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民间习俗,结婚前先订婚,通常男方要给女方送去订婚礼金。而目前在山东菏泽订婚礼金水涨船高,某些地方订婚要“三斤三两百元大钞”,市民大呼订婚订不起。山东菏泽市婚庆行业商会秘书长杨通分析,礼金水涨船高主要是攀比心理在作祟,越是经济落后的地方越有这种风气,女方想用高礼金来改善家庭经济状况,从根本上还是为了满足虚荣心。(4月15日中国广播网)
物价上涨,通货膨胀,这订婚礼金也在年年攀升。在乡村,订婚这天男方要给女方礼金,还要当着媒人的面清点数额。过去听说过女方带来验钞机当场数钱的,如今又“与时俱进”了,嫌钱太多,数起来麻烦,干脆用秤来称。3斤3两百元钞的订婚礼金相当于大约13万6000元。我的家乡娶个媳妇花钱与这个数据差不多,10万元礼金,订婚时男方要出钱办订婚宴,加上女方亲朋好友的见面礼,至少要13万元钱。可以说,从东到西,从南到北,全国大多乡村社会都如此,订婚时都要一笔订婚礼金,少的几万元,多的10多万元,甚至几十万元。
山东菏泽市婚庆行业商会秘书长杨通分析说,礼金水涨船高主要是攀比心理在作祟,越是经济落后的地方越有这种风气,女方想用高礼金来改善家庭经济状况,从根本上还是为了满足虚荣心。我认为这种分析并不全面,水涨船高的礼金有攀比心理,也有改善家庭经济状况的因素。但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还是农村青年外出打工,他们从相亲到订婚时间短促,双方并不了解,他们春节回来见上一面,双方认为合适就订婚,女方拿足了礼金数后,女青年就跟着男青年出去打工,从此他们就是一对夫妻。这种“闪婚”,有的到民政部门登记拿了结婚证,有的什么手续也没有。由于双方并不了解,只是“一面之交”,一见钟情、情投意合的不是没有,但不多,当他们以夫妻相处在一起,随着时间的推移,双方各自的缺点也就暴露无遗,双方可以相互容忍、包含的,就可以继续走下去,不能相处好的,就可能分道扬镳。如果是男方先终止婚约,女方就可以不退还礼金,因为女方家庭认为解除婚约后,女方的名誉受到损害,耽误了青春。女方要礼金,是一个筹码,礼金越多,筹码越高,当男方不要女方时,那么礼金大都变成了女方的青春损失费。
再说,男方给女方礼金,这种风俗不是现在形成,早在西周,我国就形成男方给付女方彩礼的习俗,认为只有给付彩礼,婚约才算真正成立。这种缔结婚姻的观念及程序,对后世影响很大。时至今日,适龄青年在订立婚约时,男方大多会给女方彩礼。如今礼金官司在农村也是越来越多,就是法庭判决,也不可能把百分之百的礼金归还男方,如果的确是男方先提出终止婚约,法庭一般都会判一定数额的礼金留给女方。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农村大多是两个孩子,一男一女还比较好,儿子娶媳妇要出礼金,女儿出嫁要收礼金,一礼一拜也就平了。碰到两个男孩的家庭,要拿20万礼金,恐怕就成问题,这也是不少农村青年娶不上媳妇而打光棍的重要原因。如果是种田,一亩田纯收入还不到200元钱,这还要年成好,碰到自然灾害,往往是血本无归,所以说,靠种田恐怕一辈子也积攒不到10万元。订婚礼金已压得许多农民喘不过气来。
杨通秘书长还说,越是经济落后的地方越有这种风气。这个说法比较片面,订婚礼金几乎全国农村都如此,且是经济发达地区礼金更多,在一些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订婚礼金何止是3斤3两百元钞,有的高达10斤百元钞;有的地方要礼金还要黄金一斤。一位朋友告诉我,他的堂弟要订婚,向他借钱,说是女方要礼金39万8888元,这不到10斤了吗?
乡村的订婚礼金,让许多农户家庭苦不堪言。以前说,读书、看病、养老是农村的“三座大山”,现在不堪重负的订婚礼金又成了压在农民头上的另一座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