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636阅读
  • 0回复

[讨论]最值得一读的49本经典书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孙晓凯
 
发帖
58
C币
-318
威望
4
贡献值
11
银元
-1
铜钱
201
人人网人气币
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1-04-10
最值得一读的49本经典书籍!快快把经典收藏起来!!以后有时间看啊~!2011年04月10日 11:16:16


唐吉诃德 (塞万提斯)

格列佛游记 (乔纳森·斯威夫特)
《格列佛游记》是乔纳森·斯威夫特的一部杰出的游记体讽刺小说,以较为完美的艺术形式表达了作者的思想观念,作者用丰富的讽刺手法和虚构幻想的离奇情节,深刻的剖析了当时的英国社会现实。另外,同名电影和动漫,也是根据该小说改编的。
傲慢与偏见 (简·奥斯汀
是简·奥斯汀的代表作。这部作品以日常生活为素材,一反当时社会上流行的感伤小说的内容和矫揉造作的写作方法,生动地反映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处于保守和闭塞状态下的英国乡镇生活和世态人情。这部社会风情画式的小说不仅在当时吸引着广大的读者,时至今日,仍给读者以独特的艺术享受。也有根据书本改编的电影。
雾都孤儿 (查尔斯·狄更斯)
是英国作家狄更斯于1838年出版的写实小说。以雾都伦敦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孤儿悲惨的身世及遭遇,主人公奥立弗在孤儿院长大,经历学徒生涯,艰苦逃难,误入贼窝,又被迫与狠毒的凶徒为伍,历尽无数辛酸,最后在善良人的帮助下,查明身世并获得了幸福。如同狄更斯的其他小说,本书揭露许多当时的社会问题,如救济院、童工、以及帮派吸收青少年参与犯罪等。本书曾多次改编为电影、电视及舞台剧。世界知名导演罗曼.波兰斯基于2005年也曾将此书拍成电影。

红字 (纳撒尼尔·霍桑)

白鲸 (赫尔曼·梅尔维尔)
《白鲸》在题材上,类似于麦尔维尔其他一些小说,是以作家本人的亲身经历为根据的.事实上,也正是他过去这些生活经历,使他拥有作为一个作家的厚实基础,成为他发展与扩大想象力的源泉.
包法利夫人 (福楼拜)
是法国作家福楼拜的成名作、代表作.小说通过女主人公悲剧性的情感生活,描绘了一幅19世纪法国的社会风俗史。美丽的主人公爱玛是富裕。

罪与罚 (费奥多尔·陀思妥耶夫斯基)

安娜卡列尼娜 (列夫·托尔斯泰)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马克·吐温)
马克·吐温一部重要的作品,故事的主人公是在《汤姆·索亚历险记》中就跟大家见面的哈克贝利·费恩。哈克贝利是一个聪明、善良、勇敢的白人少年。他为了追求自由的生活,逃亡到密西西比河上。在逃亡途中,他遇到了黑奴吉姆。吉姆是一个勤劳朴实、热情诚实、忠心耿耿的黑奴,他为了逃脱被主人再次卖掉的命运,从主人家中出逃。
审判 (弗兰兹·卡夫卡)
卡夫卡最为著名的长篇小说,1925年出版,小说叙述主人公约瑟夫·K在30岁生日那天突然被捕,他自知无罪,找律师申诉,极力加以证明,然而一切努力均属徒劳,没有任何人能证明他无罪,法院是藏污纳垢的肮脏地方,整个社会如同一张无形的法网笼罩着他,最后被杀死在采石场,这就是官僚制度下司法机构对他的“审判”。

自传和回忆录

忏悔录 (奥古斯丁)
奥古斯丁改造古代哲学思想,发展基督教学说的典范之作,是奥古斯丁有较为完整的人学思想 的一部代表作,在这部作品中,提出了“理性是信仰的基础”,“人人皆有原罪”,“上旁救赎”,“禁欲苦修”和“往生天国” 学命题,这些论述对中世纪的哲学,美学思想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间接地孕育了文艺复兴运动的诞生,研究奥古斯丁的人类思想,是深入研究中世纪人学,哲学和美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环节。


