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647阅读
  • 1回复

[讨论][转载] 明德还是常盛,金钱与贞操的较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纯奶需购
 
发帖
241
C币
-269
威望
10
贡献值
32
银元
31
铜钱
485
人人网人气币
0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1-04-18

                             [转载] 明德还是常盛,金钱与贞操的较量
南方某省内重点大学,其校训是“明德、诚智、博学、创新”,于是相应的便衍生出明德楼、诚智楼、博学楼和创新楼巍峨如泰山般屹立于山青水秀美如画的校园里面,楼群的存在不仅与校训相应成章,更像是浩瀚知识中的一把刻度尺,丈量着莘莘学子学问的长短的同时也丈量着这座学校所有在位者的道德底线。
继去年校内其中之一以地理方位命名的北区图书馆更名为李常盛图书馆后,校主楼也紧踏着时代的步伐,作为图书馆忠实的追随者欲直改其名曰“常盛楼”,却让人倍添忧虑,似乎金钱真的可以买到一切,就连这样追求学术自由的教育基地也难抵御孔方兄的诱惑,作为其校训之一的明德可以轻而易举地丢弃贞操,俯视中国之学术殿堂,抑或仰观中华之高等学府,未来还有什么希望可言呢?
一年当中不记得有多少次穿梭于北区图书馆,然而却从未听到过任何有关李常盛图书馆的片言只语,深深埋藏在同学心中的仍是那个极其平常的两个字:北区。名字可以随随便便的换掉,人们也许暂时还难以习惯,但相信过不了多久,当一座胴体再也没有人记得它的旧外套时,华丽的新衣便也顺理成章地扎根于人们的心中,而一切也就真的顺理成章了。
当人们不断的前进,有谁会在乎太多呢?所有曾经都不过是擦肩的浮云,骂过,恨过,或许也爱过,如同每个人都喜欢骂母校一样,总之,始终是要错过的,谁会惦记呢?当某一天,这个大学的学生已是几经更替,当早晨的旭日在空旷的东方冉冉升起,当炽热的五星红旗高昂着姿态飘扬在绿水青山之间,当义勇军进行曲寻着它那亘古不变的旋律在天空遨游,当一双双迷惘的眼神下的声带吃力地嚷着“常盛、诚智、博学、创新”,谁还会记得这片学术的海洋、知识的殿堂曾经有过“明德”?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古人之语,历经千年,不改其真。曾不止一次地呼吁着,大学之道,其明德,其亲民,其止于至善,其道之所在,更应当成为当道大学生之所往,然而事实却是,整体看来,今日此时直大学生已完全背离这一点,已背道而驰,已是日行渐远了。那大学呢,曾经还寄希望于这海洋会永葆其湛蓝不会因污水注入而改其色,寄希望于着殿堂会永彰其圣洁不至因骤雨狂风而失其真,更寄希望于载满莘莘学子的文化摇篮愈加壮大。可怜一世情,空余满腹恨。大学生之败,败于不明德,不亲民,不止于至善。也许我们也是回天乏术,难以力挽狂澜,然而当其锻造之所竟也背其道,这人人萌生理想并愿为之而实现之地即将成为未来文化葬身之所,无文化可依,将何以修身,将何以齐家,何以治国平天下?
常盛,常常兴盛,逮逢今日拜金之风盛行天下之际,人人得而膜之,拿明德之操守换得孔方家族入侵,大学之未来如何行之?然而,有人或许不这么认为,他们会说,区区两个字换来数百万资产,一本万利的事情,何错之有,何乐不为呢?也许吧,当今之大学大多是苦守着多病呻吟的文化,如一潭死水,既然已是无力去其浑浊,何不一脚踹开,另行开拓新天地,似乎也是情理之中的举措,遭人诟病,难免有些冤枉。但终究是有人错了,不然事情绝不会不和谐至今,但错不在被统治阶级,错,也不在社会底层大众,错,更不在每一个独立的个体身上。假如天裂开了口,那总要有人去补;假如洪水泛滥,总要有人去疏。社会出了错,总要有人承担。社会之风浪将一些人推到了风口浪尖处,一定要被这风吹,要被这浪打,那也是无可无奈何的是情了。
其实,对这所学校的谋政者的评价我还是很可观的,一边骂着他们,想象着推杯换盏之间彼此可憎的嘴脸,一边却怀有深深地恻隐之心,想象着也许无人时他们也在暗自泪涌,口中不断嘀咕着自己也是迫不得已,实在是,在这个世界上,金钱才是王道。
现实之人,满目狰狞地嚷着,没有钱就解决不了问题。
感性之人,无比憧憬地说道,钱能解决的就不是问题。
然后是随着历史车轮的不断向前推进,感性之人眼中早已不见往日的血气稚嫩,他们在现实世界已经蜕变的面目全非,现实之人却更加现实,而且乐此不疲。历史如同一架车轮,向前推进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旋转着,一切都在重复却也算的是进步。
拿金钱换招牌,装饰门面,本是无可厚非,然然而偏不凑巧是这类公案发生在高等学府内,若出钱建构,无论是楼还是路,是公园还是广场,以其姓名命名,亦是无可厚非,我们都无力阻挡这个钱主宰一切的世界,然而对于象征一个高等学府尊严与历史的主楼,对于其名暗含着校训之意的行政大楼,以区区金币而擅改其号,轻毁其贞操,闻者尚且寒心,身在其中又将情何以堪?为斗米之食而折其腰,母校已是如此社会又将怎样,我只觉得悲哀,奋笔至此,已然怒气填胸,然为真理而战,为寻求信仰之道,寻求文化至性至纯之道而博,虽遭囹圄,亦无悔恨。惟念己尚未具全理性之心,尚未尽入世俗之槛,也许不知多久以后,我亦如芸芸大众,再无叛逆之心,再无畅言之勇,随历史而归于沉寂,然值此回忆亦无憾矣。
学有所成,虽富甲一方,或富可敌众,然多生贪利、贪名之心,终为人所耻,即便所有艺术均冠之以其名,后人视之,亦简短述之 “其出钱所建”,其后无言,何可深究哉?人之本善本恶,原无过多计较,本善当须勤勉,砥砺前进,不致步入恶道,本恶更需努力修剪其心,多加学习,多有所成,以期早入善道。善恶之争已是定论,恶为人所耻,善为人所嘉,积德行善,中国文化饱含此种思想,然国人多不在意,或不屑为之,或自暴自弃,儒家仁爱之精神所谓恻隐之心、羞耻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世人几丧失殆尽,纵观天下,“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便足以证明之。空谈文化顺国,指日何待?
母校换牌一事,正如一柄利剑刺向中国文化之脊梁,若未来之某日,遍观中华之学府,皆已是利益之交换场地,泱泱大国已不复见文化之气息,或所遇之处皆是变质之文化,肮脏腐臭,不堪入目,人又将如何成其为人?
贞操注定难以抵御金钱之诱惑,这或许是文化的缺失,是制度的变异,然中国之命运仍将如长河东流一样继续前进,当前的紧迫任务唯有文化复位,制度改革,否则,来日之华夏将寸步难行。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离线纯奶需购
发帖
241
C币
-269
威望
10
贡献值
32
银元
31
铜钱
485
人人网人气币
0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1-04-18
只为写这篇文章的作者文采所感叹!好文采,虽然我也是这所学校的学生但是其中诸多内幕也不做评论,毕竟不知实情。。。。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