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斥资 4800 万美元买下韩国第三大手机厂商泛泰(Pantech)10% 的股份。相关报道称此举用意在于巩固两家公司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及其他硬件领域的合作。通过交易,三星将成为泛泰第三大股东,其他股东还包括高通和韩国发展银行。值得关注的是,泛泰所生产的手机在韩国市场上与三星形成广泛的竞争关系,对手的联手令人惊讶。两者此前在半导体和显示器业务方面已有相关合作,仅去年,泛泰便从三星的附属企业购买了价值 2.11 亿美元的电子零件。两家公司也都持有夏普的股份。在今年的 MWC 上,泛泰推出其 Android 手机 Vega No 6,并以足够吸引人的合约价格,引起美国市场注意。不过,如同其他东亚电子厂商,泛泰也遭受了金融问题,于去年提出五年再融资计划。360 已经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数次和国内互联网三巨头TAB中的腾讯和百度剑拔弩张,关系相对好一点儿就只有阿里巴巴了。或许是秉着“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原则,360和阿里合作了。360搜索今天悄然上线了360购物搜索,域名为,显而易见,360此次合作对象就是阿里巴巴旗下的一淘商品搜索。阿里巴巴最近的动作着实频繁,正在一步步地扩张自己的业务版图,而 360 搜索上线后没有对百度造成什么实质性的影响,此次双方突然合作或许是为了各取所需。360 搜索和百度不太一样,它的搜索很多都是和其他网站合作,如地图就是接入的高德地图,音乐则导入了虾米、酷我等搜索结果。这次联合阿里旗下的一淘也是如此,输入搜索条目后,显示的结果多为淘宝网商品。随着近期大佬们纷纷出手,国内互联网格局越来越明晰,TAB 三足鼎立的局势还会继续下去。深圳市相关部门下发文件,要求各企业“立即开展自查自纠,全面排查驾驶员队伍,对已经安装手机召车软件的驾驶员必须责令卸载,不得继续使用。如果有继续安装使用的,将按不诚信经营记入驾驶员档案,并列入量化考评。”手机打车应用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一大块新生领域,经过数年的发展在一线城市已经初具规模。在应用开发商的大力推广和能够提高收入的事实吸引下,甚至有不少的哥为了使用这项业务将自己的功能手机换成智能手机。更有小道消息显示,腾讯有意通过投资入股或是收购行业领先打车应用的方式介入该领域,不排除在微信中添加打车功能的可能性。新兴模式加上创业元素让打车应用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却无法洗清它身上的灰色元素,深圳市此番直截的表态将此类应用本质上的灰色部分暴露无遗。从某种角度上说,出租车行业属于公共事业,其运营必须接受行政法规的监督,比如出租车定价必须由物价局审批。打车应用的一大功能亮点在于“加价打车”,这种做法直接与现行法规相抵触,有可能在方便一部分人的同时破坏社会秩序。对于打车类应用的兴起,部分一线城市的相关管理部门表示过自己的反对意见,但同时表示没有合适的标准和规范可以套用。在深圳市下发文件禁止打车应用后,大部分的哥和消费者表示了不解,而手机打车应用的开发企业苦不堪言。这个图片文件和安全设置软件紧密相连就引发了我们的无限遐想,如果这不是一个巧合的错误的话,那么很有可能就是三星正考虑在其新手机上添加这项功能,最起码三星早有指纹识别的计划。一直以来,关于在设备上添加指纹识别功能的传言都围绕在苹果身上,苹果不仅在去年夏天收购了安全技术公司 AuthenTec,更和仿生安全系统公司 Microlatch 达成交易。虽然收购是在 iPhone 5 发布之前完成的,但是我们没有在这款手机上看到相关的安全技术成果。不过这两次交易都指向苹果可能还在研发指纹识别方面的技术。