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1193阅读
  • 0回复

留学视角:透过各国“80后”窥见世界未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story
 
发帖
375
C币
-310
威望
239
贡献值
9
银元
87
铜钱
207
人人网人气币
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9-04-14
内容提要:世界各国“80后”,是将要主宰世界的一代,他们都在受全球化的影响。全球化拉近了彼此的距离,但同时各国“80后”的身上的民族烙印也注定他们拥有不同的价值观和世界观。透过各国“80后”的生存状态、价值观和世界观,某种程度上可窥见世界的未来。 ……

据《启迪》杂志载文称,中国的“80后”被称为“鸟巢一代”,英国的“80后”则俗称“撒切尔的孩子”,“9·11”事件促使美国的“80后”重新思考美国的国家定位问题,而日本的“80后”则继承了父辈的“岛国根性”——危机意识,每个国家的“80 后”都有他们的特性。



中国:从诟病到赞扬

中国的“80后”是当下的太阳,他们出生在改革开放初期,随着中国崛起的脚步一起茁壮成长,近年来,他们日渐吸引了世界的目光。

美国《时代》杂志已经不只一次将他们写进封面文章。在2007年8月6日那期,该杂志北京分社社长艾西门称他们是“自我一代”。

1981年,艾西门第一次到中国时,一群年轻男女围住他提了一堆幼稚的问题:“所有的美国家庭真的都有三部车吗?你能帮我去美国吗?”而今天,他注意到中国年轻人餐桌上的话题是 “滑雪”、“不同型号的iPod的优缺点”等等。“这一群体的自我倾向受到了消费主义、互联网和电子游戏的刺激。与此同时,今天的中国年轻人比上一辈人受过更好的教育、更国际化。”

如艾西门所言,在中国,“80后”因为太过自我一直饱受诟病,很多人认为他们缺乏韧性,不愿承担责任。

然而,在汶川大地震和北京奥运会中,“80后”以他们空前的爱国热情一洗过去唯我独尊的“小皇帝”形象。韩国《朝鲜日报》管他们叫“鸟巢一代”,认为他们热心志愿活动,擅长与外国人交流,爱国心强。北大中文系教授张颐武评论说,“鸟巢一代”正在或已经接过上一代的责任,开始承担起中国的未来,用他们的行动给世界一个更加乐观、自信和开朗的新形象。

日本:远离报纸

西尾邦明,1983年出生,东京大学国际政治专业硕士二年级学生。他已经得到内定,明年4月将到日本一家著名报社工作。和很多日本“80后”的留学经历不同,他在大学期间利用交换制度到美国和中国的大学分别留学了一年。他爱旅游,利用打工挣的钱,已经去过东亚、欧洲和加拿大等很多国家和地区。

接触了那么多中美年轻人后,西尾发现了日本年轻人的弱点——“不饿”。他指的并不是饭量,而是求知欲。“看到中国大学生早上5点起床去读英语,夜里12点后还在自习室,我很惊讶。”日本的“80后”,是远离报纸的一代。

西尾担心地说,2008年公布的诺贝尔物理、化学奖获得者中,有四名日本人。“他们的论文都是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发表的。如果以‘80后’的科研实力来看,40年后能否再拿诺贝尔奖?这很难说。”看来,日本“80后”身上继承了父辈的“岛国根性”——危机意识。



美国:不想称霸

22岁的詹姆斯严肃地说:“我这一代没有我父母那一代冷战思维的束缚。”

每一代美国人,都有反抗前一代思想的习惯。詹姆斯说,他的父母一代深受越战影响,反对前一代干预主义的思想。“现在我们需要改变。”

詹姆斯认为,资讯爆炸和全球化是他们“80后”成长的大背景。虽然政见不同,但美国的年轻人认为,美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正逐渐下降,美国在政治外交以及思维上应该尽早做好准备。但是,对于他们来说,这样的认识,来得有些痛苦。