蒙田随笔全集 (蒙田)
《蒙田随笔全集》共107章,百万字左右。其中最著名的一篇为《为雷蒙·塞蓬德辩护》,充分表达了他的怀疑论的哲学思想。  蒙田以博学著称,在全集中,日常生活、传统习俗、人生哲理等等无所不谈,特别是旁征博引了许多古希腊罗马作家的论述。书中,作者还对自己作了大量的描写与剖析,使人读来有娓娓而谈的亲切之感,增加了作品的文学趣味。它是十六世纪各种思潮和各种知识经过分析的总汇,有“生活的哲学”之美称。书中语言平易通畅,不假雕饰,在法国散文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开创了随笔式作品之先河。我们从他的代表作《蒙田随笔全集》里完全可以看出他的这种写作心态和风格,其实他当时万万没有想到,这正符合当代读者的阅读需要和审美情趣。  这部作品卷帙浩繁,用古法文写成,又引用了希腊、意大利等国的语言,以及大量拉丁语,因此翻译难度相当大。积累了组译出版《追忆似水年华》的成功经验,采用了蒙田死后于1595年经过增订的定本,于1993年开始组译,历经四年之久,分成三卷一次推出。这是蒙田随笔的第一个全译本,参与该书的译者都是研究和翻译法国文学富有经验的学者,为译出蒙田随笔特有的思想火花和语言魅力,各位译者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翻译态度是极为严谨的,读者可以从中真实地窥见到蒙田的思想、风格及他所生活的时代的风俗民情蒙田在文中论述的有些观点也许未必正确,但读者可以从随笔的总体上吸收他的思想和艺术精华,并收到启智怡情的功效。

第一哲学沉思录 (笛卡尔)
笛卡儿最重要的哲学著作之一,被看作是近代西方哲学的奠基之作。在这部著作中,笛卡儿通过普遍怀疑的方法,力图使心灵摆脱感官,通过纯粹理智来获得确定的知识。他从“我思故我在”这一著名的命题出发,推出上帝的存在和外界物体的存在,重新建立起心灵、上帝和物体的观念的可靠性。笛卡儿在书中所阐发的天赋观念论、身心二元论、理智至上论以及他对知识的确定性的追寻,直接引发了欧洲大陆的理性主义风潮,对后世哲学有着深刻的影响。

沃尔登湖 (亨利·大卫·梭罗)
《沃尔登湖》是一本静静的书,是一本超凡入圣的书,是一本节约简朴的书,被誉为美国环境运动的思想先驱。梭罗(1817~1866)是美国19世纪著名的作家。他在沃尔登湖畔独自生活了920天后,走出森林,在一间小木屋里完成了《沃尔登湖》这部作品。
历史

历史 (希罗多德)
公元前5世纪(约前484年─前425年)的古希腊作家,他把旅行中的所闻所见,以及第一波斯帝国的历史纪录下来,著成《历史》(?στορ?αι)一书,成为西方文学史上第一部完整流传下来的散文作品。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修昔底德)
外国古代的军事著作主要是军事历史著作,如古希腊希罗多德的《希腊波斯战争史》和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着重于史实的记述,只是简单地涉及军队的组织、训练、谋略和战法。军事理论著作出现较晚,数量也不多。到中世纪,欧洲的军事理论著作更是屈指可数。古希腊历史家修昔底德的传世之作。

理想国 (柏拉图)

