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675阅读
  • 0回复

[新闻]专家详解台风梅花特点:寿命长路线多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334786922@qq
 
发帖
75
C币
1156
威望
0
贡献值
31
银元
22
铜钱
628
人人网人气币
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1-08-07
新华网上海8月7日电(记者 李荣)“梅花”可说是一个“长寿”台风,从海上一路“慢慢”走来,7日晨到达上海同纬度地区北上,估计8日凌晨到上午登陆山东半岛东部或沿海擦过。其“生命史”至少在12天以上,比一般台风的“寿命”高出一倍多。
  “梅花”还是一个“百变”台风,强弱不定,“生硬”地转向。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的专家认为,“梅花”是一个典型的多系统共同作用的台风系统,看似偶然的“百变轨迹”中有必然。从近年的观察中可见,这样的“多系统”台风较为多见,在台风防御中一定要“以变应变”,加强针对性。
  “梅花”:长寿而百变
  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副所长王晓峰说,“梅花”至少有四大特点:一是“寿命长”,比台风的平均寿命超出一倍多。从7月28日14时开始进入气象编报系统,直到8月7日12时仍具有相当强度。二是“组织能力”较强,能把大片云团组合起来,生成之后在短时间内就由强热带风暴不断升级为超强台风,在前期北上过程中虽有一次减弱,但经过一次“置换”后再次加强。三是“性格合群”,周边多个系统都对之产生作用,受到多个小高压的包围。四是变化多端。从其已有的路径图可见,先是西折,后是北上,“转折的路线”比较生硬,让人很难捉摸。从日本、欧洲和美国的几大全球主要气象预报机构的预报情况来看,都是“一变再变”,不断地调整。
  王晓峰说,“梅花”的个性中有“共性”,关键的一点就是多系统的相互作用,这是其路径变化、移速变化等“百变”特征的根本原因。近年来,这样的“多系统共同作用”的台风还是比较多的,应该成为今后台风研究中的一个重点关注的方向。
  “梅花”风雨的非对称性
  “梅花”带来的风雨影响也很有特点。专家说,以往台风的风雨影响一般都是“配合着来的”,风大往往雨大,风小往往雨也小。但这次却不同,“风与雨的不对称十分明显”。
  据上海中心气象台提供的实况数据,从6日深夜到7日清晨,在“梅花”影响上海的高峰期,上海全市明显感到了“梅花”风的威力。市区的阵风普遍达到7至8级。沿海地区的风力更强,一度达到11至13级,局部地区出现了与台风中心相当的狂风。气象专家说,在上海近海的海礁上,甚至测到了14级的极大风速。与“风的威力”相比,“雨的影响”相对比较轻。
  王晓峰向记者分析了其中的原因,台风是一个饱含着水汽的“圆柱体”。“梅花”在其旋转移动的过程中,周边的副热带高压中的干空气就会被卷入,台风西北象限的水汽体系就会减弱,其结构就不对称了。上海等沿海地区正对着其水汽相对不充分的部分,所以雨的影响较轻,但台风的强度还是保持着,“风的影响就十分强劲”。
  防御“梅花”要以变应变
  台风专家认为,从预报预测的角度来说,不能“孤立”地看台风,而是要更全方位地观测、研究其周围的各种系统和引导气流,作出复合式的预报,使预报覆盖的因素更全面、更准确。同时,要加强“影响预报”,要更多地关注台风可能带来的风雨等各方面的影响。
  针对台风的多变性,台风防御体系也要及时做出调整,防范的面要更广一点。王晓峰说,此次“梅花”在移动中出现了非对称的松散结构,强度也减弱了,但其随机性更大,千万不能小视。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快乐小2B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