收入不到3万美元。如果他说的是真的,去北极工作,收入可以增加好几
倍呢!



天寒地冻!这里的美元不好挣



2008年4月,张友斌跟着维克多坐上了飞往北极的小型飞机,9个半小时后到达北极。下飞机后又乘车走了半个多小时,才到达挪威科考站。挪威科考站设在西
斯匹次卑尔根群岛的新奥尔松地区。从20世纪20年代起,美、英、法等国就在新奥尔松地区方圆30平方公里内设立了常年科考站。至今,世界各国在北极设立
的科考站已达50多个。



张友斌到挪威科考站不久,生意就找上门来。原来,狂风刮起的冰块,将挪威科考站一台正在执行观测任务的天文望远镜与地下室之间的连接线路砸断了,需要立刻
接上。张友斌觉得接电线是很简单的活儿,因此当维克多跟他商议报酬时,他随口说:“我要20美元,怎么样?”维克多惊讶地看了他一眼,答应了。



那天,外面天昏地暗,能见度只有两三米,室外气温在摄氏零下50度左右,还刮着10级以上的大风。张友斌试了几次,想冲过去修电线,结果不仅没能成功,还差点儿被大风吹走。最后,观测台里的人顺着风向,给他扔过来一根绳子,他这才拉着绳子,慢慢地爬到那根断线处。



由于接电线时不能戴厚手套,张友斌只好戴着普通的电工手套,由于老虎钳不知怎的打不开,他折腾了几分钟后,便觉得整个身子都要被冻成冰块了,手根本就不听
使唤。最后,他不得不连滚带爬地跑进观测台的地下室取暖,半个多小时后才缓过劲儿来。这时,他才搞明白他的老虎钳之所以打不开,是被冻住了!



再次来到断线处,他只好边用手接,边用牙齿咬,好不容易才把电线接上。谁知,由于气温太低,绝缘胶布失去了粘性,根本没法用。最后,他想了个办法:用电烙
铁边给胶布加温,边用胶布缠断线处。等到好不容易完工,他已经几乎被冻僵,动弹不了了。观测室的人只好用绳子拴住张友斌的身体,拖回观测室,然后,把他装
进“救命鬼”(一种像汽油桶,四周都能发热的取暖器)中焐了近一个小时,他才缓过气来。



事后,维克多给了张友斌20美元的报酬后,又另外给了他3000美元,并对他说:“你现在应该明白专家们为什么不会干电工了吧?在这里,即使出2000美
元,也没人愿意干这种活儿。但是,是你提出来只要20美元的,所以,我只能给你20美元。这3000美元先借给你用,你用这些钱买些防寒用品和专用工具,
以后,再从你的报酬中扣除。”



此后,张友斌不断地总结经验,先后发明了好几种北极专用电工工具,比如带电的老虎钳、电热手套等。再遇到接电线之类的活儿,他最少开价2000美元。自从
有了张友斌,挪威科考站再也没有发生过因为电的问题而影响工作的情况。其他国家科考站的人听说后,纷纷跑来“取经”。当他们得知挪威科考站里有个叫张友斌
的技术高超的中国电工后,也时常来请他帮忙。



2008年9月22日,张友斌被请到日本科考站,在离科考站约1公里处的地震监测点检查电线。完成任务后,他拿出块烤肉,坐在雪地里吃了起来,忽然听到身
后有呼哧呼哧的喘气声。他回头一看,顿时吓得目瞪口呆:有3只北极熊正站在离他不到10米的地方,一定是烤肉的香味把它们引来的!张友斌赶紧掏出枪,朝天
放了几枪,北极熊这才跑开了……





每年的9月底到第二年的3月底,是北极的极夜。这段时间,北极的气候极端恶劣,终日见不到阳光,人类生活极其艰难。所以每年的这个时候,只有少数人留在科考站,大部分人都回国休养。张友斌带着自己半年挣的20万美元回了一次老家。



5000美元报酬都算低 给中国科考队干活不要钱



2009年,张友斌再次来到北极新奥尔松。那年的5月23日,张友斌正在住处休息,忽然,一架直升机落在了挪威科考站的门前,几个人下了飞机就跑进来说要
请“电工张”。原来,他们是距离新奥尔松70多公里外的美国科考队的队员。其中一人着急地说,美国计划5个小时后发射空间器,需要科考站监测,可就在这
时,他们的远红外测量器的电路出现了故障。科考站的人急得都快疯了,当他们听说挪威科考站有个技术很高超的中国电工后,就连忙开着直升机来接他前去修理。
张友斌跟对方商定,要支付他5000美元报酬,对方答应了。就在他准备登机时,他发现维克多连连向他使眼色,张友斌以为他担心自己的安全,就说:“放心吧,我很快就能回来!”



张友斌果然很快完成了任务。回到挪威科考站后,维克多遗憾地对张友斌说:“张,你提出的报酬太低了。如果美国科考队请不到你,就必须派专机到最近的挪威或
瑞典去请电工。那样的话,来回的成本至少需要几万美元。但即使这样,由于时间太紧,也来不及了。你不帮忙的话,美国人就得改变空间器发射时间。那样一来,
他们至少要损失几千万美元。你临走时,我对你使眼色,是想提醒你要的价太低了。这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你应该要求支付3万美元以上的报酬!”



张友斌想了想,说:“这种活儿很简单,不到半个小时,我就处理完了。再说,人家还专程用直升飞机接送我,我觉得给我5000美元已经不少了,做人不能太贪
心了。”维克多摇着头,说:“这里不是中国,你少要的话,人家不仅不会感激你,还会看不起你。”张友斌觉得维克多的话有道理,此后,再遇到这种事,他就跟
维克多商量后再提出要求的报酬。



2009年6月,我国在新奥尔松建起的第一个科考站遇到了罕见的暴风雪,暴风雪把科考站的通讯发射天线刮倒了。当时,负责给我国科考站提供后勤服务的,是
挪威一家名叫王湾的煤炭公司。由于当时王湾公司已经濒临破产,无法派遣电工去那里解决问题,张友斌就主动跑过去帮忙。他整整忙了5个多小时,才把问题彻底
解决了。事后,他坚决不要任何报酬,只跟中国同胞在一起吃了顿饭。



净赚340万元 成家立业开始幸福生活





2009年9月14日,挪威科考站附近的冰面上,忽然冒出了一艘潜艇,所有的人都吓了一跳。原来,澳大利亚的一艘科考船进入北极后,电路方面出了故障,几
个电工修了半天,一直没有修好。他们听说挪威科考队有个非常厉害的中国电工,就决定去挪威科考站请中国电工帮忙。但由于那几天下了暴雪,冰层太厚,科考船
开不过来,就只好派潜艇专门来接张友斌过去帮忙。



世界上恐怕没有第二个电工能享受到这样的待遇了,张友斌乘潜艇来到澳大利亚的那艘科考船上,忙了整整50个小时,才把电路修好。这次,他得到了2万美元的报酬。



2009年10月初,北极再次进入了极夜。张友斌又离开了北极,返回老家休息。他仔细一算,这两年,他就靠在北极当电工净赚了5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340余万元!2010年2月,张友斌在老家和邻村一个漂亮女孩结了婚,一家人过上了和和美美的生活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