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635阅读
  • 3回复

[新闻]袁世凯拿法国大革命恐吓清皇室逼其退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petter
 

发帖
1412
C币
546
威望
92
贡献值
510
银元
229
铜钱
2244
人人网人气币
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1-04-29

1911年10月(旧历辛亥年),武昌一声枪响。与精心谋划但终告失败的黄花岗起事等暴动相比,这一次,革命党可谓仓猝而应,事前并无成算,但却取得了如孙中山事后所承认的“意外的成功”。
从黄花岗到武昌,革命党的力量并未得到实质性改观,但相形之下,厌弃大清王朝的阵营却是明显扩大了,否则无法解释作为孤城的武昌一声号召,居然引来了全国各地的响应,而且在这些响应的地方,出面主持独立的多数并不是革命党人。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历史循环的定理再一次显露了它的伟力:绵延了两百余年的大清王朝仍然是自己打败了自己。
“军队要在皇室手里”
慈禧光绪死后,作为最高掌权者的摄政王载沣实在有点力小而任重。
载沣身份颇为特殊,他既是光绪之弟,又是慈禧最宠爱的大臣荣禄之婿,故当慈禧不惬于首席军机奕劻之际,乃命载沣入军机以分其势。这就是载沣进用之因。
载沣此人其实也没有多少明显的缺点,但能力平庸却是不可讳言之事实。能力平庸一点,如果谨慎小心,不乱变更,也许还可以维持守成的局面,但载沣却想干成一件大事,以确保清皇室的万世基业。清季革命党以满汉民族矛盾作为他们向清王朝攻击的利器,如何防范?溥仪《我的前半生》中说载沣1901年到德国去了一趟之后,自以为取得一条真经,即“军队一定要放在皇室手里,皇族子弟要当军官”。派遣满洲少年亲贵们放洋学习军事乃流行开来,年轻人当然都是有权力欲的,亲贵们回国后在这一点上便很容易和载沣达成了共识。
不论是非,单纯从统治效果上分析,让所谓自己人抓兵权当然是不错的,但也要看时机是否得当情势是否许可。对于在种族革命风暴中风雨飘摇的清王朝来说,在军队中排汉不是正好给革命党提供了攻击的炮弹吗?而就当时的客观情势言,以袁世凯为代表的汉人在军队中苦心经营多年,手下高级军官均唯其马首是瞻,又怎能通过换上一些并未打过仗的满洲少年亲贵统领,就令军队改心归顺?
载沣把袁世凯驱赶回乡,逼使后者以息影山林的方式韬光养晦,这是其权力攀上顶峰的标志,也是他决心要干一件大事的开端。开端似乎很成功很顺利,袁世凯猫在乡下装作以垂钓赏雪打发光阴,北洋武人发了几句牢骚但也没有什么大的哗变,但成功的开端却隐藏着失败的结果。当武昌枪响,曾到德国学习军事的旗人荫昌奉命率军前往镇压,而袁世凯的旧部均不听其号令时,载沣还是得把袁世凯请回来。尽管时移势异,这一次,再回来的袁世凯的要价比当初高出了许多,但又有什么办法呢?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還好==一直不給力
离线517149036
发帖
233
C币
4750
威望
0
贡献值
238
银元
13
铜钱
241
人人网人气币
0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1-04-30
载沣是个悲情人物。如果不是在风雨王朝中,他可能是风生水起的。
求来访,必回。
离线se7en毛毛
发帖
28
C币
92
威望
3
贡献值
4
银元
0
铜钱
44
人人网人气币
0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1-04-30
悲哀国运,多舛之际
离线丁凯
发帖
105
C币
5235
威望
8
贡献值
37
银元
28
铜钱
-178
人人网人气币
0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1-05-01
自作孽,不可活。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