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外感致病学说,很重视季节和致病因素的关系,认为春天伤风、夏伤暑、长夏伤湿、秋伤燥、冬伤寒是各季节的发病特点。当前正是燥邪伤人的时段,大家都应当十分注意。燥邪伤人主要侵犯人的肺脏,出现一系列呼吸道症状。那么怎样预防秋燥致病呢?希望大家注意以下三方面:
多喝水:白开水、茶水、蜂蜜水各有各的优势。其中蜂蜜水最适宜秋燥时节饮用。
适当吃水果:水果作为时尚食品,大家每天都在吃。然而水果也可以作为时令补品,如秋季的梨、柚子和葡萄等,对缓解秋燥会很有好处。
不吃或少吃辛辣烧烤食品:如辣椒、花椒、生姜、葱及酒等。这些食品属于热性,又在烹饪中失去不少水分,食后容易上火。在古代医书中常出现这样的“警示”:“一年之内,秋不食姜;一日之内,夜不食姜。”看来,秋天不吃或少吃生姜以及其他辛辣的食物,早已引起古人的重视,这是很有道理的。当然,将少量的葱、姜、辣椒作为调味品,问题并不大,但不要常吃、多吃。
下周向大家推荐的好食材是鲢鱼、鸡蛋和葡萄。
鲢鱼味甘、性平而稍温,入脾、胃经。有健脾补气、温中暖胃、乌发养颜、通乳化湿的功效,尤其适合秋、冬季食用。在当前处暑节气中,秋凉将要开始,酷暑刚刚减退,此时应迅速补充体力,补脾益气,鲢鱼物美价廉,是当前进补的最佳食材之一。此外,鲢鱼的胆汁有毒,吞服鱼胆往往会引起中毒,在吃鲢鱼的时候要特别注意。
鸡蛋味甘、性平,入脾、胃经,是大家最常食用的营养品之一,含大量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及人体必需的八种氨基酸,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一定的食疗效用。能补阴益血,除烦安神,补脾和胃。对于病后体虚、营养不良、阴血不足、失眠烦躁、心悸气短、肺胃阴伤、失音咽痛等病症,都有很好的辅助食疗作用。
葡萄味甘酸、性平,入肺、脾、肝、肾经。有补气血、益肝肾、生津液、强筋骨、止渴除烦、通利小便的功效。用于肝肾虚弱而致的腰背酸痛,气血不足所致的头晕心悸,胃阴不足所致的咽干口渴,小便不利而致的水湿停蓄之症,都有很好的食疗效果。当前秋燥的气候特点刚刚显露,大家可以多吃点葡萄,对预防秋燥致病会很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