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809阅读
  • 0回复

[其它]唐王朝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iamty
 
发帖
89
C币
181
威望
5
贡献值
0
银元
13
铜钱
426
人人网人气币
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1-09-09
唐王朝,一个李姓大家庭,几个男人和女人,乱来爱去;一曲长恨歌,给专制帝王时代敲响了丧钟。
    唐王朝的“家庭内乱史”
    昝爱宗
    大唐王朝,本是姓李的天下,不料中途被一个姓武的女人给折腾了一阵子,差点酿成“颜色革命”。后来,多亏武后没为自己的儿子改姓为武,否则李家天下就到此为止了。
    李家大唐王朝,刚出道时就时刻充满了家庭暴力。玄武门之变,就是指当时的唐高祖李渊“家教无方”,致使几个儿子为接任皇帝反目为仇。先是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密谋欲杀有功的秦王李世民,谁知李世民人脉资源甚广,内线较多,宁愿杀人,也不愿被杀。再者,他本人英勇善战,自然不是什么挨杀挨打的料,索性联合几个得力部下策划一场血腥的“玄武门政变”,杀了哥哥建成、弟弟元吉,以及出自这两家的十个儿子,也就是李渊的孙子,李世民的侄子,彻底与“太子党”决裂。
    李世民在家庭内部大开杀戒,最感到恐惧的还不是满朝文武——甚至一些文武官员还不清楚宫廷发生了什么事,而是李世民的老爸李渊李老头。
    李渊本不是什么能人,当初在隋朝混日子时并没有想到什么“独立门户”单干,只是经不住儿子李世民经常在耳边鼓噪,也就冒着杀头的危险“起义”了。没想到,李世民这小子有眼光,赤脚的不怕穿鞋的,不怕死的反倒没有死,李渊父子发兵“起义”最后竟得到了天下,谁说皇帝都是命中注定的,都是瞎说,尤其是开国皇帝多半明白马上得来,马下治之,才能长治久安。
    按照史书上介绍,李世民并不想杀自己的哥哥和弟弟,只是这哥俩逼人太甚,也就没有时间考虑周全就动手了。李渊失掉两个儿子和十个孙子,本是很难受的,但他没想想自己那么大年纪了还赖在位子上不走,非要等到“家庭政变”后才想起让位,难道两个儿子的死与自己的恋权没有任何关系?
    多亏李世民聪明,见好就收,没有杀父取而代之的意思。剩下的就是李渊要考虑的事情了,儿子李世民连哥哥、弟弟和侄子都敢杀,下一步未必不敢杀老子——只要老子不识时务。李渊虽不如儿子般聪明,但也不糊涂,赶紧让位,活着当太上皇总比当皇帝找死强。
    任何靠权谋当皇帝的家伙,多半都是天生的演员,李世民也不例外。“玄武门政变”之后,李世民最早密切注意的是李渊如何反应,自己如何对付李渊。李渊第一时间知道自己的骨肉自相残杀,吓得瘫倒在地。当他得知自己的儿子李世民只要权力不要命时,只得从命。接着,老皇帝回宫,继任皇帝就立即赶到下跪谢罪。为了防止老爹改变注意,李世民装疯卖傻了一回,装着疯癫的样子上前抱着老皇帝喊着娘,用嘴巴含着老爹胸前的乳头,期待老头子的宽恕。
    李世民当了皇帝以后,反倒是一个历史上比较杰出的好皇帝。其实,他是一个有野心和有远见的古代政治家,当初谋杀自己的兄弟时,就考虑到负面影响问题,考虑再三,还是决定“这皇帝必须要当”。当然,李世民身边有一批支持者和谋士,有的举例说周公杀了自己的亲兄弟管叔蔡叔,为国家前途大义灭亲,最后周公仍然是圣人;有的还拿舜的父亲和弟弟谋杀舜、最后反而是舜成功的故事启发李世民,为他夺取最高权力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