至于三星,如果它真的在研发指纹识别技术的话,详情请登录xp纯净版系统下载 aquabot.cn 那么这项颇具卖点的技术就很可能应用在下代旗舰机 Galaxy S 5 身上。不过,指纹识别倒不是什么新技术,早有功能机用上了此技术,而我们关心的则是这项技术在智能手机时代会有什么新进展。最新的美国顾客满意度指数显示,在手机领域消费者对 iPhone 的满意度仍旧位居首位,但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相比之下,消费者对摩托罗拉、诺基亚、三星电子的满意度虽然位列苹果之后,但较去年同期都有或多或少的提升。在一线厂商中,消费者对三星手机的满意度提升最大,如今三星电子以 76 分同诺基亚并列第三,落后于苹果及摩托罗拉。2013 年消费者对整体手机行业的满意度平均分为 76,但 HTC、LG 和黑莓的得分都低于平均分。与此同时,消费者对所有其他品牌(包括华为、中兴等在内)的平均满意度为 76 分。各品牌在美国顾客满意度指数上的得分可以很好地反映出自己一年之内的市场表现。三星电子凭借 Galaxy S4 进一步引燃消费者对于这个韩国品牌的热情,而苹果 iPhone 5 因为缺少预想中的突破性创新引起了部分消费者的不满。但客观上看,消费者对 iPhone 的满意度依旧大幅领先于三星手机。尽管 HTC 一直在奋力突围,但仍免不了公司再次蒙上了厚厚的乌云。在维系 HTC 复兴希望的 HTC One 推向市场不久,负责 HTC 整个产品线策略的首席产品官 Kouji Kodera 上周离职了不止是 Kodera。The Verge 获悉,在过去三个月,HTC 北美部门已经接连流失了不少员工:全球沟通副总裁 Jason Gordon、全球零售营销经理 Rebecca Rowland、数字营销总监 John Starkweather、产品策略经理 Eric Lin。其中,Starkweather 降临 AT&T,Lin 和 Rowland 转投微软。Eric Lin 在一条 Twitter 中这样写道“致我所有仍就职于htc 的同事,赶紧离职吧,现在就走。很难迈出,但是你一定会开心的,我发誓。”“每个在西雅图听说过 HTC 的人都不想为它们工作,它们就像两年前的 T-Mobile,”一位消息源这么告诉 The Verge,“它们在做自由落体。”2010 年还处于鼎盛时期的 HTC 可能没有想到“落体运动”来得这么快:2011 年第四季度,HTC 税后利润约 3.64 亿美元,同比下降 25.5%,市值瞬间蒸发了一半。根据分析公司 Chitika 的报告,2011 年 10 月到 2012 年 3 月,HTC的市场份额从 18.22% 下滑至 7.28%,跌幅达 60.04%。从去年 HTC One X 开始,到今年 HTC One,HTC 开始押注“精品战略”,试图通过产品的优势重新占据市场。然而,在三星一家独大的 Android 市场,HTC 的逆袭梦想屡遭打击。The Verge 援引消息人士的话称,去年公司新加入的 CMO 何永生可能对公司近来的动荡负责,他曾将部分在西雅图分公司的计划转移回台湾总部。Facebook Phone——HTC First,原本 HTC 重回主流视野的一次大好机遇最终却演变为这场人事震荡的导火索。消息人士透露,Facebook 最初计划延迟推出下载版的 Facebook Home,从而给 HTC First 一些排它优势,然而,Facebook 很快改变了计划,在 First 开卖同一周,Facebook Home 登陆 Google Play 提供公开下载。HTC First 的梦魇自此开始,这款手机的合约价一度从 99 美元跌落至 99 美分。眼下纵览移动市场上的战局,HTC 依然岌岌可危。尽管外界普遍给予 HTC One 和 Galaxy S4 截然不同的评价,但在消费市场上,Galaxy S4 的销量显然更胜一筹,凭借着稳定的货源、轰炸式的营销,Galaxy S4 的销量即将突破千万。人事的动荡显然给公司的前景蒙上一层更不稳定的因素,HTC One 的担子愈加沉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