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752阅读
  • 0回复

[其它]萨埵那太子舍身饲虎故事的来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zzcxdx
 

发帖
12
C币
9
威望
0
贡献值
1
银元
1
铜钱
56
人人网人气币
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1-04-08
敦煌壁画里另外一个被重复次数一点都不输给“割肉喂鹰”的另外一个佛教故事,就是萨埵那太子舍身饲虎。“舍身”是说把身体施舍出去,施舍出去做什么?喂给老虎吃。我们听到这个故事的主题的时候,可能都会有一点惊讶,因为在华人的世界,我们大概只听过武松打虎,我们总觉得老虎是可以把它打死的,打死以后还可以吃它的肉,用它的骨头来泡虎骨酒。所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在华人的世界杀虎变成英雄式的行为,可是当我们听到印度的故事,不但不把老虎打死,甚至说当老虎饿的时候,如何把身体喂养给它吃。我相信光是听到这个主题,可能很多朋友就非常的好奇,为什么佛经里面会有一个故事叫做舍身饲虎?

    “萨埵那太子舍身饲虎”这个故事在敦煌的壁画里被一次一次画得非常精彩。萨埵那是一个名字,他的父亲叫做摩诃罗陀,是印度的一个国王。《金光明经》对他特别地赞美,这个国王跟一般的国王很不一样,一般的国王不是残暴就是贪婪,可是摩诃罗陀“修行善法”,他一生在治理国家的过程当中,都以修行自己善良的一些戒律为主。就是尽量让自己做一个最好的人,当然这是非常困难的,我们也知道,尤其是一个政治的领袖,常常要扮演法律上执法的角色。如果是坏人犯了罪,那要不要执行死刑?执行死刑是不是叫做修行善法?所以每一次读《金光明经》读到这个国王“修行善法”四个字,很有感触。一个政治领袖能够修行善法,尽量做到一切的政治措施能够以善为主,让老百姓可以过很好的日子,让大家和睦相处。佛经里面说他“修行善法,善治国土”,用很善良的方法来治理他的国家、他的国土。“无有怨敌”,没有怨恨他的人,我想这是很难很难做到的。今天我们社会里面不管任何一个国家的总统、政治领袖,他可以没有敌人吗?他可以做到没有人怨恨他吗?我相信是非常难的事。不管这个人平常再善良、再好,因为是一个政治领袖,常常因为立场的关系,就会有一些人喜欢他、拥护他,而同时有一些人不喜欢他、怨恨他或者与他为敌。

所以当我读到摩诃罗陀国王“无有怨敌”的时候,我觉得这是佛经里面对这个国王非常高的一个赞美。也许因为这三句话,说他“修行善法,善治国土,无有怨敌”,所以得到了很好的福报,有三个非常优秀的孩子,就是长子波那罗,佛经里面说他长得非常端正,法象微妙。非常漂亮的一个男孩子,非常用功,而且有他很敏感的部分,常常会思考一些很深的问题,常常会忽然感觉到宇宙之间为什么有生、有死,为什么花会开会凋零。他和他的弟弟,即次子提婆,非常要好,两人常常在宫廷里面玩,大概正在身体发育的时候,提婆爱上宫里面的某几个漂亮的宫女,可是又不太敢讲,因为还有青少年的腼腆和羞怯。

有一天提婆跟哥哥在聊天的时候,哥哥对于死亡提出了很多的恐惧,觉得不管是一朵花或者是自己,将来都要面临到死亡,他觉得生命里面有死亡,所以总是会有焦虑、恐怖。虽然死亡还离他很远,他还很年轻,可是它迟早要来,心里面的恐惧跟焦虑始终会存在。提婆就说,“我于今日不自惜身”,我其实好像不在意自己的生或死,自己的存在与不存在。他说,我忧愁的跟哥哥不一样,我忧愁的是“但离所爱,心忧愁耳”。就是我心里面在爱一个人,比如我爱我的父亲,爱我的母亲,我爱上了一个女孩子,可是如果有一天我要离开他们,比如说死亡,会使我离开他们,或者爸爸妈妈如果要死亡,我也会离开他们,所以他说“心忧愁耳”,那么他的回答很有趣,因为你要离开你最爱的人,所以你会产生忧愁。那这是大太子和二太子的对话,那么接下来会谈到第三子萨埵那,也是我们今天故事的主角,他好像无忧无虑,没有想到太多忧愁的事,可是为什么他竟然会做到舍身饲虎这件事情?