    李唐王朝,有了第一次骨肉残杀以后,就如同遗传基因一样,后代会以另外的形式继续。唐太宗死后,高宗李治治理天下,权力瘾却不如淫欲强烈。或许当初李世民当初“贞观之治”打下的基础太好了,“第三代”接班人就可以腾出手“潇洒走一回”了。李治的皇宫里应该不缺年轻美丽的女子,但他不满足,却盯上了自己老子宫中的美人武则天。武则天在太宗死后,被发配到感业寺当尼姑,为先帝修冥福。早在李治当太子的时候,就对皇宫里美貌的才人武则天有几分熟悉了,而且还有了爱慕之情。或许,当时老皇帝还活着,他们不便于发展,就暗自埋下情爱的种子,以待来日生根发芽。公元649年,老皇帝去世,小皇帝登基。又过三年,小皇帝怀念旧情,便把武则天接回后宫——当初她与老皇帝“并肩战斗”的地方,蓄发还俗,重新开始新的生命。
    由于皇宫里面是一个封闭的所在,而且只有一个男人,有无数个美丽女人,男人往往变态到为所欲为的地步。李治当了皇帝,不喜欢众多美女,偏要喜欢自己老爹的才人,正如儿子与后娘通奸一样,制造一种“乱爱”的效果,追求一种“乱爱”的境界。
    这一场非同寻常的“乱爱”,简直是乱了朝政,乱了李姓江山。武则天先是以太后的名义把持朝政,后来索性当了女皇帝,改国号为周,实际控制大唐前后达五十年之后。公元705年,武则天去世,太子李显才得以在大臣的支持下恢复大唐国号,继续李姓江山。
    无独有偶,自李治与武则天相好,大约又过了五十年,李家天下主子的“乱爱”再添新记录,唐玄宗李隆基与自己的儿媳妇搞上了,这一“搞”不要紧,弄出一个“安史之乱”,差点改了李家江山的姓。
    李隆基“乱爱”与李治的“恋爱”有异曲同工的味道,李治搞父亲的小老婆,而李隆基搞自己的儿媳妇。为了体面行事,李治让武则天还俗,这就等于以前的武才人已经死了,而武则天是“新人”,可以不遵守老规矩。公元740年,有了前辈的“优良传统”,56岁的李隆基进一步发扬光大,他直接让亲信宦官高力士到儿子寿王府“索取”22岁的杨玉环。到手以后,为了掩人耳目,先度杨玉环为女道人,号“太真”,不久便纳入后宫为贵妃。为了防止儿子想不通,留下隐患,老皇帝另外给自己的儿子寿王找一个女人“填空”——也算“双赢”。
    美人的力量是强大的,又是危险的。如果李隆基当初没有杨玉环,或许大唐是另外一个结局。不过,历史不容假设。既然杨玉环存在,也就有了杨国忠的“不忠”,以及“安史之乱”——由“乱爱”到“国家之乱”似乎只有一步之遥。“安史之乱”的不幸结局,不是皇帝老子的人头落地。却是杨玉环成了牺牲品、替罪羊。
    政治本不可信,可杨玉环不知道这一点。从儿媳妇“升级”到小老婆,爱情已经失去本来的颜色。老皇帝唐玄宗本是好色,而不是为得到爱情。可怜的杨玉环,本来就没有权利享有自己的爱情。她成为寿王的妃子,是选上的。后来成为皇帝的妃子,也是身不由己。好在中国古代妇人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既然成了老皇帝的尤物,也就别无选择。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年迈而内心空虚的唐玄宗对杨贵妃非常着迷,“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姐妹兄弟皆列士,可怜光彩生门户。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自杨玉环被封为贵妃后,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她已死的父亲被追封为大尉齐国公,叔父被拜为光禄卿,兄弟杨铦为鸿胪卿,杨裿为侍御史,杨钊为司空,长姐玉佩封为韩国夫人,三姐玉筝,封为虢国夫人,八姐王钗封为秦国夫人。
    一个李姓家庭,几个男人和女人,乱来爱去;一曲长恨歌,给专制帝王时代敲响了丧钟。
来源互联网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