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中国留德学子在网上留言说,自己本想学成报国,融入祖国发展的大潮,但国内众多问题让他们一直犹豫不定:比如交通拥堵问题、比如食品安全问题,比如待遇……这些主客观的种种原因,让许多海外学子虽胸有激荡的报国情怀,但回国的脚步一直犹豫徘徊,甚至形成“海不归”的群体。在大连举行的海创周已完成12年的一个轮回,众多成功海归一直并且还会用无数事实向“海不归”们生动地说明一个道理:那些让你犹豫的问题,你不妨尝试一下变成创业的课题!
与国外优越舒适的环境相比,许多海外人才一旦回国,就意味着必须面对很多问题和麻烦,还有“被降低的幸福指数”:这其中当然包括与生活质量紧密相关的交通、医疗、食品安全、孩子上学等等。的确也有这样的现象,个别海归在回国之后,发现国内环境“简直让人呆不下去”,最后又选择回到国外发展。还有的高层次人才回国之后,缺乏与之匹配科研团队的支撑,以致空有一腔报国情怀而贡献不大。
还有待遇问题。在本届海创周举行期间,一位海外学子的例子更为鲜明。他准备回到上海发展,结果发现自己放弃国外美好生活的同时,到了上海工作却连买套房子都很困难。在国内人才看来,各地对海外学子基本都“高看一眼”,给其开出的价码也令人羡慕,但与海外学子在国外的实际待遇一比,却还差了一大截。
要说问题的话,可能还有很多很多。但有句话说得好:方法总比问题多。有的问题暂时无法解决,只能交给时间和发展;有的问题,国内政府部门可以协调解决;而更多的问题,需要你们自己动手:带着先进技术和思维的海外学子们,你们面临的问题,很可能变成回国创业的课题。
巴甫洛夫曾说,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却有国界。是的,即使再伟大的科学家都有祖国。我们绝大多数海外学子毅然回国,不是为了享受,而是为了爱国报国强国,是为了将个人价值的实现融入祖国母亲的发展之中,更是为了在中华民族崛起的伟业中写下属于自己的名字。
如果说有一天,祖国已经足够发达,不需要我们海外学子再贡献什么了,那么自然就不用声声呼唤着海外学子们回国创业。事实上,我们祖国与发达国家相比,的确还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恰恰可以作为海外学子第一选择的课题。如果这一课题有一天被解决了,那肯定会促进我们祖国的发展和进步,也正是体现海外学子人生价值最大化的地方。
再看看今年海归们带来的项目和课题,我们可以摸出些“门道”。有的可以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有的可以解决交通拥堵的问题,有的可以让医疗检测省麻烦的问题。无论是什么项目什么课题,都无一不是在帮助祖国母亲解决各种问题,是在让祖国更美好更富强,让人民生活得更幸福。
“海不归”们,祖国母亲正在声声呼唤你的归来!那些让你脚步犹豫的问题,请你们轻轻绕过,但一定不要轻易放过,尽可能地把它当作回国创业的课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