许多美国年轻人至今无法相信自己在电视上所看到的画面。“‘9·11’根本上改变了美国与世界的关系。当然,这样的关系‘9·11’之前已经在改变中,但‘9·11’加速了它的改变。”恐怖分子袭击世贸大厦时,正是美国“80后”进入大学,思维方式经历前所未有的发展时。詹姆斯说,“9·11”之前他这代人根本不关心政治,“9·11”促使他们重新思考美国的国家定位问题。

俄罗斯:信仰真空

1982年出生的达莎是莫斯科大学法律系的学生,她在一个普通的知识分子家庭长大。在1991年的俄罗斯经济危机中,达莎的父母变得一贫如洗,并为此辞去了公职下海经商。达莎记得,自己上小学的时候曾去帮父母排队购物;为了抢购物价飞涨的食品,父母曾在她的房间里囤积过大米。

“我期望毕业后月薪能达到 1000美元。”在谈到毕业后的打算时,达莎认为首先考虑要有一定的收入保障。

但达莎昔日的同学就没有她这么幸运。达莎说,她的有些中学同学早早地辍学参加工作,有些则养成了“坏习惯”。对于车臣战争中同龄人的浴血奋战,达莎说“俄罗斯的男生要服兵役,在车臣战场上倒下的基本都是我们这一代人。”

教授经常在课堂上抨击他们是“缺乏信仰的一代”,在达莎看来,这是因为和“60后”、“70后”相比,俄罗斯“80后”经历了更多的社会逆境。他们没有受到共产主义信仰的熏陶,生长在一个民族价值认同体系崩溃、西方价值观念冲击的年代,没有人跟他们说什么是“对”与“错”,什么是“是”与“非”。“在整个 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人都处在一个信仰缺失的‘价值真空’地带。”

英国:金钱至上

英国的“80后”俗称“撒切尔的孩子”,因其出生之时恰逢“铁娘子”撒切尔夫人当权。从1979年到1990年,“铁娘子”入主唐宁街,期间大刀阔斧进行政治经济改革,削减工会权力,抛售国有企业,在英国政坛留下深深烙印,其后工党上台,亦延续“铁娘子”政策。

与尊崇工人阶级及奉行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一代人相比,“铁娘子一代”特点非常明显。他们通常工作卖力,重于理财,贷款买房从不手软,且出门必定手机、手提电脑、信用卡,一个都不能少。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英国人,对政治都抱有特殊情怀,个个视国家兴亡为己责。那个年代,学生运动此起彼伏,蔚然成风。牛津、剑桥、伦敦经济学院等英国名校率先在文艺、政治领域展开辩论,开创百年未见之先河。然而与前期毕业生相比,现今的学生有天壤之别,基本上唯钱是图。

之前的历史系学生,大都以学术、公职、公益为己任;现下的英国“80后”大多痴迷于网络,热衷于MSN、 Facebook,而少有关注新闻者。



印度:胸怀大志

印度“80后” 给人的第一印象——做事不拖拉,而且很幽默。

切坦是一个非常聪明的男孩。他本科毕业于印度最顶级的艾哈迈达巴德国家设计学院展览与设计专业,目前在世界闻名的印度理工大学视觉设计专业读研二。毕业后,切坦希望去本土公司从事展览设计或者电影制作工作。“跨国公司可能待遇不错,但我觉得他们制作的产品并不能真正反映印度千年的文化精髓。”

像大多数印度精英家庭一样,切坦是兄妹两个。尽管他希望自己是家中的“老小”,因为“这样可以少承担点责任”,但切坦还是会照顾比自己小6岁的妹妹。“父母小时候比我们艰苦多了,那时候家里兄弟姐妹多,他们穿的衣服都是一个一个地往下传。”切坦说,只要想起父母,他对现在无忧无虑的生活就非常知足。

说到印度的未来,“80后”们都相信印度具有成为一个全球大国的潜力。“从目前这场全球金融危机就能看出,虽然印度股市也受到冲击走低,但我们比任何一个发展中国家表现得都好。我非常自豪印度能够做到这样。印度不是将会崛起,她已经崛起了。”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