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768阅读
  • 0回复

[新闻]拿什么拯救你?我的工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zu68589748
 

发帖
265
C币
4262
威望
10
贡献值
78
银元
288
铜钱
900
人人网人气币
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1-04-09
最近咱工大出了一件事情,我一直没说什么,只是写写状态,我没有在文章上留言,也没有回复留言。

我一直在等待学校给我们解释。

但是直到今天,学校还没有解释,但是《南方周末》昨天把这个事情解释了。

舆论,是一个很可怕的东西,谁最先给出解释,谁就会占据大家心头的高地。

我翻完了《南方周末》的那篇文章《大学团干之死》,觉得心里很不是滋味。文章写的很是心酸,陈书记也的确如文章所说是一位正直的人。然而,本文的资料来源都是当事人的家人、朋友、同学、同事等等,却惟独少了以前每天和陈书记朝夕相伴的同学们。我认为,其暴露学校制度缺陷和潜规则的同时,也应该问问陈书记身边的学生对待此事的看法,毕竟这是大学,何况陈书记是直接接触大批学生的老师,为什么我们学生的话,就没人去听听。

我相信,大家和我一样,都对陈书记的事情一片茫然,大家所得到的消息来源,也仅仅是校内上的几篇文章。大家心中的观点无非有几条,其一、表示惋惜,其二、表示难过,其三、表示痛恨,其四、看笑话。

近几年来,每逢重大事件发生,国家政府工作部门,总是反应异常的迟钝,他们习惯于遮盖一个事情,而不是主动公布一个事情。比如宜黄钟声、比如三聚氰胺,只有等到事件遮不住了,才匆匆出来给出说明,但是此时已是山雨欲来风满楼,此地无银三百两。

辩证法告诉我们,面对矛盾,要想办法合理的解决,不能回避矛盾,更不能掩盖矛盾。你把事情遮遮掩掩的,不都是回避掩盖么?到头来事情没解决,你还指望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么?从这点上来讲,这些共产党员都不合格,需要重新进行党校学习。

国家机关的人,没啥文化,这是大家都明白的。而我不明白,在一个大学里,这样一个高等学府,从校长到助教,都是高水平的人才,连新区楼管大爷都出书了,新区一个学生都写出红楼梦续集了,为什么还会犯政府官僚机构的低级错误?

拿这件事情来说,正如《南方周末》所言,工大在陈书记轻生之后,“校方在第一时间封锁清理的不仅是事发现场,还关闭了合工大的BBS,并删除了合肥论坛所有的相关信息。”这件事情引发的恶果该是多么严重,以至于现在只要突然断网,我们就想是不是学校又出事了,人心不稳,可见一斑。

我不知道这个命令是谁下达的,只是觉得这样的思维,继承了中国官场行政一贯的“能遮则遮,能掩则掩”的风格。其实越是封闭,大家越是想知道真相,“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这个简单的谚语流传千年,为什么还不懂呢?

按照危机公关的说法,学校应该及时公布情况,发出声明,并且给予全校最大的群体——大学生——以一个解释。无论这个解释是否合理是否真实,都必须诚恳必须公开,然后再保证说会继续调查,后续工作会继续开展,请大家安心学习安心工作。只有这样大家才会相信你才不会费疑猜。又不是谈恋爱,你在这里和真相玩暧昧,那我们这些不明真相的群众,就会和你分手了。现在的大学生,谁不是血气方刚的青年,愤青不乏少数,一被煽动就鸡血了,如果真来个游行示威,这该如何收场?

现代社会已经是信息时代了,过去一句话传到全国得多久,现在得多久,我想大家都明白,何况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的这种?采用封闭网络、关闭BBS的方式,我认为是自绝后路的。

果然,媒体跟进了,《南方周末》,素以思想超前,文字犀利,文章深刻,敢于报道而闻名。工大这次被《南方周末》报道了,还是头版头条,陈书记的照片和哈萨克斯坦的那位所谓温和独裁者的纳扎尔巴耶夫总统的照片放在一个版了,VIP待遇了,工大应该是差不多了……

韩寒曾经讲过这么一段话,具体我忘记了,大概是这样了:人们总是愿意相信他们心中的自认为的真相,而不是真实的事实。

很明显,《南方周末》的报道,很合大家的口味,你看,一个体制内的干部,自己从来不靠关系,完全依靠能力,年纪轻轻就做到了校团委副书记的岗位上。在大家都不相信中国官场社会居然可以如此纯洁的时候,果然官场也用这场悲剧告诉你,“我还真没这么纯洁!”

