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258阅读
  • 0回复

[美文]斜风细雨不须归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小寒
 

发帖
24
C币
96
威望
0
贡献值
0
银元
0
铜钱
96
人人网人气币
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4-04-10

桃花夜雨,经过一夜春雨的洗涤,白天喧闹嘈杂的街道在清晨泛黄的街灯下显得格外的宁静。如果不是一两个早起的学生背着书包匆匆而过,你会以为这时还是三更半夜。
因为要减肥,更因为想呼吸一下清晨的新鲜空气,长期以来,我都保持着早起爬坡锻炼的习惯。清晨起来,爬上小城后山那座两千多米的高峰,在峰顶上作深呼吸,对着漫漫云海长啸,不久,桔红的太阳就会露出云海,峰顶的人就会格外的阳光灿烂。
在往日,爬坡的人不在少数,且多为肥胖的中年男女。他们和我一样,都腆着便便大腹,气喘吁吁的往上爬,但往往都到不得峰顶。登峰顶是要有耐力、体力和毅力作保证的。这几日,连日的绵绵细雨,把爬坡者的心情都堵在了那暖暖的被窝里,只有少数打着伞坚持爬坡的,冒雨爬坡的更是绝无仅有,而我就是那绝无仅有的一个。
我对春雨是情有独钟的,尤其是清明时节的雨,更是特别的喜爱和留恋。
对于农村人来说,清明节是一个仅次于春节的节日,外出打工的人倘若春节没回家过年,清明节是一定要回来祭祖的。他们或许不懂得什么叫感恩,但知道不可荒废了祖坟。在我的记忆里,清明节几乎都要下雨的,唐代诗人杜牧就说“清明时节雨纷纷”,清明节下雨自古如此。但是,不管清明时节的雨下得有多大,清明祭祖扫墓是雷打不动的。我们家乡人扫墓,不仅祭直系列祖列宗,就是旁系的列祖列宗也附带着祭祀。虽然不过是一碗饭、两吊粑、一块肉、一杯酒、一双筷、三柱香、三扎冥纸而已,但如果祖坟分布的地方广且远而又多且杂,一天是忙不过来的。,尤其是众人同时祭奠老祖坟时,那场面,那景象,真的是映衬了“子孙繁衍日盛”的话语。祖坟里又新添了一两座新坟,房族里又增加了许许多多陌生朝气蓬勃的新面孔,如果不是别人爷呀叔呀的叫,我是分不清辈份大小谁是谁的。只是每一年都有错拿了别人的碗和祭品的,那辱骂声和诅咒声全不怕辱没了地下的祖宗。我是总也记不清自家要上多少坟的,父亲腿脚方便时,挂老祖坟他是要亲自在场指点的,否则我就会不知所措。至于远处的偏坟,父亲就任我悠哉游哉了。
不仅仅是父亲,房族中的大人一般下午都不再参与上坟扫墓活动。他们都急急忙忙的从牛圈里拉出牛来,迫不及待的犁田去了。难得清明时节的这场及时雨,如果不抓紧犁田,只怕是过了这个村就没有那个店。其实,清明时节的雨水还是冰凉冰凉的,父辈多有风湿,只怕是拜清明的雨水所赐。
我们在山上扫墓,常会听到四周的田野里此起彼伏的犁田吆喝牛的声音,那声音有长有短有粗有细,有对牛大声呵斥的,也有对牛循循善诱的。那时的牛,在主人的眼里,就像是会听人话的孩子。要它往左就往左,要它往右就往右。而且父亲们说的都是侗话,我不知道这些牛是否听懂侗语,倘若是从客家里买了一头牛,拿到侗家来犁田,听了侗家人的训斥,是不是也会不知所措。或许牛学人语比我们当年学英语要容易得多?父亲吆喝牛的声音很特别,他总是把每一头牛都叫成我的外号,老远我就知道父亲是在哪山旮旯里犁田了。
不管雨下得有多大,在野外劳作的人都不会避雨,也不会归家。他们常常是一斗笠,一蓑衣,于斜风细雨中,于静默的野外劳作,于新喧的水田里耕耘。这样的场景,常让我想起了唐朝张志和的词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多么亲切而又有诗意的农村劳动场景啊!
雨水,是上天对农民的馈赠。清明时节,只要雨水来临,不管天有多冷,水有多凉,农民都会义无反顾的去田间劳作。
清明,房族里还常常举行集会,或商议族里的重大事项,或干脆聚会喝喝酒联络父子兄弟之间的感情,这样的集会通常是每家去一成年男子参加。有一年,我一堂哥想去参加集会,他就很狡猾的去征求父亲的意见:“老爸,是你去犁田呢还是我去集会?或者是我去集会呢还是你去犁田?”那意思就是说来说去都是他去集会而让父亲去犁田。想不到他父亲比他更聪明:“既然你都那么说了,那就我去集会你去犁田吧!”说着把斗笠往堂哥的头上一戴,自出门参加集会去了,堂哥呆立了半天只得拉了牛到野外去犁田。
清明时节野外劳作,于斜风细雨中,常常是身上的雨水干了又湿,湿了又干,腿脚被凉水浸泡得麻木而又通红,一些陈年的伤口经过一冬的护养刚刚结了疤如今又列开了口。且不管这些,难得的是这贵如油的春雨。
城里人也好,农村人也罢,在这斜风细雨里,我们只有走进大自然,去感受春风的轻扬,去沐浴春雨的清纷,才能感知春的时不我待。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www.ajsdjj.com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