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531阅读
  • 0回复

全国青年人才职业素质测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lzzsgsb.
 
发帖
2008
C币
-262851
威望
381
贡献值
7
银元
3
铜钱
4528
人人网人气币
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9-04-24
入冬,才市渐火。迎着瑟瑟的寒风,即将走出校门的2004届毕业生加入求职的人海,本不平静的人才市场再次被搅起一股股热流。“我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哪个行业适合我?”每个走向职场的毕业生都将面临这样的困惑。俗话说“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其实在现代的职场中,无论男女,都怕入错行。如何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实现人生价值,已成为每位求职者关注的重大问题,“职业素质测评”应运而生,并被众多的求职者和就业指导服务机构所认知和接受。北京中鸿智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与中联盛智广告有限公司共同打造的“寻找中国第一脑”首届“全国青年人才素质测试选拔赛”于2003年10月31日在京拉开序幕。旨在通过这次大赛,革新人们对于人才的传统思维理念与评判方式,提高社会和个人对于自身发展的深入认识。
“职业素质测评”技术发源于西方,经近百年的发展已广泛应用于工商业、军队和体育等各领域的人才选拔中。近年来,我国对人才测评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为推动中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进程,提供能够满足中国教育信息化过程中所需的教育信息产品与服务。推出科学的“职业素质测评”体系对求职者和用人单位都有很大帮助。一方面可以帮助求职者客观地分析自己、获得职业信息、掌握求职方法、确定求职方向、避开择业误区,同时还可以帮助用人单位确定用人标准、选择招聘方法等。
河北省最早一批职业指导工作的刘女士认为,劳动者就业需求越来越趋向个性化,原来供求双方“骡马大市”式的服务已经不能满足,按照个人的特点和要求进行个案指导,才能更好地做到“人职匹配”。
虽然测评是人类认识自身素质的一种有效手段,但其结果的可靠程度除正常的测量误差外,因其测评工具开发的科学性和所依托的文化背景不同,也存在着一些误诊的案例。
例如,一位咨询者在不同机构做的素质评估报告结果会不同,甚至相互矛盾;一个女行政主管在某测评机构的智商测定分数为78分,这是一个与“阿甘”一样的弱智分数,这使她心理压力不堪重负。后来经开导,她又找了一家知名的测评机构,发现她的问题并不在于智商与能力,而是缺乏人际关系技巧,以致缺乏信心。很显然,这是一个因测评机构的不专业而造成的“误诊”案例。
职业规划不是一个简单的设计。在一些发达国家,职业测评规划已开展了近百年,研究机构还对测试者辅之以长达10年的追踪研究,最长的追踪研究达75年。许多发达国家从小学开始,及早地进行职业规划。在美国,每个人从出生到大学毕业,都要参加几十次各类的心理测验。而在我国,目前的从业人员多为半路出家,不具备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素质和实际工作经验。据一位在咨询公司工作的“高级顾问”介绍,该公司的测评师都要进行为期四天的培训。可想而知,经过四天的培训就可以为客户提供关系终生发展的职业生涯设计服务吗?
其次,职业测评技术还存在着“洋为中用”,水土不服的问题。目前国内的职业测评主要是引进了欧美职业生涯规划系统,这种“引进”会因东西方价值观、翻译偏差等产生出入,本土化的修订远远不够。 而且,计算机测试软件的可信度也都比较低,一些诸如笔迹测试、血型测试、声音测试等的科学性也还没有依据。这种照搬西方的作法能否对国内的人们进行科学的咨询与指导,不能不让怀疑。对此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博士生导师郑日昌教授说: “把国外的人才测评系统移植到中国来是个非常复杂的工程,不是直接翻译过来就可以的。我们要理解国外的理论再做变化。而且评分的可信性也要做调查证明,要拿出证据来。”
面对人才市场上五花八门的职业测评体系,求职者将如何选择和应用?全国青年人才素质测试选拔赛评委会专家关鸿羽说,对职业素质测试报告只能是“仅供参考”,不能神化,更不能对一些不知名机构的报告结果 “唯令是从”。他提醒每位求职者,要想取得真实的测评值,需要寻找一个专业的人才测评机构或个人测评软件,这样所获得的测评报告可信度较高。事在人为,再优秀、再动人的职业规划取代不了个人的主观努力。职业规划只是走向成功的辅助手段,只有相信自已,脚踏实地,才能获得事业的成功。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