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823阅读
  • 0回复

盘点2007之高校就业工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日光兰.
 
发帖
1968
C币
-235780
威望
320
贡献值
1
银元
-2
铜钱
4252
人人网人气币
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9-04-24
创新与务实的就业全面服务年
2007 年,党中央国务院把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各地贯彻十七大会议精神,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明年1月1日实施的《促进就业法》为各级政府规范人才市场秩序、创造公平就业环境提供了制度环境。
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比2006年增加82万人,是毕业生总量和增量最大的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实现就业人数比2006年同期增加54万人。截至9月1日,今年的495万名高校毕业生已有351万人实现就业。高校毕业生的去向呈现以下特点:一是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人数稳步增加。据介绍,58万名大学生到县和县以下单位就业,占已就业毕业生的16.6%。这与党和政府推出的一系列优惠和倾斜政策有关。例如,对毕业后志愿到西部农村地区工作的学生实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开展农村教师特岗计划和西部志愿者计划等。到中西部地区工作的毕业生人数增加了55万人左右。"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自去年启动以来成效显著,今年招聘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教师占到68.4%,比上年提高近30个百分点。截至目前,该计划共招聘特岗教师3.27万人,其中初中教师2.35万人,小学教师0.92万人。二是到民营三资企业工作的毕业生有143万人,占已就业毕业生的40.7%。 三是创业人数有所增加。今年的高校毕业生中,自主创业的毕业生有1.3万人左右,占已就业毕业生的0.4%左右。
随着高等教育结构的优化调整,高职毕业生人数占普通高校毕业生总人数的比例在不断增加,从前几年的近50%上升到如今的52%,2007年达到258万人。从2004年到2007年,高职高专应届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截至当年9月1日的统计数据)每年同比大约上升一个百分点,这一个百分点意味着每年离校时高职毕业生就业的人数比上年同期增加20万到30万人。据各省市的统计,2007年全国有10个省份的高职院校初次就业率超过了本科初次就业率水平,2006年这一数据是6个省份。从2003年开始,教育部启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培养适合市场需要的人才,这几年大力推进订单培养、校企合作培养,实行职业资格与学历"双证书"制度等等,加强实践能力、动手能力训练。如今这项改革已经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就业服务:以人为本,创新务实
2007年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全面服务年,各地、各部门、各高校按照国家和省有关部门的要求,加强部门协调与合作,以完善服务体系、创新服务手段、丰富服务内容、提高服务水平为重点,大力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年活动。各类就业指导服务机构积极主动服务,为高校毕业生及时提供政策咨询、就业指导、求职推荐、档案管理、人事劳动保障代理等方面的服务。
在今年的工作中,上海市教委与市发展改革委、市人事局、市劳动保障局、市公安局等部门紧密合作、共同努力,在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交流机制,提高就业统计准确性,共同实施大学生西部志愿者、"三支一扶"计划等基层就业项目以及做好非上海生源进沪就业工作等方面进一步完善了各项政策措施和工作机制。
江西省教育厅与省劳动保障部门联合,分别在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和江西师范大学举办了两次"送就业岗位,送创业项目"进校园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甘肃省人事厅集中开展了"厅长进校园"活动,通过举办报告会,现场答疑咨询、印制《就业指南》、发放宣传材料,积极帮助广大毕业生了解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
天津市市教委、市人事局、市劳动局联合制订《关于认真做好大学生就业服务努力减轻毕业生求职负担的通知》,提出"五个免费,两个补助,一个确保,一个优先",努力减轻毕业生求职负担。
辽宁省出台了10个指导性文件,实施了"两个工程、一个计划",即:辽宁省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援助工程、辽宁省大学生创业工程和辽宁省县以下农村中小学一校一名师范类本科生计划,重点实施了对困难家庭毕业生采取政府兜底安置就业的政策。
重庆市对2008届毕业生就业双选活动实行全面免费入场,对全市11.5万毕业生发放了《重庆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南》小册子,做到人手一册。在档案户口托管手续办理方面,采取主动到高校上门服务的做法为毕业生提供方便。为提高毕业生户口办理的效率,采取在派出所设立办公室,选派专人办理的方式缩短办理时间。
就业服务年,高校也纷纷加大了就业服务力度,采取多种方式促进就业困难学生就业。同济大学将对就业困难群体的辅导周期扩展到一年;北京大学与未落实就业去向、就业有障碍的毕业生建立了短信互动平台和邮件群;兰州大学通过给予适当经济补助等形式,派出100组共200名学生参加各地的招聘会;北京林业大学建立经济困难毕业生就业基金,统计就业困难毕业生信息,建设就业信息平台,通过短信和电子邮件的形式,做到毕业生有职可求,并且开辟"绿色通道",为就业困难毕业生提供"一对一"的就业指导和心理辅导。
上海高校的就业服务以细致周到、个性化体现其特色。上海交大从9月中旬开始,就如火如荼地举行毕业生求职指导系列讲座,如"成在谋划---大学生职业设计的思路和方法"等十余场。专业人士分析不同行业的就业特点,讲解如何根据应聘行业和岗位特点制作简历、面试技巧等,为大学生找工作提供"菜单式"指导。 同济大学推出"一对一"个性化咨询服务。如学生愿意,有关教师将跟踪观察其求职历程,给予指导和帮助,大多数同学对这种"贴心"服务十分欢迎。
吉林大学为毕业生提供全方位的就业服务,每一名毕业生都可以通过自己的账号,随时随地的查询就业信息,进行素质测评,并能获得三十多页的测评报告,从而帮助自己更好的实现自我认识。毕业生还可以通过设置在各大教学楼的报架,免费获得反映学校最新就业动态的《吉大就业》报。学校就业中心编印的《吉林大学大学生就业指南》以口袋书的形式发到每一名毕业生的手中。
联盟共建:信息共享,优势互补
在有形市场建设方面,今年出现了高校结盟开展招聘会、学校筹办各类招聘会、政府搭台学校唱戏、劳动部门与高校合作开设就业基地、学校联手媒体举办招聘会等现象,表明政府部门的重视程度进一步加强,并且起到了更加积极的作用,学校在打破地域及校际壁垒、整合专业优势、扩大宣传、塑造就业品牌方面意识加强。
多极联盟 拓展渠道
为了消除校际壁垒,共享大学生就业资源,拓宽就业渠道,消除大学生就业的校际和地域壁垒,共同打造就业平台,河南科技大学与西安理工大学、太原科技大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燕山大学、沈阳工业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等7所原属机械工业部的高校正式"结盟"。12月5日在河南科技大学举办了首场冬季双选会,效果显著。
中山大学借助强势招聘媒体、高校和网络招聘媒体的资源,合力建立信息对称、双选成效高的招聘平台。
"第三届全球500强企业分泄?炀?笠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