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504阅读
  • 0回复

[新闻]咆哮体私奔体等微博流行语引发语言文字担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237
C币
393
威望
8
贡献值
78
银元
32
铜钱
652
人人网人气币
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1-05-20
“各位亲友,各位同事,我放弃一切,和某某私奔了……叩请宽恕!某某鞠躬。”继排比惊叹号和“有木有”的“咆哮体”之后,近日某财经界人士在个人微博上公开宣布“私奔”,令一种新的填空造句格式在互联网上快速流行开来,不仅占据各大微博排行榜前列,而且形成了所谓的“私奔体”。
与去年的“给力”“浮云”等相比,今年以来利用网络新流行语填空造句的风潮越来越盛,细数就有“咆哮体”“丹丹体”“嘉措体”“梨花体”等……一方面不少网友乐此不疲,另一方面一些学者担忧“微博一出,文学已死”“语言文字不能被过度娱乐”。
张扬个性的“填空造句”由来已久
“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这句略带诗意的话,被不少网友演化为对生活的调侃,比如“吃与不吃,肉都在那里,不肥不瘦;睡与不睡,床都在那里,不软不硬。”这叫作“嘉措体”。
“咆哮体”也在今年春天意外走红。使用者打出多个惊叹号,配合“有木有”(“有没有”的谐音)和“伤不起”等出现在句中,人们用这一格式造句,调侃各种社会现象和生活方式等。“有木有”“伤不起”甚至出现在一些报章标题和公开谈话中。
近日蹿红的“私奔体”已演化出“奥特曼和小怪兽版”“故宫版”等,或戏说社会新闻,或联系个人经历,在网上热传。一些商家索性利用“私奔”格式做广告。
复旦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严锋分析,今年以来盛行的网络填空造句,并非始于一时。这种填空造句一直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大话西游》系列电影上...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加油 加油 刷刷刷。。。17482771823901980767809167803411897216356859448495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