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824阅读
  • 0回复

[热门分享]张纪中版《西游记》会有哪些突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laoj369338
 
发帖
5
C币
25
威望
4
贡献值
0
银元
0
铜钱
25
人人网人气币
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1-09-04


  张纪中担任制片人、张建亚导演的《西游记》剧集,不可能不被观众拿来与1980年代版做比较,“西游记”的故事也在古代四大名著中最有群众基础的,这就让口水战有着最充足的水源。其实说到底,两个版本都各有优缺点,不要谈新必定不如旧,也不要随便说新版超越旧版。旧版之所以成为经典,有着特殊的历史因缘。新版在爆炸性的娱乐时代,不可能获得旧版播出的平台和观众的心态。

  由吴承恩的《西游记》衍生出的流行文化产品,几乎无法统计,对于任何一部新产品,制造者都是带着脚镣跳舞,无形之中都有着影响的焦虑和对观众评价的恐惧之感,当然也可以无视,张纪中大约是后一种态度吧。由于观众看惯了好莱坞的特技大片,无论如何都难以对本剧的特技满意,这一点不能回避。

  我的朋友杨文认为,《西游记》说的就是我们的一生,从懵懂无知,到求知若渴,到叛逆无道,直至最终被那世上的磨难与不公平给消磨了锐气,走到佛家无争的路子上来,一路坎坷,一生悲伤。而张纪中、张建亚版《西游记》在相当程度上达到了文本内的自洽,从容不迫。本人将以另文评述本文的“梦想与自由”、“情怀与反叛”。

  旧版在表演上很有舞台气息,六小龄童以其家传猴戏而闻名遐迩,而特技和化妆因为当年的局限,只能因陋就简。最严重的是大幅度删节故事,一集一个小故事的处理方式,也只能如此,导致每一集都大同小异的遇难、斗争、胜利的呆板模式,师徒四人及妖怪、神仙的角色设定过度固化,尤其是将故事低幼化叙事倾向,并不值得太多肯定。与旧版相比,新版更加忠实于原著,台词调侃、戏谑、插科打诨的很,“圈子论”、“裙带关系”、“厚黑学”、“私属产权”等,虽然被一些观众质疑,但在我看来,回到幽默风格、与时俱进的段子,却恰恰是更忠实于吴承恩的精神,原著小说便是在神魔小说中带入很多的批判现实主义的桥段,神魔剧就应该担负起影射和讽刺的重任来。从大唐和尚去天竺取经,到演变为一个和尚带着三个精怪打通关,小说本身足够对历史的颠覆。

  聂远饰演的唐僧,比较有个性,应该在历史上和小说中的玄奘之间。吴樾饰演的孙悟空,猴性弱了很多,也还可以接受,表情没有六小龄童那么丰富、身段和姿势都没法相比。师徒之间的交流,更生活化、世俗化,新版最主要的基本将小说题图表达的讽刺都演全,故事线也更全,特别是一些重口味的桥段,比如说唐太宗下地府、上刀山下火海等。至于造型,无论哪一版都在一定程度上进行美化,绝对不可能根据小说的描写来做,也不可能用电脑模拟出猴子成精后的模样。本版对安以轩饰演的白姑娘的新创意,最终被强盗杀死,尚可称道。

  新版出来后,观众总爱说:新版超越不了旧版,或者旧版不可超越。这是被怀旧的感情蒙蔽了双眼,未必是公正的判断。俗话说的好:“衣不如新,人不如故。”旧版就好像故人,总是带着观众更多美好的记忆。在很多时候,那些美好更多是对自我过去的一种美化。对当下的批评,不仅是在娱乐、文化、艺术领域,绝大多数行业、领域都是如此。《竹书纪年》告诉人们,尧舜禹的禅让都不可信。《大众电影》上的解析文章,清楚的还原了《董存瑞》是如何炼成的。老版的“四大名著”电视剧当然有其优点,带给无数观众愉悦的审美体验,但是绝非不可超越。事实上,新《三国》就有很多地方有突破,新《水浒》和新《西游》也是如此。至于是否用全盘超越这个说法,本身这个问法就不客观。

  经典翻拍到底有无必要?既然大多数人总是认为新版超越不了旧版,那么意思即是,翻拍是无意义的、无必要的。事实上是否如此?翻拍有必要,时代在发展,我们有必要体现我们这个时代对经典的解读方式。即便不能超越,也有足够的理由来进行翻拍。每个时代都有其特色,必然会通过直接、间接的反映在影视剧上,时代毕竟在改变。当年的万人空巷很重要的前提是娱乐方式太少、电视剧也很不足,如今的多元化渠道收视,依然能够找到足够多的观众,就足以说明至少从商业上是成功的。本文来源菲律宾太阳城。至于有人说伤害了观众的感情,你又不是红十字会和铁道部,这么说未免太一本正经了吧。我相信即便最苛刻的观众,也会认为新版“四大名著”要远远超出当代电影的平均线吧。

  怎样才是尊重原著呢?带上过多现代元素(台词、造型各方面),许多观众对此表示不满。这个问题,能够成其为“缺陷”吗?这是现代人在拍,带上现代视角,无可厚非。新版也并非不尊重名著,筹拍时做的功课也是相当多的。一成不变才是最可怕的,正如意大利历史学家克罗齐所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娱乐产品更是如此。具体说到《西游记》和《水浒传》的故事,几百年来至少也有几百个叙事文本吧,绝大多数版本一定会带有创作者所加入的“现代元素”,否则根本不可能有如此多的新花样。至于具体的改变,是否都完美,那是另外一个话题。事实上,要是真按照所谓的写实风格来拍,猪八戒和李逵究竟是怎样的形象,恐怕会吓坏小朋友。我们又必须认识到,读者和观众与创作者之间的矛盾,在于并不同步,很多时候改编也确实跑偏。

  有些批评新版的观众还说:旧版的创作态度更纯粹,新版掺杂太多商业因素,从筹备到成形,有太多炒作的、哗众取宠的东西。对于这个问题,我承认新版的商业元素不少,炒作也很多,但是哗众取宠倒是未必,在娱乐至死的时代,哗众和取宠往往是割裂的。旧版绝对是纯粹,“四大名著”都是国家交付央视的政治任务,举国之力、十几年的时光,创作者遭受到的压力和掣肘,因为传媒的国度不发达,以及家丑不可外扬的集ti意识,基本上没有多少观众能够了解。换个角度来说,新版的目的更纯粹,又在传媒极度发达,社会舆论关注畸形的前提下,被矮化、丑化的现象非常严重,新版“四大名著”顶了许多雷出场。

  批评新版的观众还有一句大而化之的批评:旧版就是有文化,新版就是没文化。但问题是,关于文化这个东西,观众们认真去体会新版所要传达的了吗?旧版出现的时代,是文hua大革ming之后的文化空窗期,几乎所有的观众都是嗷嗷待哺的“婴儿型受众”,先入为主的接受之后,也将一元化的快乐寄存在记忆深处,而全然不顾一些细节的错误、粗陋的场景和情节的简单,当情怀转化为文化之后,这个情意结很难被改变。2010年代的新版面世,观众已然在市场经济带来的信息爆炸环境中生活了十几年,无穷尽的海量信息涌入,对于创作者和观众而言,陷入选择的焦虑,我愿意相信,创作者在进行改编时,有着N多可供选择的方案,而且都各有说得通的原由。一部分观众停留在泛黄的美好记忆之中,就会吹毛求疵,对于新版试图给予的搞搞新意思无动于衷。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不做生活的旁观者。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