于是,大家纷纷哗然,一些话语诸如我就说嘛是黑幕,工大真黑等等纷纷开始传播开来,我相信学校现在是头大的,他还没处理完丧事,又得平息学生的怨气,还得时刻准备着社会上和上级来的调查组。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早知今日,悔不当初!我现在很为学校担心。

合肥工业大学,1945年建校,1960年成为全国首批重点高校,1997年与安徽工业学院合并,2005年成为“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一个1960年就成为全国重点的学校,如何落到现在这样的水平?我看如果不是徐枞巍校长力挽狂澜,工大也不可能名次回升到六十多位吧。看看徐校长,已经为工大操劳的青丝熬成白发。

工大现在也处在发展的关键期,原定于建校65周年要进入前五十的愿望没有实现,大家压力都很大,现在被《南方周末》一报道,全中国都知道合肥工业大学了,知名度是出来了,我们去复试也不用再介绍我们的母校了。只是用这样的方式出场,无异于贻笑大方之家。

可是,事实真是如此么?

毛泽东曾经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这件事情的真相是什么,我们可不可以只凭《南方周末》的头版头条来指责工大,指责黑幕?

陈书记的遗书《为理想中的合肥工业大学献身》,相信大家都看过了。里面提到了很多人,几乎把全校人说了个遍……大家看了以后都十分诧异。

在我眼中,各位老师,都是非常好的人。

陈书记自不用说,对我们十分严厉,工作上严格要求,但是私下又和蔼可亲。他的确是很有干劲、力争上游。陈书记对谁都是笑脸,工作上风风火火的,我们看着也觉得有盼头,有希望。所以陈书记的离开,真的是很大的损失。

赵金华书记,人很好,同学们对他的评价是低调、和蔼。无论哪个学生,他都会好好对待,在工作上也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经常在南区综合楼来往的同学应该可以看到,赵书记的办公室常常是深夜还亮着灯,以前他忙的时候孩子都没空去接。

田书记,是新上任一年的书记,主管新区的学生会工作,在新区总是看到他的身影,他总是在新区忙到很晚,以至于有的晚上都睡办公室。

至于陈书记遗书里提到的校长助理田作淳老师、学工部副部长宋黎明老师、新区综合办主任(新当选的校团委书记)陈文恩老师,也是非常好相处的老师。

由于工作的原因,我和田老师、宋老师、陈老师接触的应该算是在学生中最频繁的。

田老师(我们总喊他田助)在新区工作总是很忙,而且要经常往返于新区和南区之间,但是每当有事情要和他说时,他从来没拒绝过,总是很耐心的听取学生们的意见,笑眯眯的迎来送往。新区已经连续7年被评为合肥市园林单位,马上新区就要装空调了,这里面有没有他的一份功劳呢?

宋老师,我们也喊他宋主任,大家可以去校园新闻查查,多年来无论是新区搞食堂测评,还是搞预防甲流,或者是校园活动,宋主任总会忙碌在第一线,每次学生活动邀请他参加,他都会赴约,并且常常坚持到夜里九点十点。2008年的那次地震,是宋主任和刘芳芳老师最先出现在大家面前,告诉大家不要惊慌。

陈老师,也就是陈文恩主任。他在新区默默无闻,踏踏实实,个性非常好。由于新区老师人比较少,他总是既要筹划又要自己去亲自做。每次有贵宾到访,陈主任总是会忙上忙下,我仍然记得他在某个夏天热的衬衫全部湿透的样子。

这些人,大家都是未曾接触的,大家所听到的也只是只言片语,当然大家可以质疑我说的话,这是自由的,因为我这段话,也是给大家另外一个角度的参考。

陈书记的遗书里,还提到一位老师,钟采桑。这位老师我没有见过,但是大学生艺术团的同学们一定不会陌生。她的工作的具体的事情和评价我相信有目共睹。2010年,合肥工业大学建校65周年,谁获得了杰出工作者的称号?就是钟老师。

我的意思是,这些老师,陈书记、田助、宋部长、陈主任、钟老师,对我们学生,都很好,他们的工作也是尽职尽责的,大家千万不要把一件事情上的不好也带到另外一件事情上。

同样,我们看问题的角度,也应该从多方面去看。一个成熟的人,是不应该偏听偏信的,本文开头我就讲过,《南方周末》并没有采纳学生中的一些观点,而只是向着舆论的倾向去“发现真相”。这让人觉得很失望。

在这方面,我不得不对我校的危机应对措施,表示非常的遗憾。如果以后再发生(当然希望不要再发生,当然也不免会发生),请汲取教训,勇敢面对。因为工大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到底,是下一届学生的。

再谈谈陈书记的死吧。

在陈书记选择以这种方式结束自己生命的前一天,我去了他的办公室,和他聊天,当时他毫无异样,毫无征兆。以至于到后来我很难过,真的无法接受这样一位好老师的离去。在我的圈子内,此起彼伏的叹息声,甚至有同学因此哭泣。那天下午,我去他坠楼的地方,给他点了一根烟,和同事一起看了看那第12楼,半晌无话。

