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发帖
9
C币
43
威望
7
贡献值
0
银元
1
铜钱
39
人人网人气币
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1-06-05
  恩威源流杂志 第一期 评论 编辑信箱 各期回顾
  五光十色的当代社会,总有让人耳晕目眩的时候,林林总总的红尘凡事,总有让人身心疲惫的时候……
  也许我们该找份清静,在炊烟升起的傍晚?在萧萧落叶的秋天?或在任何时候,遥想过去,探望我们的源流……
  人生有空间的群体即社会,有时间的群体即历史……
  【本 期 导 读】
  人物小传------ 黄帝 大禹 老子
  古文今赏------ 陋室铭
  史林漫谈------ 中国古钟
  翰墨飘香------ 书画评论
  世说今语------ 对联趣事两则
  【人物小传】 黄帝 大禹 老子
  
  黄帝
  黄帝,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人物,姬姓,为轩辕氏(亦称有熊氏)部落首领。他的部落原定居于西北高原,后来东迁。在坂泉(今河北涿鹿东南)一战打败炎帝,遂合并为一,结成炎黄部落联盟。而后他们共同在涿鹿之野击败九黎族,擒杀其首领蚩尤,黄帝被推为炎黄部落首领。他领导人民营建宫室,制造舟车,制定历法,发展农业,养蚕缫丝,又命仓颉创造文字,后人称赞他“能成命百物”,赋予他帝王形象。以后,黄帝就被作为华夏族(以汉族为主的中原各族)的祖先而得到历代人民的尊奉和敬仰。
  大禹
  大禹。姓姒,名文命,我国古代部落联盟的杰出首领。 相传尧的时候,黄河泛滥成灾,禹受命领导治水。他到各地查看山川地势后,总结了父亲鲧用围堵方法治水失败的教训,决定采用修堤堵水与疏通河道相结合的办法,将洪水导入大海。 紧张的治水斗争,持续了十三年之久。这期间,他到处奔走,尽职尽责,三次路过家门口,都没有顾上进去看一看。洪水退后,他又组织人们种植稻谷,发展生产。 禹以其突出贡献,赢得了人们的拥戴,被尊称为“大禹”――伟大的禹。
  老子
  老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也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时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厉乡曲仁里人。他曾经做过周朝守藏室的史官,职位低微,但却能看到周朝收藏的许多文献。这对他后来思想的形成,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老子生活在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春秋时代。在这社会剧烈变革的时代,他主张退守隐居。有这样一件事:孔子年轻时曾向老子请教关于周朝的礼乐典章制度方面的问题。老子对他说:“那些宣扬礼乐的人,连骨头都早已烂掉了,剩下来的不过是一些教训罢了。时间不对头,便隐居起来。我听说过,会做生意的商人并不把财货都陈列出来,有修养的人也是容貌谦退,犹如愚蠢的人。”这几句话充分反映了他的政治态度。
  后来,周王朝越来越衰败了,老子便离开了周王朝。他西出函谷关,关令尹喜知道他将隐去,请他著书。于是,老子便写下了五千余字,这就是他的唯一著作《老子》,又称《道德经》。
  在中国思想史上,老子第一个提出了把“道”作为哲学的最高范畴。他认为精神性的“道”是产生宇宙万物的总根源,在天地产生以前便存在了。因为老子把“道”作为他的思想体系的核心,所以,人们便把这一学派称为道家学派了。
  在政治思想上,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他的思想中还包含着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认为各种事物都有对立面,提出了刚柔、强弱、虚实、荣辱、智愚、巧拙等一系列对立的概念。并认识到对立面可能相互转化。他说过“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反者道之动。”已经认识到矛盾的运动,是事物发展的推动力了。这些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是老子思想的精华。
  老子在我国思想史上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他的学说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和思想,都有很大的影响。
  【古文今赏】 陋室铭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唯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du读)之劳行。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题解]
