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434阅读
  • 0回复

[应用软件]58为代表的分类信息网低端招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suannai1
 

发帖
2
C币
20
威望
2
贡献值
0
银元
0
铜钱
10
人人网人气币
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3-05-11
5月10日下午,高德软件(Nasdaq:AMAP)宣布,阿里巴巴以2.94亿美元购买该公司28%股份,成为第一大股东。毫无疑问,这是马云在阿里巴巴集团CEO任期内的最后一桩重大投资他在CEO任上的最后10天时间里,阿里接连宣告两起重大投资并购。一笔是新浪微博,一笔高德地图。一个是社交与媒体,一个是地图。而两者皆指向移动。除了披露的这两起外,阿里应该还有其他多起未宣告的移动投资收购,如收购增持UC股份。马云以连续的移动收购,为他的CEO之职画上看上去还挺漂亮的句号。阿里移动布局至此,未来如何,就看陆兆禧的功力与造化了。以阿里与高德的交易来看,这笔收购对高德估值约为10.54亿美元。截止5月9日,高德在纳斯达克市值约为6.88亿美元。根据高德向SEC(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的20-F年报文件,截至2012年12月31日,公司董事长侯军为第一大股东,占比16.7%;CEO成从武为第二大股东,占比11%,这就意味着,阿里入股高德后,将成为其单一最大股东。同时,高德宣布,阿里巴巴董事局执行副主席蔡崇信和阿里巴巴无线事业部总裁吴泳铭将担任高德公司董事新闻通稿称:根据易观智库最近发布的《2013年第1季度中国手机地图客户端市场季度监测报告》 数据显示:第1季度,高德地图、百度地图、分别以29.8%、21.6%的比例占据中国手机地图累计账户市场份额前两名的位置。目前,高德的业务覆盖三大领域: 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车载导航、政府和企业应用。高德公司表示,与阿里巴巴的合作,将有助于高德建设以导航地图数据为基础、为核心并与生活服务信息高度关联融合的大数据服务体系,建立起海量的基础地图和生活服务数据库,更好地提升高德地图作为移动生活服务入口及应用的运营水平。阿里巴巴集团表示,阿里巴巴入股高德之后,二者的战略合作将从移动互联网位置服务和深度生活服务的基础设施搭建切入。并在此基础上,在数据建设、地图引擎、产品开发、云计算、推广和商业化等多个层面展开广泛而深入的合作,为用户提供更多服务和选择腾讯用户研究与体验设计部(CDC)负责人唐沐今日向新浪科技证实,将离职腾讯并加入小米科技。唐沐是腾讯CDC的创始人总经理,2003年加入腾讯并组建腾讯的用户体验设计团队。离职前唐沐带领的团队规模在200多人左右,负责QQ、电脑管家、QQ浏览器、QQ影音等100多款腾讯产品的用户体验设计可谓国内顶尖的UI/UE高手。在腾讯之前,唐沐的第一份工作是在金山。而他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的国际会计专业,跟UI设计毫不沾边。此番能从腾讯的重要岗位上被金山挖走,想必跟小米高层的金山背景密不可分。他曾如此自陈:对于想转行的人来说,毕业找工作是最大挑战。当时我自认为是一个为社会所不容的人,没有任何一家招聘设计师的公司对我的简历感兴趣;而我也不对任何一家招聘会计师的公司感兴趣。最后在我几乎要放弃信念,准备去一家小公司做一个小会计的时候,我高中的死党介绍我去金山公司面试,我在金山画了两天的WPS插画,最后拿到了offer,感谢段雨洛,感谢金山,感谢当时的UI主管黎万强,文章出自ghost xp sp3 纯净版 besttn.cn 如果不是他们,也许我到现在还在一个会计岗位上郁郁而不得志。所以,现在,要恭喜雷军,恭喜黎万强。