希腊罗马名人传 (普鲁塔克)
简称《名人传》或《传记集》。它是罗马帝国早期希腊传记作家和伦理学家普鲁塔克(Lucius MestriusPlutarch,约公元46-120年)的传世之作,也是西方纪传体历史著作之滥觞。本书以古代希腊罗马社会广阔的历史舞台为背景,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全书共有50篇,其中46篇以类相从,是名符其实的对传。用一个希腊名人搭配一个罗马名人,共23组,每一组后面都有一个合论。其余四篇则为单独的传记,不作对比,也没有合论。《名人传》历来被称为西方古典文库中的瑰宝,是一部融历史。文学和人生哲学于一炉的宏篇巨制。古代希腊、罗马许多历史人物的形象都是有赖于《名人传》中绘声绘色的叙述而流传下来的。近2000年来,《名人传》以丰富多彩的史料。朴素生动的叙述以及渗透其间的伦理思想,一直为人们喜爱称道。尽管它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历史专著,但因作者以其独特的风格,以古希腊罗马的重要历史人物为中心,详尽地描述了许多重要历史事件,保存了许多已散件的文献材料和难得的传说佚事,至今仍是研究希腊罗马历史所必不可少的典籍。另一方面,普鲁塔克也是西方传记文学的鼻祖,因而又被称为西方“现代心理传记作家”的先驱。他的笔调和文体风格对欧美散文、传记、历史小说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上帝之城 (奥古斯丁)
《上帝之城(上下)》全书共有22卷,可以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包括前10卷,主要批驳异教徒对基督的责骓,重评罗马史,认为罗马的毁灭是咎由自取,与基督教无关。第二部分包括十一卷至第二十二卷,较为系统地涉及历史观。具体说来,第十一卷至第十四卷阐述了人类社会的起源,或“上帝之城”与“世俗之城”的来源;第十五卷至第十八卷阐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第十九卷至第二十二卷阐述人类历史的结局。
《上帝之城》篇幅巨大,论题重复、思想矛盾之处时有发生,很难用今日的学术标准去断言这个文本中有一个严密的思想体系。奥古斯丁多变的生活轨迹与复杂的思想历程是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他本人也曾说自己是一个“随着生活进展而写作,又在写作中进展”的人。但毕竟,这是奥古斯丁的一部晚期著作,其中的内容融会了他一生中的主要思想,因此可以说《上帝之城》是“奥古斯丁思想的成熟之花”,是他一生思想的结晶。


君主论 (尼科洛·马基雅维里)
该书论述了君主应该怎样进行统治和维持,认为军队是一切国家的主要基础,君主要拥有自己的军队,并应靠残暴和讹诈取胜。认为君王在统治之时要以实力原则,不择手段去实现自己的目的,同时要效法狐狸与狮子,有狐狸的狡猾,狮子的勇猛。被称为邪恶的圣经,是很多君主的床头或身上必带书.

乌托邦 (托马斯·莫尔)
约在1513年至1518年间,莫尔用英文和拉丁文写了《国王理查三世本纪》,这是英国历史学的第一篇名著,虽然没有完稿,但对后世产生影响,莎士比亚的戏剧《理查三世》就是以莫尔的这本书为蓝本,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暴君的形象。    乌托邦书稿配图
《乌托邦》一书是莫尔的不朽之作,它的全名是《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的既有益又有趣的金书》,写于1515年至1516年出使欧洲期间,用拉丁语写成。书中叙述一个虚构的航海家航行到一个奇乡异国乌托邦的旅行见闻。“乌托邦”一词来自希腊文,意即“乌有之乡”。莫尔第一次用它来表示一个幸福的、理想的国家,莫尔说,“乌托邦”是南半球的一个岛国。在那里,社会的基础是财产公有制,人们在经济、政治权力方面都是平等的,实行按需分配的原则。公民们没有私有财产,每十年调换一次住房,穿统一的工作服和公民装,在公共餐厅就餐,每人轮流到农村劳动二年,官吏由秘密投票方式选举产生,职位不得世袭。居民每天劳动六小时即能满足社会需要, 其余时间从事科学、艺术、智慧游戏活动。没有商品货币关系,金银被用来制造便桶溺器。乌托邦人也奉行一夫一妻制和宗教自由政策。莫尔的结论非常明确:私有制乃万恶之渊薮。私有制使“一切最好的东西都落到最坏的人手中,而其余的人都穷困不堪。”因此“只有完全废除私有制度,财富才可以得到平均公正的分配,人类才能有福利。”莫尔在社会主义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的问题。

