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7月13日文章,原题:中国长城:美丽的屏障 对我来说,参观长城是了解中国的一项必要内容。地理标志性建筑——不管是我家乡气势宏伟的哈得孙河,环绕我所上大学的卡茨基尔山,——是朋友,它们总在那里,既令人信赖又令人安心。
这一次我们的选择有点不同:游览城墙爱好者威廉·林赛(英国人,国际长城之友创办人、会长——编者注)所称的“野长城”,即一段未修复的长城。行动由林赛组织。我们凌晨3时起床,在黎明前的寂静中出发。当我们向上爬时,当地鸣禽的歌喉开始划破寂静,狗也在远方吠。林赛指着不远处一座小山上的黑暗隆起说,它们是长城上成千上万个了望台当中的一部分。
我们到达半山腰的一个小高地时停了下来。太阳刚刚开始给天空涂上淡红和金黄色,长城就在我们眼前伸展开来,看起来就好像是孩子拿着金黄色的蜡笔沿着山峰和山谷的轮廓线进行勾勒,绵延数公里。
在接下来5个半小时里,我们游览了几段非常荒芜的野长城,中间长满树木,古代的砖块碎屑不时地绊脚。山顶为我们提供了崎岖山脉的全景图,长城沿着山岭蜿蜒而去,一直延伸到视线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