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扭计师爷陈梦吉:一字换状元
封建社会的科举时代是靠科举考试来选拔人才做官的。最高一级的名曰“廷试”,参考的士子要殿试朝考,考试地点定在皇都京城,所以也叫“京试”、“殿试”。这最高一级的殿试第一名为“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总称为“三鼎甲”。
有一年,京城发生了一件怪事:当殿试完毕,内闱已经传出消息,考得头名状元的是孙日恭,榜眼是邢宽,但后来正式公榜的时候,名次却颠倒为邢宽是头名状元,孙日恭却跌落为第三名的探花。
人们议论沸沸扬扬,又传出了一件爆炸新闻:倒霉的孙日恭不甘心眼看到手的状元丢掉了,怀疑是主考官李大人受了新科状元的贿赂,欺君罔为,擅改小金榜的结果,准备入禀刑部。倘若这事惊动到皇帝老子,这出戏还不知道如何结局哩!
人们当时完全不知道介入这宗大事的关键人物是扭计师爷陈梦吉。
从前科举考试场中存在黑幕。原来当廷试评卷时,邢宽偷偷送了一块珍贵的鸡血石佩玉给主考官李大人。那李大人特别爱好古玩玉器,对那块“鸡血石”爱不释手。拒不接受这份黑礼却不舍得,但接受了就得换个状元给邢宽,这风险甚大,因为廷试结果已经内部公开了,如果自己擅自改动名次,事情暴露,性命难保,甚至株连九族,如何是好?李大人在着急之际,忽然想起扭计师爷陈梦吉,就暗中差遣一个心腹流星快马地问计于陈梦吉,并且许诺倘有好计成功之后,自有重金酬谢。陈梦吉为人一向秉持仁义,本不愿意干这些肮脏的行为,但当时急于要救助一个蒙冤受屈陷于狱中被判死刑的无辜者,正好要借助李大人之力,就对来者表示,计成之后,不要金银酬谢,但求李大人救助那无辜含冤的人足矣。
李大人对陈梦吉的妙计拍案叫绝,他将那份准备上报的小金榜,改了一个字,重新抄了一份。把原来点中头名状元的孙日恭改为“孙日暴”,新抄与原来的小金榜粗看分辨不出有异,手脚做得很精细。皇帝审定小金榜之时,一看头名状元叫孙日暴,便不高兴。因为这任皇帝是用不正当手段夺得侄儿的帝位,施政残酷,虐待忠臣,压榨百姓,曾听闻百姓称之为“暴君”,而今一见个“暴”字,触及他的伤痛,不由皱起眉头,执起笔来把头名状元孙日暴的名字勾掉了,放到第三名的位置。皇帝再看榜上第二名中榜眼的是邢宽。
“邢宽、邢宽……”皇帝喜滋滋地把名字念了几次,心想:“刚才那‘孙日暴’被笔勾掉了,科考一次,没有状元是不行的,这‘邢宽’谐音‘刑宽’,刑政宽和,意思很好,这人该中状元!”顺手把朱砂红笔一点,正是鬼使神差,中了陈梦吉的妙计。一字之差,原来的头名状元变成了探花,原来考中第二名的榜眼却做了新科状元。
这些情况,莫说其他人,就连孙日恭也毫不知道底细,事关自己的功名利禄得失,心怀不忿,迟迟滞留在京城,千方百计要翻案,控告主考官李大人贪污受贿,却遗憾没有证据。后来那副主考官谭大人暗中派人对孙日恭说:“这事只怪皇帝糊涂,把你孙日恭误看成‘孙日暴’,一字之差,状元变探花,你自认倒霉吧。若再死缠不休,怕你这个探花也做不成,还招来杀身之祸呀!”孙日恭听了,只好自认晦气作罢。
却说那邢宽当了状元,沾沾自喜,但也风闻是皇帝看错了字才改变状元名次这回笑话,那一日来到李府拜谢主考官李大人。李大人把邢宽带进内堂,悄悄对邢宽说:“你这状元来之不易,要好好珍惜它,莫辜负老夫的深厚期望。”
邢宽不以为意,竟然轻率地上前低声问:“李大人,学生听闻这次我能成为状元,实在是皇上老眼昏花,一时粗心大意把孙日恭的‘恭’字看错成‘暴’字,犯了忌讳,所以把学生补调上去,不知是否?”
李大人听了,脸勃然一沉,冷笑一声说:“你以为真的是皇上糊涂,无端把个‘恭’字看走了眼,让你这般容易走运捞得状元吗?你错了!如果不是老夫花了一番心血,在‘恭’字上做了手脚,你根本捞不到这个状元;如果没有一个才智超人者的献计,老夫也没有好办法,更没有胆量敢冒险行事的。”
邢宽听了心惊胆颤,当了状元后,由于做了亏心事,总是寝食不安,知道当朝皇帝是一个暴君。自古有云:“伴君如伴虎。”随时会被老虎吃掉的。不到两三年时间,忧患成病,药石无灵,卒之呜呼哀哉,撒手尘寰了。
再说那主考官李大人,只因为接受了一方珍贵的鸡血石,竟然冒大风险,虽然侥幸没有暴露,毕竟忧心忡忡,恐怕有一天被副主考官谭某揭发,导致身败名裂。于是及早上禀告老回乡,离开那政治是非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