社会契约论 (卢梭)

罗马帝国衰亡史 (爱德华·吉本)
英国十八世纪史家爱德华吉本,于游历罗马城废墟时发思古幽情,遂穷毕生之力  《罗马帝国衰亡史》全六册
,勾勒罗马帝国衰亡的历史。其著作上起罗马帝国早期两安东尼朝的黄金时期,直迄东罗马帝国毁于异族之手,举凡此1000多年的变幻风云,无不尽收笔下,精彩生动,充满洞见,堪称如椽巨笔。
恢宏巨著
  六卷本《罗马帝国衰亡史》自著竣至今已经200余年,吉本时代的典雅文风和宏阔精神为现代的拘谨和功利所横绝,西方史学界再无能望其项背的著作问世,使这部煌然巨著终成声遏行云的绝响,如同莎士比亚戏剧一样再难复制,后人引为一叹之余,备加珍惜和推崇。而今,举观西学经典,虽繁如沙粒,能与《罗马帝国衰亡史》比肩而立的,寥然无几。西方人每言及昔日荣光,必称罗马;每言及罗马,必称此书。可想见其在西方的地位。

论美国民主 (埃里克斯·托克维尔)
本书的基本思想在于承认贵族制度衰落的必然性和平等与民主势不可挡的发展趋势。它既是第一部对美国社会、政治制度和民情进行综合研究的著作,也是第一部记述美国民主制度的专著。作者把民主作为一个对象来观察,没有掺杂自己的观点加以论证,使读者得以看到那个时代美国社会的真实面貌。
托克维尔是法国政治思想家和历史学家。本书的基本思想在于承认贵族制度衰落的必然性和平等与民主势不可当的发展趋势。它既是第一部对美国社会、政治制度和民情进行综合研究的著作,也是第一部记述美国民主制度的专著。作者把民主作为一个对象来观察,没有掺杂自己的观点加以论证,使读者得以看到那个时代美国社会的真实面貌。《论美国民主》是托克维尔的代表作,这部作品出版后,立即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使他名扬海外。
《论美国民主》分为上卷和下卷,这两卷写于不同时期,其间隔了5年,因而在笔调、结构、叙述上有所不同。但是作者的文字十分优美。

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

戏剧

阿伽门农 (埃斯库罗斯)
希腊神话中的迈锡尼王。阿特柔斯之子,斯巴达王墨涅拉俄斯的哥哥,武艺高强,擅使长矛和标枪,足智多谋。投毒,暗杀,绑架,对他来说都是很好的办法,撒谎当然也是军队里的家常便饭。也正因为他很聪明,所以他没有必胜把握时,从来不肯正面与人交锋,也总是避免危险的决斗,当然安全的决斗是参加的。

