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495阅读
  • 0回复

[讨论]【万一中国真的走向了那一步,有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成为中国的良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zaoyun1989
 

发帖
300
C币
24736
威望
0
贡献值
64
银元
82
铜钱
1643
人人网人气币
-3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1-05-30
今日天气炎热,然而骄阳似乎抵挡不住武大学子对于梁文道先生的热爱。早先听说需要票才能进去,而且这背后又是房地产公司在策划,一来人肯定爆满,二是担忧此次所谓的“重返百年学府”主题的演讲会带有商业气息。感谢友人赠给我的邀请函;今日许多没有票的人在人文馆外等待,有的甚至从中午就开始等了,虽然进场的时候发生了一些情绪上的激动,最终好歹大家都进去了。最终我觉得是非常值得的。



主办方华润地产在喷绘和海报上写的主题是“重返百年学府”,然而其实梁文道今天来讲的主要是百年辛亥革命的一些新的观点。主办方很聪明,其实也应该感谢他们,要不然武大的学子很难有机会领略道长的风采。

以下是一些基于所记笔记的阐述和感受(片段),难免和原话不完全吻合,见谅。

【百年辛亥革命】

  我在历史方面是一个白痴,作为文科生表示十分惭愧。然而今日听道长所讲的辛亥革命,于我有许多新的启发。道长提到现在有一些“民国热”(难道是果粉吗,呵呵),然而许多人并不知道其中隐藏的“面相”。香港和辛亥革命有着密切的关系;早在1895年孙中山在广州搞起义的时候就有许多香港人资助了。所以可能可以理解为,一个事件从香港开始,在武汉成功了。道长在此提出了一个他自己觉得非常“极端”的说法:
所谓辛亥革命,就是一场南方海洋中国对北方内陆中国的北伐。其中这个南方海洋中国指的是东南沿海一带及南洋地区。中国有个意象是黄河流入大海,那么这就是通过开放的方式,抛弃黄土文明,走向蓝色文明(海洋面相)。中国人的”内陆形象“深入人心,其实中国是有着海洋面相的,只是被中央王朝镇压了。

道长提到,孙中山的革命思想源于香港(我们都知道他在香港念书),有一些香港人也参与了辛亥革命,但是革命更多的钱源于香港之外的地方:八成来自海外,比如美洲、欧洲、南洋等等。沿海地区的南方中国人和南洋人相对于北方地区的人更能够明白孙中山在说什么,能够明白其所倡导的新思想。有些南洋华人最先接触了西方文明;强势的外国在了解清朝的中国之前对南洋的华人还是相当尊敬的,当时他们还以为清朝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国家,但是等他们摸清楚了清朝是什么情况之后,对于南洋的华人也渐渐不尊重了;但是他们带去了新的思想和制度,南洋的华人受其影响也开始了自己的民主进程。道长说,有学者认为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不是中华民国,而是南洋婆罗洲上的 兰芳共和国(我还真是第一次听说),约为200多年前一群客家人建立的国家。当年他们自称”兰芳公司“。兰芳共和国根据民主会议的原则来选举领袖;至于公司这个名字,大家可以联想到管辖印度的英属东印度公司以及荷属东印度公司,虽然名称为公司但是实际上体系和权力要大得多。



在讲辛亥革命的时候道长打了个趣,说是在1905年的广州有某刊物连载革命小说,但是清朝也没有那么严厉去镇压(同时还举例说,如果是现在有刊物连载反Party的小说,怎么可能不镇压? 大家都笑了);而民国的时候压迫报人,比如说史量才,政府看他不爽,直接把他暗杀了,而不是说找他的领导上级之类的谈话(这是中国特色),所以说当时政府还是算耍流氓;说明他们都不够强大,所以还是我们最强大。(全场都笑了,笑而不语)



(几个片段)

欧洲的海盗是民主精神的传播者;海上贸易起家的都是一半海盗一半商人,手头紧了就去抢劫,宽松了就去经商。

郑和下南洋还有“抓乱人”的目的(这我也是第一次听说,一直都以为他只是去皇恩浩荡了),这些乱人指的就是不在国内待着跑到外国去谋生的人。清朝乾隆的时候,在巴达维亚(即今日印尼首府)发生了针对华人的大规模屠杀(红河惨案),乾隆听了说 死不足惜,因为在他看来这些人都是自己出去讨苦吃。



道长还提到了现在位于马来西亚的槟城,里面有个丘公祠。一般的祠堂里面供奉的都是各种先人的牌位之类的,而这家望族的祠堂里面有个”公民榜“,榜上最近一个人是2010年写上去的,为该家族一个在伦敦大学亚非学院获得了博士学位的人。



”北旧南新“是民国史很重要的观念。



【谈自己的大学生活】

道长说在香港中文大学念书的时候自己是个宅男,就是喜欢自己看书+喝酒。他很少上课,有时候几乎不上课,课业也很少交,论文也很少交,但是考试从来不作弊。大家有的不在乎成绩,不懂抄袭。他们有个原则是“别抄  不交”(全场笑)。他说他本来不想念大学了,当时已经有一套父母难以驳倒的理论,但是最后还是去了,觉得上大学还是很值得,因为可以“全职”读书。之前他在外面做过兼职,趁着空隙读书,后来发现大学可以随时读书,图书馆也不要钱。他有时候实在记不起来什么时候应该上什么课,于是就把课的时间写在白衬衫上面,一天换一件,有时候同学看到他的衣服就提醒他说哎你该上什么课了,于是他就去上课。



梁文道先生说了一件让我印象非常深刻的事情,就是他们当时大学的校长是高锟,港中大当时什么怪人都有,很自由(前面的讲话中道长也提到,如果说我的大学教给我了什么,那就是自由. )有一次有学生闹事儿,把保险套(就是安全套)充气了,把塑料娃娃放在里面朝着校长(好像是这么说的)丢,抗议学校把他们培养成被套住的娃娃,不让他们有独立思想(如果港中大都是这样,那国内大学没的说了)。后来有记者问校长会怎么处罚这些闹事的学生,校长说:为什么我要处罚我的学生?

