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625阅读
  • 0回复

[聊天]拉“私活”的竟然是自行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12
 
发帖
60
C币
955
威望
3
贡献值
15
银元
14
铜钱
136
人人网人气币
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1-09-05
拉“私活”的竟然是自行车


我小时候的中国,城市里的个人交通基本都靠自行车,甚至百里之遥的边边坎坎,自行车都是最为基本的交通工具。还记得一位伯母的母亲是日本人,80年代初从日本探亲带回来的照片里,都是小洋房和汽车,看着那照片的感觉,就像一本画册,不亚于孙敬修讲的童话,根本是触不可及不现实的世界。现如今,全世界都看得到,中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一再提高的汽车排放标准和车辆摇号限购,那个我想象中的童话,已经变成了满大街的车满为患,而骑自行车也变成了“低碳减排”,成了提倡和推崇的“环保”行为。
坦桑尼亚西北部的Shinyaga省,离达市差不多1000公里左右的路程,我没骑自行车去,这个不管你信不信,我还真是开车去的。因为当天从达市出发的时间比较晚,路途也很遥远,为安全起见,我们中途过了一夜,第二天到达那里的时候已经是下午。旅途奔波后最想找一个住的地方先休息一下,价格暂且不说,一座省府竟然找不到一家像样的旅馆,这种经济发展水平,也就难怪会出现本文后面的故事了。
第二天,早晨的Shinyaga城,人们已经开始了一天的生活,有点单薄的自行车后面放了三个饮料箱子。


卷起来的裤管、红色的人字拖,高高大大黄色车胎的自行车,车轮盖儿亮得可以晃出人影儿,这是用心呵护的宝贝。


竟然都是彩色的车胎,红的、黄的,后面这辆,前轮是蓝的,后轮是绿的,色彩能给人带来美好的心理愉悦。


早晨都是有点急匆匆赶路的人,摩托车上衣服颜色与地面差不多的人,那是警察。这种国家体制内享有一定特权的阶层,已经进入了汽油时代。


看这家的“先生”多体贴,早晨“妻子”要出去,咱没汽车不要紧,俺骑自行车送你去。后面的小哥儿,都拿他当榜样,不错眼神儿的一路跟着学习。


这“兄弟”俩关系也不错,家里只有一辆车,一人带着另一个。


这是肿么回事?夹着牛皮纸袋的一看就是过来办事的,那骑自行车的,手在后面口袋里掏着什么。


骑自行车的竟然是在给那个人找零钱。


哦,这下我懂了。原来这满大街跑的自行车,竟然是商业行为。坦桑尼亚西北腹地这个贫穷的地方——拉“私活”用自行车。


画面里一共五辆自行车,其中三辆都已经有人光顾了。


后座上的妈妈有着标准的坦桑尼亚身材,看后轮的受力情况,您这分量还真不轻;她的穿着打扮还有那只塑料桶,都是当地妇女的标准配置。骑车的小黑哥,鞋子很炫,还穿了袜子,这和放眼一望的人字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身披Kanga的打车妇女;车夫红带白底人字拖。


自行车拉活儿,这客人穿着打扮什么样,你一眼就能看到。最具当地特色的分体大花裙。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