俄狄浦斯王 (索福克勒斯)
古希腊索福克利斯的戏剧代表作之一。约公元前430~前426年首演。它取材于希腊神话传说中关于俄狄浦斯杀父娶母的故事,展示了富有典型意义的希腊悲剧冲突——人跟命运的冲突。剧作家无法摆脱当时浓重的命运观念,使俄狄浦斯逃脱不了体现命运的太阳神“神示”的罗网。但他对命运抱有强烈的不满情绪,认为俄狄浦斯并不是有意杀父娶母,本人非但没有罪,反而是一个为民除害的英雄、受人爱戴的君王。俄狄浦斯智慧超群,热爱邦国,大公无私。在命运面前,他不是俯首帖耳或苦苦哀求,而是奋起抗争,设法逃离“神示”的预言。继而,他猜破女妖的谜语,为民除了害。最后,为了解救人民的瘟疫灾难,他不顾一切地追查杀害前王的凶手,一旦真相大白,又勇于承担责任,主动请求将他放逐。对于这样一个为人民、为国家做了无数好事的英雄所遭受的厄运,剧作家深感愤慨,发出了对神的正义性的怀疑,控诉命运的不公和残酷,赞扬主人公在跟命运斗争中所表现出来的坚强意志和英雄行为。因此,尽管结局是悲惨的,但这种明知“神示”不可违而违之的精神,正是对个人自主精神的肯定,是雅典奴隶主民主派先进思想意识的反映。
美狄亚 (里庇得斯)
美狄亚的故事也是古希腊著名悲剧《美狄亚》的蓝本。 〔希腊〕欧里庇得斯原著。河北梆子《美狄亚》堪称东西方艺术的完美结合。用中国的传统戏曲重新演绎古希腊悲剧,将两个古老的传统融为一个充满生机的鲜活的新生儿,无疑,这样的尝试是开拓性的,它的成功也就殊为难得。
故事概括
美狄亚弑子
米蒂亚,又译美狄亚。在希腊神话中,她是科奇斯岛会施法术的公主,也是太阳神赫利俄斯的后裔。她与来到岛上寻找金羊毛的伊阿宋王子一见钟情。  为了帮助伊阿宋取得金羊毛,美狄亚用自己的法术帮助伊阿宋完成了自己父亲定下的不可能任务,条件是伊阿宋要和她结婚。取得金羊毛后,美狄亚和伊阿宋一起踏上返回希腊的旅程。美狄亚的父亲听到她逃走的消息,派她的弟弟前往追回她。美狄亚杀死了自己的弟弟,并将弟弟的尸体切开,分割成碎段,抛在山上各处,让父亲和追赶的差役忙于收尸,以此拖延时间和伊阿宋一行人离开。  伊阿宋回国后,美狄亚用计杀死了篡夺王位的伊阿宋的叔叔,伊阿宋取回王位但也开始忌惮美狄亚的法术和残酷。后来伊阿宋移情别恋,美狄亚由爱生恨,将自己亲生的两名稚子杀害,同时也用下了毒的衣服杀死了伊阿宋的新欢,逃离伊阿宋的身边,伊阿宋也抑郁而亡。  据说美狄亚逃到了雅典,受忒修斯的父亲埃勾斯的保护。忒修斯前来认父时,美狄亚担心他对自己不利,从中阻挠,但被忒修斯识破。美狄亚又被逐出雅典,她逃到故乡科尔喀斯.那时候他父亲埃厄忒斯的王位已被他的弟弟篡夺,美狄亚跟父亲取得了谅解,用魔法帮助父亲重新登上了王位.
鸟 (阿里斯)
古希腊著名剧作家阿里斯托芬的传世之作,是现存的唯一以神话幻想为题材的古希腊喜剧,创作于公元前414年。1959年,希腊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导演卡罗洛斯·贡将这部古老的作品搬上舞台,并在伦敦、莫斯科等城市巡演,获得巨大成功。今年,正好是卡罗洛斯·贡的百年诞辰,希腊艺术剧院艺术总监克罗纳普洛斯是卡罗洛斯·贡的学生,也是1959年《鸟》首演时的演员,他希望借此机会把《鸟》介绍给中国的观众,同时也想表达,作为学生对老师的缅怀之情。担任此次《鸟》复排的导演,克罗纳普洛斯表示,将继承卡罗洛斯·贡前卫的艺术风格与思想。

诗 (亚里士多德)

理查三世 (威廉·莎士比亚)
仲夏夜之梦 (威廉·莎士比亚)
哈姆雷特 (威廉·莎士比亚)

