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494阅读
  • 1回复

[转] 崖山之后无中国,明亡之后无华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rayabbie.
 
发帖
2143
C币
-60307
威望
385
贡献值
1
银元
-1
铜钱
4705
人人网人气币
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9-04-25
.
——崖山海战纪念日:夏历二月初六 宋祥兴二年(1279)
    
      南宋祥兴二年(元至元十六年)正月,张弘范兵至崖山。南宋残军与元军在崖门海域展开历时20多天的大海战,双方投入兵力50馀万,动用战船2千馀艘,最终宋军全军覆没,南宋灭亡。
    
      二月初六日晨,崖门海域风雨交加,元军发动总攻,宋军血战至黄昏,最终战败。太傅张世杰护杨太后突出重围,左丞相陆秀夫携少帝突围无望,遂杖剑驱妻子入海,并背负年仅九岁的少帝赵昺蹈海殉国。大宋后宫及群臣也纷纷投海殉国,七日,“浮尸出于海十馀万人”。杨太后闻赵昺死,赴海死,张世杰葬之于海滨,亦投海殉国。宋遂亡。

    易衣冠、亡天下
        
——“剃发易服”纪念日:夏历六月十五日 明弘光元年(1645)
        
          ·顺治二年(1645年)五月,清军占领南明弘光政权金陵。六月初五日,多尔衮谕江南前线总指挥,豫亲王多铎,下令“各处文武军民尽令剃发,倘有不从,以军法从事。”
        
·六月十五日,多尔衮谕礼部,通令全国剃发,“向来剃发之制,不即令画一,姑令自便者,欲俟天下大定始行此制耳。今中外一家,君犹父也,民犹子也;父子一体,岂可违异?若不画一,终属二心”“自今布告之后,京城内外限旬日,直隶各省地方自部文到日亦限旬日,尽令剃发。遵依者为我国之民;迟疑者,同逆命之寇,必置重罪。若规避惜发,巧辞争辩,决不轻贷。”
        
·七月,令,“衣冠皆宜遵本朝之制”。
        
戊子年二月初六(2008.03.13),崖山海战729周年;六月十五(2008.07.17),剃发易服363周年。


《春秋》之义,夷狄进于中国,则中国之。中国而为夷狄,则夷狄之。

“中国”始终都是华夏,华夏始终都是进步文明的代表,而华夏也根本不曾以种族、民族划分。“崖山之役以下,中国已经没有一个统治集团有能力又有意愿全盘接手华夏文明,并加以发扬光大,因此中国正朔已断。 “崖山之后,已无中国” 大约此意吧。

托现代教育的福,知道崖山的人真是少之又少。

也许日本人说的是对的:宋之前是中国,宋之后是支那。

蒙古军的屠城,杀掉北方百分之80的汉人,精英殆尽。明朝只算诈了下尸,可惜当年汉人的精气神全没了

我们没什麽值得自豪的了,只愿有生之年可以凭吊崖山 以慰不孝之罪!

崖山是中国一个值得回忆的地方,中国人应该认识它。


蒙古人的来到,杀死了一半的中国人,剩下的另一半为他们种地,做工,提供奢侈品。处于种族隔离的藩篱之下,成为蒙元帝国治下最下等的一类人,帝国的统治阶层虽然文化低落,然而依然极端鄙视和仇恨这些文明高于他们的人群,他们始终拒绝汉化,在九十五年的统治中,基本上没有接受汉文化,帝国上层的官方语言显然不是汉语,他们三心二意的短期恢复过中国人操练的很熟稔的科举考试,然而这种技巧复杂的运作对帝国而言还是太复杂了,而且帝国上层内部对于大量接受汉族中国人进入政府的前景显然是恐惧的,所以后来又取消了这种中国式的文官选拔制度。帝国对数量众多的中国人始终是持怀疑,排斥的态度,除了提供粮食和其它维持社会生活正常运转所必须的生活用品以及提供赋税。似乎蒙元帝国的蒙古统治者无法发现汉人的其它价值,而且热爱自由的中国人的反抗也是此起彼伏,所以蒙古人抑止不住喜欢杀人的野蛮本性,定期屠戮中国人。在海边,蒙元军队把一队队百姓定期扔到海里喂鱼,在内陆地区,蒙元在各个路口设卡,盘查百姓,发现所谓"赵,张,王,李"四大姓汉人就拖到一边杀了。这种酷政只是在担心激起更大民变的情况下才被取消。这方面的不良记录可以一直追溯到蒙元开国时,就有蒙古统治者提出杀光汉人的对策,只是在汉化的契丹人耶律楚才的委婉劝说下才停止这个动议。而耶律楚才只能使用这样的理由:试问杀光所有的中国人,谁来为我们种地?我们向谁收税?让我想起《黑客帝国》中机器人对待人类的手法,将人类作为他们的电池,为那个机器人社会提供能源。蒙古人两手空空来到中国,将中国人民作为他们的电池,寄生在中国土地,最后中国人复国成功,蒙古人最后两手空空回到草原故地。他们身入宝山而什麽也没有得到,这也是一个绝妙的讽刺,只是因为处于游牧奴隶社会阶段的蒙古统治阶层文化太低落,加上他们建立的是世界性的帝国,治下不但有蒙元帝国,还有其它的如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等,他们的地域超出了中国的范畴,所以蒙古人不局限于中国一个地域,他们与草原故地的联系特别紧密,他们定期回到草原,无法切断与草原的脐带,不可能化身为中国人,而他们对待中国人的残酷杀戮态度也使得他们和中国人始终对立,命中注定这个寄生的帝国无法长期骑在中国人头上。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离线豆芽.
发帖
2088
C币
-235103
威望
411
贡献值
1
银元
-3
铜钱
4793
人人网人气币
0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0-04-07
Re:[转]


