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条件也源自其地理位置。克里特岛离东面和南面的古老文明国度并不远,足以吸收其文明成果,并利用它们生产的劳动产品、在它们之间经商牟利(注:要知道,直到18世纪,欧洲殖民者的那些“东印度公司”们在东亚干的仍然是这四千年前的老本行!);但既然要做海上贸易,为防范一门更古老的营生 - 海盗的威胁(虽然他们自己也习惯于亦商亦盗,只要条件许可。奥德修斯的儿子即被某国王很客气地问及:你是强盗还是商人?这是上古时代爱琴海两大受人尊敬的职业),自然而然地要组建海军 - 而后者并非东方社会特别关注的事;这就使得爱琴文明能以较小的代价、一个不会对社会造成很大副作用的兵种 - 海军来维持国防(三千年后,欧陆西北边陲的某岛国将进一步展示这一“低成本国防”对方便社会变革的重要性)。克里特岛上的城市都敢不筑墙,显示出他们对于自己所掌握的制海权高度自信,与三千年后朱元璋“高筑墙、广积粮”的取天下政策及其继承者的海禁政策,构成鲜明的对比。
在这两个条件的作用下,源自克里特岛的爱琴文明,成为五个上古文明(依年代顺序:两河、尼罗河、印度河、爱琴海和黄河)中与传统东方社会“偏差”最大的一个,也就是我前面所说的,东方社会的“文明病”这种病毒传播到克里特之后发生了最大的变异。变异体现在如下方面:
1.没有发育成等级森严的、金字塔形状的社会。与大陆上的东方社会相比,岛民之间地位较为平等;甚至妇女也抛头露面,挤在露天看台和男人们一起看斗牛。
2.实用主义的建筑特色。和他们的邻居们不同,他们不愿建造宏大的神庙或宗教纪念碑,而更愿生活得舒适和惬意。他们率先发明和铺设了造福后人的下水道系统,远早于罗马人。即便宏伟的、迷宫般的克诺索斯王宫(希腊神话传说中米诺斯迷宫的原型),也有一半是仓库和手工作坊这类适合贸易民族的实用建筑。而非三宫六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