伪君子 (莫里哀)
《伪君子》写伪装圣洁的教会骗子答尔丢夫混进商人奥尔恭家,图谋勾引其妻子并夺取其家财,最后真相败露,锒镗入狱。剧作深刻揭露了教会的虚伪和丑恶,答尔丢夫也成为“伪君子”的代名词。其剧作在许多方面突破古典主义的陈规旧套,结构严谨,人物性格和矛盾冲突鲜明突出,语言机智生动,手法夸张滑稽,风格泼辣尖利,对世界喜剧艺术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世界 (威廉·康格里夫)
英国剧作家。他是风尚喜剧复兴运动中最卓越的作者。他的喜剧以活泼生动和对话高雅为特色,对角色(特别是一些次要人物)的刻画细致入微且多彩多姿。他的情节主要围绕错综复杂和令人反感的风流韵事展开,真实性不强,构思不够巧妙。《为爱而爱》(1695年)以及《世界之路》(1700年)是他最有名的戏剧。《悲伤的新娘》(1697年)是他唯一的悲剧,其中有一些台词十分有名,如“音乐有安抚凶暴心灵的魅力”及“女人受到轻蔑,怒火比地狱之火还要可怕。”等。  
康格里夫采用的是英国王室和上流社会的机智但经常是粗俗及下流的言语。杰瑞米·科利尔在一本小册子里对他进行了义愤填膺的强烈抨击,这本小册子还引发了戏剧改革运动(1698年)。  
康格里夫出生于利兹附近,是一位军官的儿子。在都柏林的基尔肯尼及三一学院学习期间,他是江奈生·斯威夫特的同学。1691年他进入了伦敦的中殿法学院学习法律,但因长期以来对写作的热爱,很快就放弃了学业。1692年出版了几年前就已经完成的一部小说《隐姓埋名》。  
约翰·德莱顿鼓励康格里夫完成了他的第一部喜剧《大龄单身汉》(1693年),该剧非常流行。康格里夫的下一部喜剧《双重交易者》(1693年),既不叫好也不叫座。《世界之路》,这部康格里夫自己以及后来的评论家认为是其杰作的戏剧,当时好评寥寥,康格里夫灰心丧气,以至于他后来基本没写什么作品。但他作为作家的声名犹存,并在逝世后被葬在了威斯敏斯特教堂,与其他受尊崇的英国作家为伴。