将唐沐招至麾下。以下是唐沐发表在《程序员》杂志2012年2期上的一篇文章。谈创新的渐进式。写得非常好,分享如下:创新的渐进式文/唐沐从业互联网十余年,第一次在程序员主流杂志上发表文章。这十多年里,只待过两家公司:金山和腾讯。虽然履历不丰,但所幸是两家公司分别是中国软件中国互联网两个领域的旗舰,中国的创新和外国的不一样,我在其中工作时间都足够长,所见颇多。  在谈创新之前,我想先从我所观察到的两家公司的节奏谈起。在十年前,传统IT企业如金山或金蝶,软件开发常以年为单位。年头产品经理写好一份大需求,各方评估完了项目启动。设计、开发各做几个月之后提测,之后缓慢迭代Beta。虽然现在听来一年的时间很长,但每次到最后项目Deadline时,所有人仍喊时间不够用。最终项目经理卡死时间,编版本,压盘,所有残念在压盘的那一瞬间烟消云散。一个历经一年时间的我们称之为软件的东西,夹杂着未竟的Feature,待解决的Bug,需调整的UI压入了盘中,大规模生产,包装起来送到消费者手里。互联网企业的生产,是完全不同的一番景象。2003年进入腾讯之初,我就被这家公司的敏捷震慑了——一个月一个版本!我只有一两周的时间做界面设计,而且大部分进度是和开发重合的。产品经理(如果有的话)根据用户反馈和竞争对手的情况做需求,界面设计和开发同步进行,测试的时间更是若有若无。这样,一个历经一个月的开发我们称之为互联网软件的东西,夹杂着更多未竟的Feature,待解决的Bug,需调整的UI打了包,放在服务器上,在Web上放链接,开始供用户下载了。两家公司的开发过程,其实都是程度不一的慌乱。但最大的差别是节奏。相较之下,一年一个版本,思考的时间略多,发布版本中的缺陷略少,但动作慢,市场敏感度弱;一个月一个版本,不能想太久,缺陷挑战比较大,但于此同时,也更能抓住变化的用户需求,有更大的机会在不断开火中瞄准,也更多机会尝试渐进式的创新。近年来互联网人都讲“微创新”,这个词虽然道出了创新的“形”,但未道出“势”。我更喜欢用“渐进式创新”来描述我们在产品上做的循序渐进式的创新改良。打一个比方:上帝按照他自己的样子造出了亚当,如果你愿意说他山寨的话,这个说法也可行;但特别的是,他还根据亚当的需要造出了女人。从男人到女人,有那么一些“渐进”的意思。如果你是无神论者,我们转换一个频道到达尔文这里:在广袤的非洲大草原,春天到了,动物们又到了交配的季节…这时一只猿猴忙碌之余,兴之所至忽然站立起来行走,与其他猿猴相比,当时的他也许并没有显得有着划时代的高明,但他迈出了一小步,而这一小步可以说是以后划时代变革的开始。请大家主意:这只猿猴并没有忽然间从猿猴1.0升级到了猿猴2.0,而是升级为了猿猴1.01,因为他只是渐进的做了变革——站立起来,并未具备可以思考云计算的大脑和足以操作键盘的灵活双手。还有一个案例:iPhone。在现在的时代谈创新,始终绕不开苹果。iPhone是如何出现的?看iPod的演化史,你会发现每一个版本iPod的进化:屏幕大了,机身更纤薄了,性能和容量变化了,还可以声控了…。这些渐进式的优化一步步的发生,终于有一天,当秘密研发iPad的工程师把多点触摸技术也准备好之后,乔布斯一拍大腿说:为什么不做个手机呢?!(关于iPad在苹果内部研发早于iPhone的信息,详见乔布斯访谈)鉴于此,我想提出一个观点:其实没有所谓一步到位的划时代的创新,任何一个创新都是建立在已经存在的事物的基础上渐进发生的。下面,我将以腾讯的案例阐述我对于渐进式创新的一些观点。从QQ第一个版本到现在,腾讯发布了数以百计个版本的QQ,这其中当然有大的重构和功能的革新,但更多的是遍布在小版本中的渐进式创新。渐进式创新的点子可能很微小,但若在关键路径上,影响力将会很巨大如果你碰巧是QQ的付费用户,比如你购买了绿钻,那么你头像的Tip底端会显示一个绿钻图标,作为已经购买该项服务的印记。在最初的版本里,我们只做了已购买服务的图标标记,直到某个版本的需求讨论会上,业务部门提出:如何增加业务的开通量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