南宋的大臣陆秀夫在国家将要被蒙元灭亡的时候,背着年仅9岁的少帝投海而死。一首诗歌可以表达我们对凄然收场的宋王朝的怀念。
      为了复兴宋室,一直不停奋战,
      但事到如今,已无力挽回了。
      "陛下,您是大宋的正统后裔,应该断然作出不辱没您血统的决定。"
      "我明白了,秀夫,你没有背弃我,并且自始至终侍奉我,太感谢了!"
      少帝静静地微笑着说到。
      陆秀夫面对少帝这种勇敢地态度,不得不强忍住眼泪。
      "陛下..."陆秀夫背起少帝,用带子紧紧地捆绑在一起。
      "蒙古军啊,将来有一天,继承我们遗志的同胞,一定会征讨你们的!"

      就这样,陆秀夫背着少帝,投海自尽,许多忠臣追随其后,据说达十万人之多。这就是南宋最后一战的崖山之战。南宋的陆秀夫死了......赵宋终结,古典意义上的中国也随之灭亡,中国第一次整体亡于游牧民族之手。这场战争的两个对手的来历都不平凡,赵宋的灭亡也不是中国历史上传统的改朝换代,所以下面介绍他们各自的前世今生。
赵宋王朝之前世今生

      若拿起一幅"清明上河图"细细揣摩,则不得不感叹,赵宋确实是一个适合居住的时代,汴梁固然是清平的花花世界,便是"暖风熏得游人醉"的杭州,也引来了强盗的觊觎。柳永的一曲小调夸夸杭州的"重湖叠崦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就让完颜亮立志"立马吴山第一峰"。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天水一朝"(邓广铭〈宋史职官志考证〉序》),想必大家耳目能详,这是陈寅恪的话。

      李约瑟:宋代是中国"自然科学的黄金时代。"

      又是陈寅恪:"宋文化是华夏民族文化的最高成就,宋文化是今后文化发展的指南,我国民族文化的更新,必将走上"宋代学术之复兴",或"新宋学"之建立的道路。"

      内藤虎次郎(1866-1934,日本"支 那学"创始人之一):宋代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日本学"唐和宋在文化性质上有显着差异:唐代是中世的结束,而宋代则是近世的开始。"

      谢和耐(JacqueGernet):宋代是"中国的文艺复兴。"

      既然这是文艺复兴,那麽这样的复兴为什麽在后来终止了呢?为什麽没有如欧洲发生的那样走上持续复兴道路并进而走向新兴资本主义道路?这个近世的开始是怎样被打断的?那个继承她的弓马娴熟的所谓元朝为什麽没有继起这样的文艺复兴?我一直思量,如果不是那个只知残酷虐杀汉人,欲变青天下所有的农田为牧场的元朝来统治中国,我们会面对怎样的中国呢?历史在我眼前渐渐模煳,彷佛永远也看不清他的真正面目。一声叹息。


宋朝既是中国传统文化和经济、科技最发达的朝代,也是中国资本主义开始萌芽的时代。那个时代,中国占世界GDP总量要超过一多半。宋朝的经济实力、科学技术和文明程度在当时都是世界第一。对于中国而言,宋朝就是一个文艺复兴时期。中国的文化这个时候是一种积极的、开放的文化。汉朝国强,唐朝武盛,宋朝文旺。中国文化到宋达到了巅峰。宋是中国历史上最接近现代管理的朝代,中国文化巅峰的时代,随着宋的灭亡而凋残。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一段说宋的评价是:“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而造极于赵宋之世。后渐衰微,终必复振。”
其后蒙元和满清交替的异族入侵,带给华夏人民极大灾难和深重杀戮,这是二个野蛮对文明血腥征服的朝代;中间一个明朝,又是以保守自大、丧心病狂且腐朽堕落闻名的(如海禁、如明太祖诛尽开国功臣、明成祖夷方孝孺十族、明思宗碎磔刚刚血战解了京师围的袁崇焕)。因此在日本人的眼里,中国自宋以后就不再是他们崇尚的正源华夏文明了。不少国外的史学家也将宋朝覆亡视为古典意义中国的结束,即所谓“崖山之后,已无中国”。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