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我硕士毕业后,如愿进入北京一家事业单位工作,月均收入可达6000元。即便在生活成本较高的北京,这样的收入也不能算很低。几年下来,我的银行存款也有七八万元,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但当去年我准备结婚买房时,一切都发生了变化。原来,我计划在西四环买一套70平方米的房子,总价约140万元。可看看自己银行卡的存款,连首付都不够。我只能向父母求援。听到儿子要买房,爸妈没有丝毫犹豫,一下就将省吃俭用存下来的30万元给了我。
生活上也没了之前的舒适,以前和女友每月都有看电影、K歌、吃大餐的计划,现在得节衣缩食,买衣服要去动物园,看电影得等着周二半价,吃顿好的还得去爽团网看看有没有实惠的……就这样省着呗!
总算买了新房,可我一点高兴不起来,其实我想依靠自己的能力去买房结婚,但房价太高了。没办法,只能向爸妈求救,暂时当一个“啃老族”吧,等以后有钱了再好好孝敬父母。一套房子就把一家的积蓄耗光了,真是无奈。
在北京等大城市,高房价的重压之下,能不啃老而完全靠自己买房的年轻人,能有几个?看看北京地区,连五环外的二手房均价都超过2万元/平方米,这让积蓄不多的我们如何买得起房?
要是在2003年的时候,能找一份月工资4000元的工作就很满意了,因为当时觉得攒几年钱,买房子肯定没问题;但现在呢,找一份月薪上万元的工作,都别指望在40岁以前买上新房。显然,不是“房奴啃老”,而是“房价啃老”。正是严重超出收入水平的畸高房价,迫使我们不得不向父母求助。
或许有人认为,年轻人买不起房是必然的,年轻人本来就不该着急买房,即便结婚也可以租房过渡嘛。这种观点看似有一定道理,其实是在为畸高的房价开脱责任。结婚时,谁不想有一个稳定的安身之处?租房价格并不便宜,而且还要面临随时被收回、不断搬家的可能,谁愿意忍受这样的折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