  刘禹锡(772―842年),字梦得,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人。唐德宗贞元年间中进士,是唐代一位进步的思想家,又是一位有成就的文学家。
  刘禹锡生活在安史之乱以后的中唐时期,他关心社会现实,忧虑国计民生,很有抱负。曾参加较进步的王叔文集团,推行过一些革新措施。改革失败后,长期被贬,直到晚年才回到洛阳。
  刘禹锡长于诗文。他的诗在学习、吸收巴蜀民歌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朴素、自然、清新、开朗的风格。居洛阳时与白居易唱和很多,世称“刘白”。有《刘梦得文集》传世。
  本文借描述简陋居室的生活,抒发自己的情怀,使一个坦荡乐观、孤芳自赏、不屑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文人的形象跃然纸上,文章虽短,意趣深邃。
  [注释]
  1.斯:此,这。
  2.馨:能散布到远处去的芳香。这里指德行的美好。
  3.鸿:大。鸿儒,指学识渊博的学者。
  4.白丁:无官职的平民。这里指缺乏文化的人。
  5.金经:指用泥金(一种用金箔和胶水制成的金色颜料)书写的佛经。
  6.丝竹: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这里泛指乐器发出的声音。
  7.案牍:指官府的文书。
  8.诸葛:指诸葛亮。三国时蜀国丞相。未出山前,曾隐居在南阳郡邓县之隆中(今湖北襄阳西)茅庐中。
  9.子云:杨雄字子云,成都人,西汉辞赋家。
  10.何陋之有:语出《论语?子罕》篇:“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这里只引用“何陋之有”,即含有“君子居之”的意思。
  [译文]
  山不在高,有神仙就会著名;水不在深,有蛟龙就显示神灵。这小屋虽然简陋,但我的德行却远近传闻。碧绿的苔痕布满台阶,青青的草色映进门帘。博学之士在这里谈笑风生,往来的朋友都是有知识的人。既可以弹奏朴素的琴,又可以阅读金字的经。没有管弦乐曲扰乱心境,也没有官府文书劳神伤身。如同南阳的诸葛庐,又象西蜀的子云亭。孔子说过:“这有什么简陋?”。
  【史林漫谈】 中国古钟
  中国古钟
  人们对钟是熟悉的,在许多名刹古寺里,高悬的钟是庄严的质器,它使寺庙更加威严。在名胜景点处有了钟,特别引人入胜,钟曾引发了多少像“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洪钟发长夜、”“余响绕千峰”这些好诗名句。近些年来,编钟和编钟乐舞几乎世人皆知,享誉海内外。
  但是,要把钟说个透彻,也颇不容易。
  历史悠久的民族文化,大凡都含有这样一个篇章,就是钟文化。而中国的钟文化具有特别的魅力,它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和辉煌的科技成就,而且显示了中国人的非凡智慧。
  一、中国古钟的分类和演变
  从功能上分类,中国古钟主要有四类:用于礼乐的乐钟,如曾侯乙编钟;为炫耀宫廷威严用的朝钟,如乾隆钟;用于报时的更钟,如北京钟楼大钟;宗教用的佛事钟,即佛教用的佛钟和道教用的道钟,如中国最大的佛钟永乐大钟。
  从形体上分类,钟有两类。一类是圆形钟,这类钟的横截面是圆形的,朝钟、更钟、佛事钟属于此类,西方的教堂钟也属此类。另一类是扁形钟,其横截面为两段圆弧,似两片瓦合成,也称瓦型钟,中国古乐钟属于此类。
  早在商代,出现了手执的铜铙,单个的打击乐器,后来逐渐发展成大小不同、成组的编铙。周朝初期,出现了挂在架上的编钟,从而迅速推动了这种乐器的进步。经过近千年的发展,到了周中期,编钟进入鼎盛,成为一种礼乐器,在文化、政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随着“礼崩乐坏”,使得制作复杂、价格昂贵的编钟在战国后期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东汉时,随着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形成,中国有了佛钟、道钟,作为法器悬挂于寺、观。唐代以后,朝钟、更钟逐步多起来。
  二、编钟和曾侯乙编钟
  根据目前考古发现的编钟,可以曾侯乙编钟为代表。曾侯乙编钟是1978年在湖北随县(今随州市)发掘昔日楚国的属国――曾国国君曾侯乙墓时出土的。这套青铜浇铸的编钟,由65枚钟组成,按三层悬挂于呈L型的钟架上。除一枚楚惠王五十六年赠送给曾侯乙的辅钟外,其余64枚乐钟(包括45枚甬钟和19枚钮钟)共重约2500公斤。其中,最小者是一枚钮钟,通高约20公分,重2.4公斤,最大者是一枚甬钟,高过1.5米,重204公斤。全套钟造型优美,工艺精良,气势雄伟。据考证,曾侯乙编钟在公元前433年就诞生了!
