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566阅读
  • 0回复

[新闻]毒胶囊里那些“不能说太细”的秘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
 

发帖
22
C币
160469
威望
0
贡献值
0
银元
119
铜钱
116
人人网人气币
-9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2-04-17
央视曝光的毒胶囊事件这几天闹得沸沸扬扬,有两个地方频繁进入人们的视线:浙江新昌县和河北阜城县。前者是赫赫有名的胶囊之乡,据说全国有三分之一的药用胶囊是在这个县生产的;后者则处于毒胶囊利益链的上游,境内有众多明胶企业,专为浙江等地的胶囊厂提供工业明胶。事件曝光后,阜城县还发生了一件相当诡异的事情:一家问题明胶企业的老板为销毁证据,赶在公安机关查封之前纵火焚烧了办公楼。
    毒胶囊事件引起举国公愤,舆论矛头直指政府监管。事态越来越严重,地方官员总要出来表个态。央视4月16日播出的《新闻1+1》节目中,主持人白岩松问阜城县副县长李华一:事情发生后,县里的主要领导有没有进行深刻的反思?监管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没想到我们的李副县长完全答非所问,说了一大堆话,完全是在摆成绩、讲功劳,譬如这些年县里为提升明胶产业上作了哪些努力,在监管上制定了哪些行之有效的制度。李县长的回答弄得提问者白岩松更糊涂了:做得这么好,怎么还会出问题?
    发生如此严重的药品安全生产事件,依照常理,事发地主要官员不说引咎辞职以谢天下,至少也应该认错道歉,“有些工作没做好”这样的场面话总该说一说的。可是在李副县长这儿,这些都没有,有的只是“我们做得都很好”。很多网友看了新闻就很愤怒:有些官员怎能无耻到这种地步?
    在一些负面公共事件中,我们的一些官员在回应媒体和公众时向来缺少政治耻感,不习惯于认错道歉,这是个老问题,跟我们的问责制度有关,这里暂且不论。我想说的是,李副县长之所以只谈成绩不讲问题,还因为具体到这一事件中,“监管存在哪些问题”是一个没有办法回答的问题,用一句曾经流行的官话来说就是:这事儿不能说太细。岂止是不能说太细,简直就不能说。
    我们来看看阜城县是怎么监管明胶企业的。新华网4月17日报道,阜城县质监局副局长息会敏说,此前质监部门例行检查时,问题明胶企业台帐显示未曾发现销往相关胶囊厂家,因此并不清楚是否销往药用胶囊企业。换言之,阜城县的监管就是查账,如果企业做的是假账,质监局就没有办法知道真相了。我觉得这种说法很可笑,我们永远都不能低估政府部门的智商,更加合理的解释只能是,当地质监部门对工业明胶销往胶囊厂家这件事是心知肚明的,可是出于某种“不能说太细”的原因,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当然,在某些生死悠关的时刻,眼睛是必须要睁开的,比如丑事即将败露的时候。阜城县学洋明胶蛋白厂经理宋训杰纵火焚烧办公楼这件事说起来很蹊跷。4月15日中午,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曝光毒胶囊事件,节目播出后,阜城县委、县政委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决定“重拳出击”,随后公安机关出动,反应速度可谓迅雷不及掩耳。可就在当天下午3点,学洋明胶蛋白厂的办公楼突然起火,相关票据、文件付之一炬。在如此间不容发之际“毁尸灭迹”,若是没有消息灵通人士通风报信,简直不可能做到。是什么样的关键证据需要用这种方式销毁呢?
    种种迹象表明,所谓“监管问题”并不是监管制度有漏洞,更不是造假者手段太高明而我们的监管技术跟不上,而是监管者本身就成为毒胶囊这条肮脏利益链条上的一个环节。央视的调查称用工业明胶做药用胶囊是行业公开的秘密,其实公开的秘密就已经不是秘密了,既然该秘密被曝光,整治起来也较为容易。真正需要引起重视并彻查的,倒是某些“不能说太细”的秘密,这才是“胶囊里的秘密”里最大的秘密。不把这个秘密揭露出来并彻底粉碎之,毒油、毒米、毒牛奶、毒胶囊之后,还会有别的毒物问世。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哥是你永远得不到的男人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