玩偶之家 (亨利克·易卜生)
三幕话剧《玩偶之家》A Doll's House是易卜生的代表作,主要写主人公娜拉从爱护丈夫、信赖丈夫到与丈夫决裂,最后离家出走,摆脱玩偶地位的自我觉醒过程。节选部分是全剧的高潮,娜拉和海尔茂之间的潜在矛盾暴露出来,并产生激烈冲突,从而完成主题的表达和人物形象的刻画。  《玩偶之家》曾被比做“妇女解放运动的宣言书”。在这个宣言书里,娜拉终于觉悟到自己在家庭中的玩偶地位,并向丈夫严正地宣称:“首先我是一个人,跟你一样的人至少我要学做一个人。”以此作为对以男权为中心的社会传统观念的反叛。   剧本结构紧凑,情节集中。全剧采用追溯的手法,通过债主的要挟,海尔茂收到揭发信,交代剧情发展的关键事件娜拉伪造签名,然后集中刻画他们冲突、决裂的过程。
圣女贞德 (萧伯纳)
圣女贞德(1412年1月6日-1431年5月30日),被称为「奥尔良的少女」,是法国的民族英雄、军事家,天主教会的圣女,法国人心中的自由女神。英法百年战争(1337年-1453年)时她带领法国军队对抗英军的入侵,支持法查理七世加冕,为法国胜利做出贡献。最终被俘,被宗教裁判所以异端和女巫罪判处她火刑。
人与超人(萧伯纳)
《人与超人》(1901—1902)是哲理喜剧。萧伯纳根据欧洲流传已久的唐璜传说,描写了青年男女约翰·坦纳与安的爱情故事。坦纳是安的监护人之一,思想激进,机智善辩,专门写了本《革命家手册》。安有意追求他,他发觉后逃到了西班牙,但安接踵而至,最后坦纳不得不屈服在安代表的“生命力”之下。剧本中,又以梦景的形式,安插了完全可以独立的一场戏:“唐璜在地狱”,让剧中人物就进步、进化、生命力等题目展开论辩,使全剧增加了理念剧的成分,集中地体现了萧伯纳的“创造进化论”思想。由于它不同寻常的结构和标志着艺术技巧新方向的象征主义手法,《人和超人》已成为当代英美批评家关注的一个焦点。
禁闭(让·保罗·萨特)
这是部悲剧,新颖深刻,其艺术特征主要有三:第一,题材的荒诞性。萨特从人生的非理性和社会的荒诞性出发,在构思之初,为表现人际关系,想选择一个封闭的环境条件——二战中长期轰炸期间的一群人被关在地窖内。后又对题材作了重大改造:把地窖改为地狱,把活人改为死者,这就增强了鲜明的荒诞色彩。《禁闭》旨在写现实之魂,关注的是悲剧人生,然而选取的却是非现实题材,全部描写都是地狱罪人的矛盾纠葛。作者通过荒诞场景和荒诞情节,形象而奇特地写出了一批荒诞人物在荒诞处境中的真实感受。伊内丝身在地狱却能看见人间的活动:她生前住过的房间被一对男女租用,男人坐在床上,女人双手搭在男人肩上,接着什么都消失了。他们在低声说什么?为什么不开灯?会不会在她床上互相爱抚?她看不见也听不见,这才意识到自己完全死了。同样,加尔散也看到报社的同事们在议论他,说他是胆小鬼,令他心里不安。他还看到:活着的妻子仍然痛苦,人们把他的遗物归还给她,她正坐在窗户旁思念丈夫。昨天死掉的艾丝黛尔,则看见了自己的葬礼都还未结束,“风吹动了我姐姐的面纱。她竭力想挤出一点眼泪”。丧事办完后,客人纷纷散去,相互问好握手,丈夫则悲痛欲绝地守在家里。她还看到自己曾经爱过的小伙子,被女友带往舞池,拥抱着跳舞,便生出嫉恨之情。对女友她妒火中烧又无可奈何,对男友想重温旧梦又不能还阳,欲投身其中而不得,欲罢手又不能。这种奇异的精神折磨,只有通过新逝鬼魂的荒诞感受,才能生动感人地展现出来。萨特由阳通阴,以阴写阳,这种奇特新鲜的超现实感,便形成了浓郁的荒诞色彩。第二,境遇的极限性。萨特剧作的具体境遇,往往是特殊条件下的极限境遇,常常通过人物的自我毁灭而确立自己,以便使“自由”在最高程度上展现出来。他只给主人公留下两条出路:或生或死,或成或败,或冲出牢笼或永远负罪。这是一种两难选择的极限境遇,进退维谷又不能呆立不动,骑虎难下又要当机立断,关系到生死存亡,永劫不复,调和无望,后果可怕,无法延缓,也不能逃避,对人物具有极大的压迫性和威胁的恐惧感。这种悲剧,正如古希腊悲剧那样,在原始故事即将结尾处开始剧情,第一幕就把人物抛入冲突的中心,在真切自然之中使人高度紧张,具有鲜明的形而上的严峻性质,很容易唤醒观众和读者的参与意识,因而产生震撼灵魂的巨大力量和艺术魅力的强烈效果。第三,哲理的深刻性。萨特最善于把人学哲理化为具体的戏剧冲突。《禁闭》中的阴曹地府分明是反面人生的深刻揭示,展露出来的人际关系就是人间地狱关系,三个鬼魂就是那种扭曲了的畸形关系中的你、我、他。一部《禁闭》就是那种畸形社会关系的缩影。《禁闭》最初取名“他人”是颇有深义的,说明作者表述的主旨是“与他人的关系”问题。即“我的意识”和“他人的意识”的关系问题,这两种意识共处于同一境遇中,必然具有两种特征。一是相互依赖性。加尔散要争取另二人对自己的有利判断,伊内丝对艾丝黛尔怀有同性恋的希望,艾丝黛尔对加尔散的异性追求,正表现了三方互相联系,不可分割,另两方都是第三方互为存在的依据。

诗歌

伊利亚特 (荷马)
奥德赛 (荷马)
诗艺 (贺拉斯)

地狱 (但丁)
坎特伯雷故事集 (杰弗里·乔叟)
十四行诗 (威廉·莎士比亚)

失乐园 (约翰·弥尔顿)
威廉·华兹华斯诗歌选集 (威廉·华兹华斯)

塞缪尔全集 (塞缪尔·泰勒·科里律治)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