  由于这套编钟蕴含着丰富而宝贵的历史、文化和科技信息,由于这套编钟表现出优异的音乐性能以及铭文中丰富而深刻的乐理,由于这套编钟所显示的精湛青铜铸造技术和深奥力学原理,它轰动了中外考古界、音乐史界和科技史界。
  三、佛事钟和永乐大钟
  佛事钟包括佛钟和道钟。
  东汉时期,佛教传入,道教形成,佛教和道教有相当的发展。随着寺庙增多,作为法器的佛事钟也越来越多,成为中国古钟的主流了,相传南朝时期,京城近五百寺,寺寺有钟。
  佛事钟用于祈寿、感化、超度众生。在一口佛钟上铸有这样的铭文:“钟声闻,烦恼轻,智慧长,菩提生,离地狱,出火炕,愿成佛,度众生。”僧寺的钟多是晨暮各敲一次,每次紧敲18下,慢敲18下,不紧不慢再敲18下,如此反复两遍,共108下。为何要定为108下?一说是一年有12月、24节气、72候(五天为一候),合为108,象征一年轮回,天长地久。另一说是,人有108种烦恼,钟鸣108响,以尽除人间烦恼。
  钟声深沉、洪亮、绵长,才能震撼人心。形大体重的钟基频低,储能大,使钟声深沉绵长。用加入锡的青铜制钟比黄铜和铁制钟声音青脆。钟的下部和钟唇加厚外张,使声音向外辐射能力强,就会使钟声洪亮。所以,大凡具有宗教感染力的佛事钟的钟声,都是由形大体重、钟唇厚而外张的青铜钟发出的。
  永乐大钟,是中国佛事钟之最,被推誉为“钟王”。是燕王朱棣夺取皇位后,御铸大钟以宣功德,以镇京城。其年号为永乐,故称此钟为永乐大钟。
  永乐大钟确属举世无双的艺术和科技珍品,主要有三绝:其一绝,形大体重,在世界大钟群中,铸造最早,制作最精良,大钟通高5.56米,钟唇外径3.3米,重约46吨;其二绝,钟身内外,铸满经文,共有佛教经咒一百多种,23万字,经文的字体典雅,是明初馆阁体书法的佳作,而且全部23万字,笔笔工整,字字隽秀,无一错漏;其三绝,钟声除具有一般佛钟的感染力外,还具有美妙的音响效果,听起来有乐感,钟声延音可达三分钟之久。
  四、朝钟和乾隆朝钟 《史记》载,秦始皇收天下兵器聚于咸阳销毁,铸大钟数座以表皇权。自那以后,不少帝王将相、达官贵人皆乐于铸钟,但不为佛事,不为报时,专为宣扬功德,显示权贵。例如明嘉靖朝钟,清乾隆朝钟,永乐大钟等等。
  大凡朝钟都与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有关,在朝钟的背后可以采集到许多充满善恶兴衷的历史故事。
  乾隆钟在艺术上最为卓越。它是一座极为精美的艺术品,钟身上22条龙,形态优美刚劲,跃跃欲出。更令人叫绝的是,此钟故意不铸一字,六哲,不记年代,但人们都可以从钟的隐意中思考出它诞生于乾隆年代。原来钟身上除龙之外,还有钟唇上的八个卦画,竟然全是乾卦,于是乾龙――乾隆,不言自明。
  五、更钟和北京钟楼大钟
  顾名思义,更钟是用来报时的。中国古代京城和重镇多专建钟楼,悬挂大钟,鸣钟报时,指挥军民作息。
  建于元代的北京钟、鼓两楼,在元、明、清的数百年内一直担任着为京都报时的使命。据民间传说,每晚定更开始,也就是戌初(晚7点)开始,先击鼓后鸣钟,钟声紧18,慢18,不紧不慢18,反复两遍,一共108响 。以后每隔一更(即两小时)鸣钟一次,一直到亮更结束,也就是寅未(晨五点)。
  北京钟楼大钟就其形大体重来说是中国之最,钟体通高5.55米,钟唇外径3.4米,重约63吨,比永乐大钟还重17吨。这座巨钟也是铸于永乐年间。可以想象,这样一个庞然大物,从制模、浇铸,到从地面吊至高达四十多米的钟台,再安然悬挂于高架上,就是对于现代的技术条件,也是一项惊心动魄的宏伟工程。在五百多年前,肯定是一场充满艰辛、充满智慧的战斗。
  中国古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尤以拥有曾侯乙编钟、永乐大钟、乾隆朝钟这些稀世珍宝而誉满世界。它给后代人留下了永恒的艺术美和科学美的享受。同时,也给予了现代人进行文化创造的激励和启迪。
  中国古代的钟文化,正被现代人继承、发扬,焕发出新的光辉。
  【翰墨飘香】 书画评论
  涛声依旧
  李海涛先生作
    李先生勤学苦练30余年,主要精力致力于中国画的实践和研究,足迹踏遍中国许多名山大川、草原和海岸,擅长画羊和海(画羊自成一格)。用中国画表现海难度较大,这方面的画家也是国内极少见的,而他在这方面却是取得成就和突破者之一。他同时兼攻山水、人物。其绘画具有较强的造型能力和个人独特的艺术面貌……他在艺术上主张创新,反对守旧或尾随他人,主张学习传统,但不为传统束缚,这正是今天中国画艺术所必须提倡的。
  【世说今语】 对联趣事两则
  对联巧对
  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宋代苏轼所书联。据说苏轼曾书写过这样一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帖于门前。有一老人看后拿出一本书让他看,他竟一字不识。惭愧之余,上下联各添两字,立意即变。
  颇有几分钱,你也求,我也求,给谁是好
  不作半点事,朝也拜,暮也拜,教我如何
  本联是以财神爷的口吻讲出其应付求神者的难处,幽默风趣,极具讽刺意味。
  编后记
  读者朋友们,如果你对我们的期刊有任何建议和要求,可以通过E-ail:religion@enwei.com.cn 给我们来信来函;
  我们的网站:中国传统文化网 www.enweiculture.com窗体底端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