对于陈书记的评价,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同学告诉我,对陈书记心中有愧疚,要对他说对不起。有同学特地赶回来和我一起在主教七楼抽烟看着逸夫楼谈论往事。当然,也有同学告诉我,大家对陈书记的评价不是不好么?陈书记不是当初逼着三位学生会主席团成员辞职么?这些都是正常的,每个人都不是完人,没有人是人民币啊,谁会人见人爱啊!但是我相信,陈书记、赵书记、田助、宋部长、陈主任、钟老师,也都是好老师,好干部,好同志。是体制,让人性扭曲;是体制,让黑白变成了灰。

我不赞同陈书记的行为。我表示非常的遗憾。

在3月26日,陈书记的遗孀和母亲,举着陈书记的遗像在西门那里伸冤(其实今天也发生了,也有同学看到),学校出动大批人力来“维稳”。这些天,学校在这方面的工作上也是没日没夜的忙,有的人告诉我TA三天三夜没合眼。

假如,陈书记没有选择死亡,是不是,事情还有转机?此时此刻,我想起来刘欢的歌“看成败 人生豪迈 只不过是从头再来”。有的人说,一个连死都不怕的人,到底是什么把他逼死的?但是我认为,陈书记有死亡的勇气,却没有了从头再来的勇气。

陈书记之所以能成为全校最年轻的处级干部,也是徐校长提拔的,而当时落选的正是他现在的对手,陈文恩老师!反过来想想,如果当时陈文恩老师也绝笔一封,纵身一跃,是不是不会有现在的翻身之战呢?

陈书记就这样走了,他无法完成他的理想,但是他的死,也不能换来一个理想中的合肥工业大学,这是非常不值得的。但是,我并不否认陈书记的死的价值。陈书记为了什么而死?他是为了理想,为了公平,为了能给后人带来一个真正没有潜规则的社会。他是在为我们尽他最后一点努力。虽然他一个人做不到,但是他勇敢的做了。

最后,我想和大家分享几个观点,大家一同思考,我们需要的是理性的分析,而不是鸡血的上涌。

有同学和我说,“我总觉得南周最大的弱点就是立场永远走在思考前,因此报道变得很煽情,整个可信度和可靠度都下降了一个档次……”

也有同学和我说,“一个做到团委副书记的人会不懂规则?为了理想?”

还有同学和我说,“很多学校都这样,很多人开始也像他一样,可是慢慢的就全被染黑了,坚持实在不是件容易的事。挺佩服他的。”

也有同学和我说,“个人对抗体制,蚍蜉撼大树而已,举世混浊,清士乃见,独善其身不是很好吗,何必死之!!”

还有同学和我说,“时间永在流逝,这偶尔的几个生命,终将变成茶余饭后的谈资而已 《纪念刘和珍君》。”



最后的最后,我也想说说自己一些多余的话。

首先,在我转载上一篇文章之时,有同学劝我删掉文章,而我的回复是,我也不完全相信《南方周末》所述之真相就一定是真相,我也希望学校更给出真相。但事实是,学校还是没有给我们真相,那就只好任由我们热血青年从《南方周末》寻找出口。如果你想阻止我了解这边的真相,请给出你的真相,你给不出来,我就相信我所知道的真相。所以,回到本文开头,学校应该及时把事件调查结果公布出来,这样大家也好安定。《南方周末》的话,固然不可不信,但也不可尽信。到底信谁,只要你拿得出能够自圆其说的逻辑和道理,摆出事实,列出证据,我们心中自有分寸。大家都是成年人了,谁都不会是“不明真相的广大同学”,政府以为群众都是傻逼那是因为政府自己傻逼,学校可别以为我们学生是傻逼。

其次,有同学和我说,工大现在处于发展的关键期,希望我从大局出发,把文章删掉,不要带来坏的影响。但是我也想问一句,工大为什么要发展?不就是为了让老师们更有盼头,让学生们更有自信,让学校的名气更响底气更硬么?但是为什么要为了发展就可以牺牲本应存在的秩序、公平、正义、甚至生命。这样的发展,不是我们想要的发展,最后对我们合肥工业大学,也不会有好处。

最后,借用一位同学的文章。

他死了,他能得到什么,什么都得不到,还留下了哭泣的家人。

你在一边评论着,不值得,社会就是这个样子,要看透。

我很想骂人,你可知道,他其实是为你而死,为你有一个公平的环境而死。

如果你不能与他在同一个战线上抗争,也请尊敬他的生命。

下次如果遇到利益的诱惑,请至少犹豫一下。你手里的屠刀,会夺走谁的性命。

他走了,我们也会走,我们走的时候,可以留下什么?



就说到这里。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