这令我印象非常深刻。当然当时港中大学生的创意非常新颖,杜阿姨在南林踢馆和这个有的一拼,相比在武大丢鞋子这个创意真的算不了什么了。然而中大校长包容和自由的精神很值得思索,也很值得敬佩。

此外,道长提到他屡次未修的一门课叫做“大学修学指导”,这门课是教学生如何写论文,阐述为何不能作弊等学术道德问题,我想起了我们也许有一门类似的课程叫做思修,只是前者听起来总是要纯粹一些。



【回答同学提问】(这是我最喜欢的环节,非常有启发)



中国大学普遍声称的“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现象,您是如何看待世界一流大学的?



提到中国一流大学的气质,道长没有直接说,而是提到了最近的几个校庆。日本的京都大学也在搞百年校庆,当时他刚好在日本旅游,京都大学可谓是日本全国军国化最后一个抵抗的大学阵营,而他们校庆的主题是:反省京都大学百年来的罪恶。(确实发人深省,虽然我们平时都说日本是一个不忏悔的国家)而清华大学在人民大会堂,搞的像开两会。他很怀疑中国大学现在的做法。后来道长又提到了UCB(加州伯克利,一个牛逼哄哄的学校!)的图书馆,说是流浪汉可以进去借书、洗澡。有的流浪汉穿得很整洁,就是进去借书看的。(试想在中国大学里面怎么可能)UCB的图书馆解释道,UCB是公立大学,一切都是共有的,所以应该向所有人开放,如果你爱看书你就可以来。这就是国际一流大学的气质。

武大是很美的校园,但是光这样还不够,要有自省、批判的意识,要成为国家的良心。越战的时候UCB是美国的良心,日本侵略亚洲的时候京都大学是日本的良心,万一中国真的走向了那一步,有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成为中国的良心?

最后一句话振聋发聩,我思索了良久,我想也许所有听见这句话的人也会和我一样。



您说您大学的时候和同学们讨论哲学问题,讨论维特根斯坦,可是现在的年轻人都在讨论什么房价(提问者还说了一个,我没记清楚)问题,您怎么看?



不要太苛责年轻人;讨论房价怎么了?小学生都该谈论这个。(房价这么高)这叫人怎么活?道长说他读大学的时候香港的房价也很贵,他们当时学哲学的都被视为无所事事的,没出息的,也买不起房子,所以谈了房价也没用,还是谈维特根斯坦吧(全场笑)



有些大学生,白天跑到街上面去抗日,晚上在宿舍看毛片,您怎么看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很亮...)

(道长自己都笑了)这个没什么问题;你们看毛片的有谁看过正版的?都是看的盗版的吧?!中国的血型男儿利用日本产业,侵犯他们的智慧产权,这是多么爱国啊!



您怎么看待学院精神?

兼容并包,还是之前说过的那些;也是五四里面常讲的那些东西。现在你搞不好乱说话北大都要抓你去会商的。(全场又笑了)





【后记】

以上只是梁文道先生演讲的一部分内容,恕汉斯无能,也是挑选了感兴趣的一些部分进行了记录。我真的感觉非常幸运,能够在武汉大学见到他;听完了他长达两个多小时的娓娓道来(之前讲辛亥革命的时候一气呵成,一口水也没有喝,真的非常辛苦),前几天在珞珈讲坛对于所谓名人演讲的失望一扫而空;因为我不看电视,对于梁文道先生的了解也只是限于他写的书以及网络上的文章;只是没有想到今日见到他,他是那么儒雅、谦逊,一点架子也没有,于是我想也不需要给他冠上名人的光环。梁文道先生其实也是一个平常人,一个关注精神生活、一个关注社会动向、一个关注国家命运的人,一个把这种普遍的关注通过文字和电视节目传播给大家的老师,或者在此我更喜欢称他为公共知识分子。

在前面回答问题的时候,一个孩子问他“当现实和理想之间有冲突,怎么办?” 文道说,他常常相信自己也常常怀疑自己,但是不能过于相信也不能过于怀疑,应该在两者之间保持一种张力。一个真诚的读书人,一个真诚的知识分子,如果没有感受到这种张力反而是有问题的;一个真诚的读书人,反而总是被理想和现实所折磨的。所以我想,理想和现实总是有冲突的,然而现在所做的就是平衡这种张力,至于具体通过什么方式,则是个人的选择问题;就像有人选择谈论哲学,有人选择谈论房价,当我们背负着沉重的理想,却对现实无能为力的时候,就按照自己的心愿走下去,路也许自然就走出来了吧。

梁文道先生所说的大学之道,所说的大学的气质和精神,我非常赞同,也感同身受;作为一个对于大学有着理想化情结的人来说,我非常怀念几十年前那种纯粹的大学精神。看校友齐邦媛写的《巨流河》里面提到武汉大学(包括抗战时期西迁乐山的武大)那种求真、学术的氛围,那种苦中作乐(乐山武大的条件异常艰苦)的回忆,唏嘘不已却又感慨万分;昨日又无意中看见密歇根大学的校训:Artes, Scientia, Veritas (艺术,科学,真理),言简意赅,道出大学之道。“明诚弘毅”是国立武汉大学的校训,我想相比泛滥的“求是拓新”之类的标语,这也许才是一个大学的精神所在。

然而,有没有一所大学,有朝一日,能够成为中国的良心呢?



                                                                      Powered By Hans,

                                                                      May 29th,2011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