    两个青少年的太子开始有了年轻人很特殊的忧郁、忧愁跟某一种敏感。有一天出去打猎,骑着马,带着弓箭,在森林里面玩的时候,萨埵那听到了他的哥哥们讲对于死亡的恐惧跟心爱的人分别的恐惧,他忽然说:“干吗担心这些事情?今天天气这么好,大家开开心心地玩。”所以我们刚开始读这个故事的时候,觉得萨埵那好像是一个无忧无虑的男孩子。也许他还没有达到大哥的年龄段,或者还没有像二哥那样发育成熟,所以他特别地没有心事,特别地快乐。可是我们最惊讶的是,印度的故事常常在发展的过程里峰回路转,让你完全预料不到接下来他们所遇到的事情。

    那一天他们在森林中游玩打猎,到了一个悬崖的边缘,萨埵那下了马,在悬崖上跑来跑去。大概他很好奇吧,不知道悬崖底下是什么样子,他就爬在悬崖的边缘往下看,我们知道悬崖峭壁没有路可以下去的。在峭壁底下的深谷当中,萨埵那太子忽然大叫一声,他发现有一只母老虎,这只母老虎刚刚生产,生下了七只小老虎,不知为什么会陷入到这个山谷当中。有时候我们读佛经,故事本身并没有交代,所以我们读的时候自己要去推测。如果我是一个说故事的人,我可能也会把佛经故事空白的部分自己加一些细节,就是我在想会不会母老虎因为生产,肚子很饿,所以在找食物,到处乱窜,结果不小心窜进了一个深谷,而窜进了深谷以后就出不来了,因为没有路爬上来,生下了七只小老虎,体力非常非常得弱,更加没有能力攀爬,不晓得陷在谷里多久了,七只小老虎就爬在妈妈的身边索乳,去吸它的乳头,可是因为母老虎没有食物,所以没有奶水。

    这时萨埵那太子忽然觉得接下来一定会碰到一个事情,就是母老虎会饿死,而七只小老虎也会饿死。不知道为什么一念之间,他回头问他的哥哥说,大哥你刚才讲说你害怕死亡,二哥你害怕死亡的时候要跟你爱的人分别。可是现在你们看底下就有一只母老虎跟七只小老虎,眼看就要饿死了,它们是母子,可是当它们饿死的时候,它们也要分离,那我们人所担心的事情,其实在老虎身上也会发生。萨埵那太子让他的两个哥哥更为吃惊的是,他接着说了一句话:“我们有没有人愿意这个时候从悬崖跳下去,把自己的身体喂给老虎吃”。

我想,我第一次读佛经读到这一段,我真的吓一跳,因为我相信我们大概没有一个人会有这种奇怪的念头,萨埵那的两个哥哥都觉得这个弟弟疯了,两个哥哥都提醒他说,你知道老虎已经饿得不得了,如果你现在跳下去,一定被他们吃掉的,你怎么会这么不爱惜自己。这里面出现了佛经里非常有趣的矛盾,就是大哥原来担心的死亡和二哥原来担心的跟所爱之人分别,其实都在当下出现了。萨埵那太子就决定说:“我今舍身,时已到矣。”我现在要舍弃我的身体,时间已经到了。而且他说了一句最奇怪的话:“是身不坚。”我这个身体别人看起来漂漂亮亮的,每天吃最好的食物,穿最好的衣服,其实是不坚固的身体,因为充满了生老病死的变化。有一天会衰老,有一天会生病,有一天会死亡,所以他说:“是身不坚,可恶如贼。”我的这个身体非常可恶,像贼一样地可恶,是一个伤害我的东西。

我想前面我们谈过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对待身体的态度是非常不一样的。我们很少看到印度的文化当中,对待肉身是一个负面的态度,就是在佛家的文化里绝对不会认为我的身体应该舍弃给老虎吃,可是萨埵那太子就决定了,他从悬崖跳下去,用他的身体喂给老虎吃,等到他的父母经由他哥哥的报告赶到现场时,看到的就是一堆白骨,已经被老虎吃掉的白骨。我想这个故事其实对华人的世界是非常难以理解的,可是在华人的世界,像敦煌的壁画,曾经长达数百年间,不断地在墙壁上画这个故事,我想也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一个问题。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