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午后,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后,杭州市区万松岭路、清泰街、东宝路等多地的树木被风折断或拔起,而最严重的就是东宝路,先后有10棵行道树连根倒伏,倒树砸坏了3辆轿车,并扯断了一根路灯杆。
包括梧桐在内的行道树被质疑,为何如此脆弱,伤不起?专家认为,行道树本没错,关键是生长环境不足,导致头重脚轻。
树倒车被砸 幸无人员伤亡
昨天,雨后的东宝路一片混乱,原本路两边的梧桐树被连根拔起,横七竖八地躺着,被压的小轿车挡风玻璃全碎,被扯断的路灯露出了电线。
雨停不久,市政吊车就赶到现场了,工作人员也开始忙着给倒树肢解,加上围观路人、被砸车主、保险公司人员……只有两个车道的东宝路彻底瘫痪。
闻大姐是东宝路上报亭的老板,已经干了9年了,这次为了“抢救”自己的报刊,她的手臂也受伤了。回忆事发一幕,她还是心有余悸。“天一下子就黑了下来, 然后就是狂风,我看报纸压不牢,就准备把报亭的窗子关起来,但风实在太大,一下子就撞上了,我当时真担心报亭也被吹走了。”
就在闻大姐躲进报亭时,听见外面一声巨响,她伸头一看,对面马路一棵梧桐被连根拔起。“然后边上两棵也被风吹得晃来晃去,不一会也被连根拔起。然后电线杆也被扯断了。”
倒树,砸车,幸运的是,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因为天黑在前,看着挺害怕的,所以很多人都避雨了,路上也没有人,不然一下子倒这么多树肯定会出事的。”家住始板桥社区的张先生说。
只买交强险 保险公司不赔
事发后,除了市政人员赶来,还有路灯管理所的抢修工,因为只有一根路灯杆,抢修人员表示会赶在晚上亮灯前修好。
最倒霉的莫过于被砸车辆。三辆分别是郭先生的蓝色雪弗兰、周先生的银色马六,还有一辆哈飞面包车。三车都是车顶被砸,而最重的就是蓝色雪弗兰,车顶已经严重变形,凹了下去,前挡风玻璃也全部裂开了,上半部分几乎报废。
而要命的是保险公司不予理赔。中国人保的张晖赶到现场鉴定后表示,因为雪弗兰只保了交强险,所以这种情况只能由责任方来赔偿车主,保险公司不予理赔。
相比较而言,银色马六的周先生还能自我安慰一下。永诚保险的张先生做完现场鉴定后表示可以赔付。“我们会承担70%,余下的由责任方承担。”
截至记者发稿,上城区市政园林管理所已经开始和受损车主协商赔偿问题。
“萝卜坑里栽树”,致使头重脚轻
暴风雨后,似乎倒树砸车已经不是新鲜事了。仅今年8月份,8月1日曙光路一梧桐倒地砸中一辆奥迪,8月2日秋涛北路一大树砸毁5辆车。那么行道树又为何如此脆弱?
昨天东宝路被连根拔起的10棵梧桐树,最短的种下也已经超过9年,粗的直径也有30厘米,也不算是小树。不过,有一个共同点,被拔的树根都很浅,深得也不过20厘米。
“树有多高,根有多深”,这是我们从小就有的尝试。可是,面对快马加鞭的城市建设速度,眼见着一棵棵十几二十米高的大树,被吊车“挪到”了城市街道的绿 化带里。本来在山边、苗圃里几乎和树冠相仿的根系,在被移栽到城市的街道里时,树冠呼呼啦啦装了一车,可树根最多也就一米直径的圆球。
曾参与杭州市区行道树种植的某绿化公司负责人黄先生解释说,目前,市区栽植行道树都是在已经建好的人行道上挖树穴,而人行道上铺装的是石块和水泥,甚至 十几年树龄的大树被困在1平方米的空间内,往往只能依靠树穴中少量的土壤和空气中的养料来维持生长,看似树还活着,但其实很脆弱。
与此同时,另一个同样不容忽视的问题是,现在地下管道越来越多,大的行道树根部根本就得不到舒展。煤气管道、污水管、自来水管、电缆等各种地下管道的设置,往往切断了行道树庞大的根系。这样一来,行道树变得头重脚轻。”
而按照规定,所有的管线应该离树干有1米的距离。但实际上,由于监管的缺失,这一规定很难执行。
为此,浙江大学园林研究所所长夏宜平建议,相关部门应该重视种植穴的环境,尽可能给行道树充足的生长环境。将部分大树的树穴适当挖掘、扩大,让它们“松快松快”,使树穴有足够的能力积存水分和养料,让树木健康成长,这样才能保证行道树长大、长深、长结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