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这岛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在上古的技术条件下实在得天独厚,仿佛上天的恩赐(由于本“中西对比发家史”的理论基础是严格的地理决定论和历史唯物论,读者们在看的时候最好手边备有一本世界地图册以随时参考。。。上传地图真的很累O(∩_∩)O~古今地貌和海岸线有不同处,我会指出):它雄踞东地中海的正中央,无论要北上爱琴海中星罗棋布的岛屿和希腊半岛、色雷斯地方乃至黑海沿岸,还是东至小亚细亚和巴勒斯坦(两河文明的外围)、南下埃及,亦或是西达西西里,都可以在“始终见到陆地或岛屿”的条件下航行。
这点很重要!现代人可能很难理解,但古人,哪怕是晚至公元前5世纪的古人,都非常憎恨在看不到陆地的“公海”上航行(除非航行于近海时被优势的敌方海军追得没办法,才遁入公海逃生 - 谅你们也不敢追来),因为在那个指南针还没发明出来、经纬度也未被测定、几乎没有海图可参考,只有小型桨帆船的上古时代,“公海”几乎是迷航和死亡的代名词。
因此,克里特岛具有发展海洋贸易的天然优势。仿佛这还不够看,上天又赐予克里特岛茂密的森林供他们滥砍滥伐。其他民族毁林开荒是为了增加耕地,克里特人虽然也种地,但毁林的首要目的却是 - 造船!这是地球母亲皮肤上的汗毛第一次被挪作他用。 于是,“埃及的粮食、象牙和玻璃,叙利亚的马和木材,爱琴海群岛的银、陶器和大理石,塞浦路斯的铜,克里特本岛自产的橄榄油和陶器”,被克里特水手们驾驶着小船在周边文明区之间倒买倒卖,牟取暴利。克里特被古代作家誉为“伟大、富有、衣食充足的有福人之岛”,这是第一个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