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503阅读
  • 0回复

[应用软件]智能代理不但能够预测用户所需信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jingzi12
 

发帖
5
C币
50
威望
5
贡献值
0
银元
0
铜钱
25
人人网人气币
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3-05-07
除了以上商家的一手信息外,笔者还询问过一些委托微信营销公司做营销的企业,大部分都表示现在只是在试水阶段,对微信营销的投入只是一个小零头,视效果再决定下一步投入。但同时有企业向笔者表示,微信营销根本就是瞎掰,没办法测量,我花钱推广微信也不知道吸引了多少人关注。泡沫何时破灭?前段时间,微信的案例被一些微信营销公司及自媒体吵得天翻地覆。但据笔者的一个业内从业朋友透露,现在这个圈子只是在相互炒而已,真正成功的案例太少了。他们对外公布的数据是,微信推送的到达率 100% ,消息打开率 40% 多,导流率达 4% 。但真实情况是,他表示:“呵呵,你懂的。”他还告诉笔者,从去年 12 月开始已经有一些企业主开始尝试着微信营销了。但是因为这个行业发展刚开始,所以结果不是非常好衡量。我们有时候告诉客户说结果是多少就是多少,由于缺乏统一的营销结果衡量标准,客户不认也得认。近段时间已经很少看到关于微信会员卡及其 O2O 的案例的宣传了。事实上,由于微信平台的封闭性,以及第三方无法看到真实的营销效果,微信此前大张旗鼓宣传的案例的真实性让人怀疑。泡沫一直存在,只是局中人由于利益各方诉求被蒙蔽了双眼,还企图蒙蔽众人的双眼,也许等到泡沫破灭后,才会发现谁在裸泳。笔者认为,当捧微信的产业链各方开始意识到挣钱仍旧困难时,这个泡沫就会破裂。看多了对百度并购策略的吐槽文,虎嗅发现《天府早报》的这篇分析思路挺有新意。这篇文章有点软,但在解释为什么百度不选新浪微博、选PPS时的想法可以参考:
从现金支出上看,百度如确定收购PPS,花出的真金白银实际上已经超过了优土合并案,甚至也不亚于正在发生的阿里入股新浪的案子。作为国内现金持有量最多的互联网公司(百度持有324亿元人民币,腾讯持有271.89亿元人民币,阿里巴巴持有约54亿美元),百度实则拥有最活跃度的收购能力,但为何却放弃了如今炙手可热的新浪微博,转而将重金投掷别家?这不得不谈到百度独特的并购策略,有两种对象会吸引这只大鳄:一是独立业务的前景,意思是要对象有团队到商业模式上的独立,为自己找到以后培养的好苗子或者是侠伴;二是能和百度进行战略协同,双方能通过整合形成合力,文章来自w7纯净版系统下载 aoduofeng.cn 使其增强功力。那么,收购新浪微博就不是进攻?从产品性质上看,新浪微博和PPS都属于“媒体”,也都拥有着价值内容。但在搜索为核心的导流效果上,两者却差别巨大。不仅如此,新浪微博内部用户流的独立性,还会拉扯百度原本以“围绕搜索核心”策略。即使勉强并之,其作用仅仅是百度在互联网入口上的“护城河”,而非进攻之军。虽表面看差异不大,但兵机之妙,非当局者不得解之矣。原红杉资本创始人张帆对此评价说:“为什么是阿里投资新浪微博,而不是百度。答案很简单,这笔投资对于即将上市的阿里而言,具有更加特殊的意义。百度的投资方向其实一直都很清晰,重点是战略业务,而不是防御,在去哪儿或爱奇艺的战略布局上,百度是志在必得。我个人比较看好百度的投资策略,目标明确,理性判断,不人云亦云。”而百度若真以3.5亿美元收购PPS,正是看重了其在视频行业的独特地位和潜在的变现能力。情境搜索(指综合考虑用户背景、兴趣爱好以及所处环境等的智能化和个性化搜索)、物联网是两个理解搜索进化的关键因素。未来,用户不再需要主动“搜索”信息,需要的信息将“自动”找上门来。但还有第三个因素应该加入到搜索方程式里来:即智能软件代理,又称“智能搜索机器人”或“智能个人管家”。智能代理不但能够预测用户所需信息,而且可以在无需用户操心的情况下根据这些信息执行事件,“贴心照料”用户的日常工作和生活。“智能搜索机器人”时代来临“智能搜索机器人”技术很早以前就诞生了,不过,这项技术在发展初期的重点应用是创造帮助互联网商业发展的自动任务处理软件,比如搜索引擎所使用的用于寻找和 索引网页的“爬虫”(web crawler)技术。与此同时,这个领域的研究人员又始终都有一项终极目标,那就是赋予机器以人类的思维能力,将来,人类能把越来越多原本需要人类大脑来操作的工作和任务交给机器。终于,这项技术诞生十几年后的今天,我们来到了真正意义上的智能搜索机器人时代。今天,互联网世界的大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最显而易见的是移动互联网的腾飞,移动设备开始充斥我们生活中的各个角落;其次,五花八门的网络服务越来越多,也越来越需要更智能的技术来突破瓶颈;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大数据的崛起,网络上累积了足够多的数据以供我们的智能机器人去寻找、参考和利用,从而“前瞻性”和“推测式”地执行人类所需要的工作。软件服务商ClickSoftware 的CEO 莫施·本巴萨特博士(Dr. Moshe BenBassat)可以说是这个领域的研究专家,在他看来,将来,个人智能代理——本巴萨特博士称之为“个人管家”将可以帮助计划和实施人们每天的工作。智能“个人管家”比人类更有效率本巴萨特博士举了一个例子,比如,某公司的技术支持员工打开智能手机里的服务应用,查看今天的工作计划安排,第一项任务是拜访市中心的某银行客户,他滑动几 下手机屏幕,找出地址,然后从导航应用里找出路线地图,出发。到了该银行,这名员工打开手机找出银行客户的联系人,打一个电话,客户联系人下楼带他到办公 室。不料到了位于17楼的客户办公室后,该技术支持员工发现自己将一个替换零件忘在了车里,于是他只好下楼再回到车里去拿。在这种情况下,本巴萨特博士预计这名技术支持员工光是在手机里寻找和使用他需要的信息和功能就要花7到12分钟,每一天,这名员工类似上述的任务有很多,很多的时间浪费在“机械化”地使用手机这个工具上。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